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危 邦 不 入 乱 邦 不 ...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危 邦 不 入 乱 邦 不 居 天 下 有 道 则 见 无 道 则 隐 邦 有 道 贫 且 贱 焉 耻 也 邦 无 道 富 且 贵 焉 耻 也 。     (选自《论语·泰伯篇》)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每断错一处扣0.5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读懂断句材料,注意提示词语和句末语气词。此题选自《论语》,是必修教材必读名著之一,必修教材“名著导读”所涉篇目应该在导读的引导下通读,《论语》《三国》《红楼》等我国古典名著更要熟读。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晃传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太祖讨奉于梁,晃遂归太祖。太祖授晃兵,使击卷、原武贼,破之,拜裨将军。

太祖既围邺,破邯郸,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范悔,晃辄降之。

太祖还邺,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令曰:“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溢,于禁等没。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难与羽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太祖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

文帝即王位,以晃为右将军,进封逯乡侯。及践阼,进封杨侯。与夏侯尚讨刘备于上庸,破之。以晃镇阳平,徙封阳平侯。明帝即位,拒吴将诸葛瑾于襄阳。增邑二百,并前三千一百户。病笃,遗令敛以时服。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终不广交援。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                    陈:陈述

B.太祖闻,甚喜,假晃节                          假:授,给予

C.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         前:以前

D.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                     效:效力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须兵马集至,俱前             今其智反不能及

B.晃扬声当攻围头屯,密攻四冢   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C.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后         则或咎欲出者

D.病笃,遗令敛时服             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4分)

(2)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5分)

4.徐晃作战有勇有谋,备受曹操称赞。文中哪些事能够体现出徐晃有勇有谋?请简要概括。(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习近平主席在“人大”闭幕会上的发言。

我有一个梦想,用年轻去拼去闯;天空是用来飞翔,飞翔,所以我展翅飞翔。我有一个梦想,用生命让他发光;那些炙热的汗水,汗水,是我的年少痴狂。

                                                ——歌曲《我有一个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清江中学将在2013年9月8日上午8:30在学校礼堂举行100周年校庆活动,届时,将请知名校友、著名的教育专家和社会学家李晓波教授作主题为“学习与成才”的专题讲座。下面是该校高二(6)班的吴正海同学为学校起草的一封邀请函,请你把邀请函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4分)

                                       邀请函

尊敬的李晓波教授:

为庆祝学校成立100周年,学校将在校庆日2013年9月8日举行系列大型庆祝活动;其中,       A          。       B      !

                                                             C      

                                                                   2013年6月22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试题。(6分)

①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下,“网络语言”汹涌而来。对于网络语言,批评声有之,赞扬声有之。

②有一些学生说: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多数家长表示,如果孩子和同学平时说话时使用这些语言,家长一般不会去干涉;但是,孩子要是把这些网络词汇用到作文里去就不行了,这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语言文字工作者十分担忧。因为网络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还有,网络语言夹杂着大量的错字、别字、怪字、甚至是语法和结构上的错误,有很多根本就没有遵循汉语规范。

③不过针对这个问题,还有另一种的声音。王来华(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院舆情研究所所长)说,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在网络这种特殊媒介起到有效交流工具的作用,它属于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我们应当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加以研究和引导。

1.根据第三段的内容概括说明什么是“网络语言”。(不超过40个字)(4分)

2.对于网络语言,多数家长的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答。(不超过15个字)(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

母   亲

莫 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活生生的综合性形象。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③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⑦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⑧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尽管我当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⑨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许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第一段,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在饥饿缠绕的苦难岁月里母亲的勤劳、朴实与坚韧。

B.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平淡中见警策,平凡中显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C.这篇散文与传统的叙写母亲以及母子亲情的文章一样,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尊敬与感恩,全文主要赞美了作者母亲的勤劳乐观和坚韧。

D.文中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这与标题联系不紧,文章显得思路不够严谨,因此本文在驾驭材料,谋篇布局方面还有待商榷。

E.文中“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这句话告诉我们:面对苦难也要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是文学保持生命力的根本。

2.母亲对“我”的文学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请联系全文回答。(6分)

3.文章的标题为“母亲”,在第五自然段却详细描写了“我”曾经看过的一个电视画面,请你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4.作者在文中说:“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请结合文章,联系生活,从“母亲”和“生命”两个概念中任选一个简要说说你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