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汉语,我想对你哭 北国骑士 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汉语,我想对你哭

北国骑士

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哗然,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但在听了演讲者的“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的反问之后,全场寂然。

我不否认,今天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科技知识,掌握其语言、了解其文化。但是,如果我们普遍陷入对外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

大多听讲者也明白在那种狂热的气氛里,是难以学到什么新东西的,但他们认为,即便花费时间、金钱换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因为,英语对于考研者来说,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巳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也不断水涨船高。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迭“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

然而,我们对英语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我们真的重视英语吗?2000年武汉大学博士生录取的英语线,划为:应届、往届的文科考生分别是55、50分,而理科应后、往后考生分别只需50、45分。也就是说大家同是博士生,在英语卷面分只有100分的情况下可以相差10分之巨。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个研究空间物理的博士生与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生究竟哪一个更需要英语?

我们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态度的冷漠、了解的浅陋。我参加过湖南省的高考作文评阅工作,在所阅过的近2000篇文章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顺的,更无以奢谈文采,而太多“准大学生们”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对题旨把握的模糊、表达的幼稚、取材的单一和价值观念的混乱真是让人惊叹!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抑的世界趋势。面对强势丈化的入侵,我们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吗?多数时间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时候,开始打算应学生要求用英语,但法国领事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致答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决要讲汉语,就因为那是母语。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最近惊闻武汉某著名大学也要实行双语教学,据说包括其中文专业也不能幸免。如果这消息确实,那么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使用英语讲授汉语言文学,将成为世界教育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观……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最后一课》。我想这篇体验一种语言命运的著名短篇,小说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鸣,是因为那位老师在最后一课上,表达了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感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句话可以置换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最美丽的。遗憾的是,这种美丽往往只有在危及语言存亡的时候,才体会得出。我们非得要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生么?

英语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狼来了”。来了一匹我们不能赶走也无法赶走的“狼”。但我想,即使我们没有气度、勇气、胆识、能力与之共舞,也不至于要把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身上的好肉都送到它的嘴里,任其撕咬吧?

汉语,我只有对你哭!                                (选自《读者》2004年第2期,有改动)

1.第1自然段中,在听武汉大学某教授讲演时,为什么先是“学子们一片哗然”,然后又“全场寂然”?(5分)

答:                                                                              

2.文章引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为了说明什么?根据文意,简要作答。(5分)

答:                                                                             

3.文章的题目是《汉语,我想对你哭》,而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却说“汉语,我只有对你哭”,措辞的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作答。(7分)

答: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 (6分)

A.作者认为,如果一个民族陷入了对英语的畸形崇拜,会危及本民族文化生存的前景。

B.文中谈到“我们对英语的态度是矛盾的”,意在说明对英语的学习、考试都要从应用的实际出发。

C.作者怀着极大的责任感呼吁:要加强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使得汉语能够取代英语的现地位。

D.文中列举“准大学生们”在高考作文中反映出的问题,其原因便是英语的泛滥导致年轻一代对汉语的冷漠。

E.文中举丁肇中先生的例子意在说明对待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方面。

 

1.当教授说“汉语是弱势语言、是第二阶级的语言”时,学子们并不同意这种说法,而且非常震惊,而教授的反问又令学子们回到现实生活中汉语真的是在走向衰败。所以,先是“哗然”,然后“寂然”。(意思对即可) (4分) 2.汉语是美丽的,如果我们不珍惜自己的语言资源,盲目迷信英语万能,我们的母语汉语很快就会崩溃和断代,不要等到危及语言存亡时再后悔不迭。(意思对即可) (4分) 3.这种措辞的变化表达了作者面对汉语正在衰败的令人胆颤心惊的事实,既深深忧虑想大声疾呼,同时残酷的现实又使作者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从两个方面作答) (6分) 4.C、D 【解析】 1. 试题分析:结合句子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可以看出学子们并不同意教授说的“汉语是弱势语言、是第二阶级的语言”的言论所以“哗然”“寂然”是因为教授的反问引起了学生们的认同。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表达了老师对于自己本民族语言的珍视,及民族语言即将消失的惋惜遗憾,由法语推及汉语增强震撼力。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措辞的变化,直抒胸臆体现作者情感。从“我想”到“我只有”的变化,应该体现了作者对汉语逐渐衰败、消失的无奈与忧虑。回答此题要注意结合文本,否则应为答案不完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C文中并没有“使得汉语能够取代英语的现地位”的意思。D前后没有因果关系。作者意在表达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态度的冷漠、了解的浅陋。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语段,其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③①②⑤④       B.③④①②⑤       C.③④②①⑤    D.②③①⑤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长株潭两型社会”受世人瞩目,如何使当代大学生以坚实的知识和饱满的激情为创建两型社会贡献出青春与力量,是时代赋予他们光荣的历史使命。

B.金秋十月,常德市有关部门针对广大橘农柑橘销售难的现象采取了减免市场设施占用费、扩大柑橘宣传力  度、组织客源、减少申报环节等帮助橘农们打开销路。

C.如果人类不迅速转变既有的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那么,大片《2012》中出现的末世场景绝不是夸张。

D.受连续大规模注入流动性资金及经济刺激计划影响,目前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一旦信心恢复,初级产品和资产价格也可能快速反弹。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喝彩   发泄   掉书袋    勾心斗角  无事生非

B.松弛   针砭   和事佬    绵里藏针   鞭辟入理

C.观摩   安详   杀风景    闲情逸志  一筹莫展

D.滥觞   树阴   敲竹杠    察颜观色  少安毋躁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暴殄(tiǎn)天物      差(chāi)强人意         铩(shā)羽而归             间(jiàn)不容发

B.别出机杼(zhù)      情不自禁(jīn)              乳臭(xiù)未干                一脉(mài)相承

C.杞(qǐ)人忧天           殚(dān)精竭虑            自怨自艾(ài)                    庇荫(yīn)后人

D.寡廉鲜(xiān)耻     扣人心弦(xián)         审时度(duó)势              强(qiánɡ)词夺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名句,原只是用来说明“读书穷理”的重要性。今天有人说可以理解为人读书后心灵纯美,胸怀远大;有人说可理解为作者的创造力来自于对现实营养的汲取;还有人说可理解为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来自于不断吸收新知……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