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中国龙文化源起 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中国龙文化源起

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①,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

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做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

[注]①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

1.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C.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D.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B.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C.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D.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例如:仰韶文化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B.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

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

 

1.D 2.B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是第1段内容的转述,将语序稍加调整,与原文一致。B项是2、3段部分内容的整合,正确。C项把第5段末一句和4段末一句整合起来,如果联系起来看会看出是合理的。D项强加因果。前半句已经说是“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只能证明有“超常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保护氏族的作用,何况这一摆塑是否“原龙”还不一定。故正确选项为D。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和信息筛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B选项是偷换概念的错误,原文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一句,被改成“玉猪龙和鱼龙”“相互渗透”,混淆了主体和客体,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因此是错的。故正确选项为B。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A项以偏概全,1段中“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中的“其”指的是“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再对照第⑦段“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的话来看,应该还有“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以外的意义。故正确选项为A。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城市上空的鸡鸣

①任老贵身穿睡衣再一次走向了阳台,高度的兴奋已让他一夜未眠。夜的清凉抚摸着任老贵绷紧的神经。他支楞着一双耳朵,努力捕捉夜空里即将出现的蛛丝马迹。这个秘密,是他们之间的约定,他不能失约。他要在第一时间里迎接那一刻的到来。半夜里做下的那件事,他相信做得天衣无缝。

②夜还黑,风还凉,任老贵手扶栏杆,打量着这个已生活了几十年,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夜生活的高潮业已过去,这个时候的城市就像一个被掏空了身体的男人,精疲力竭地趴卧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暧昧的街灯是城市的眼睛。女儿移民美国后,老伴也去世了,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他一个孤老头子,他愈发怀想儿时乡下的日子。

③乡下老家有鸡鸣犬吠,有绿油油的庄稼、清冽的河水,他的父老乡亲们活在那片泥土上,死后,又葬在那片泥土下。可城市没有,城市只有浮噪的车流人流。城市迎合人的身体,生活舒适,却死无葬身之地,死了,烧了,灰飞烟灭,小小的骨灰盒,被随便摆放在一个清冷的地方,像货架上等待出售的货物一样。一想到这些,恐惧就像潮水一样席卷了任老贵,他喘不上气来了。任老贵辞退保姆,只身回到了老家。老家已没有什么亲人,父母在时,逢年过节任老贵还能回乡下与父母团聚,父母走了,把他的乡下老家也一同带走了,任老贵就很少回去了。一个当了村支书的远房侄孙,接纳了任老贵。侄孙一家待他很好,任老贵却感到陌生,只住了一夜,就坚持要走。

④整个村子,原始散漫的房屋踪迹皆无,清一色的两层红砖白顶小洋楼,一座座一排排整齐划一,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一样。房前屋后小巷纵横,全都铺上了水泥,院子里也是。弯曲随意的村中土路,被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取而代之,笔直得像一把利剑,穿村而过,生生把村子劈成了两半。村子里,不见一只鸡,也不见一只鸭,还有大腹便便的猪,窜来窜去的狗。一打听,竟是全被赶到村外集体圈养了。怎么可以这样呢?没有了鸡鸣,还能是农村么?任老贵表示着自己的愤慨。侄孙笑了,现代化新农村的标准之一就是要人畜分居哩。

⑤任老贵听不到他想听到的鸡鸣犬吠。整个村子,白天,满耳朵只有人声,夜晚,只有电视声。任老贵的精神几近崩溃,他身心疲惫地回到了城市,把侄孙送给他的两只芦花大公鸡,虔心敬意地养在了阳台上。每天天不亮,那此起彼伏雄壮高亢的鸡鸣声把任老贵带到了人间天堂。

⑥可任老贵怎么也想不到,鸡鸣声打扰了邻居们的清梦,鸡粪味熏歪了邻居们的嘴脸。邻居们怨声载道横眉冷对。更要命的是,那天他忘了关鸡笼门,解放了的两只芦花大公鸡,飞到了楼下的草坪里,又刨又叨,草坪上一片狼藉。得意忘形的两只芦花大公鸡,还轮番攻击了一位手里拿着零食的小孩,把孩子的奶奶吓得哇哇大叫。邻居们把任老贵和他的鸡告到了小区物业管理处。物业管理负责人警告任老贵,咱是全市模范小区,曾三令五申严禁养鸡养鸭!今天你要不把它们处理掉,后果自负!

⑦任老贵嘴上答应着,趁夜深人静,却将两只芦花大公鸡转移到了楼顶上。任老贵蹲在鸡笼前,鸡啊,听话啊,你们可不能再顽皮了,这儿安全,我每隔两天,会在半夜里给你们送来水和食物。放心吧,这里是12楼楼顶,平时没人上来,明天一早你们该怎么唱就怎么唱吧。

⑧任老贵手扶窗栏,活动了几下酸困的双腿。突然,高空中传来了“喔喔喔”的鸡鸣声。随着一唱一和嘹亮的鸡鸣,整个城市醒来了。遥远的鸡鸣声依然是那么清晰悦耳,那蹦跳的音符,像极了乡下老家绿草尖儿上随风摇晃的露珠儿。任老贵闭上了双眼,激动地流下了两行热泪。

⑨ “哪里还有鸡叫?天哪,让领导发现了,咱这月的工资就全完了!哦,它在那儿,鸡叫声在楼顶上!快抓住它!”一个粗暴的声音高叫着。任老贵浑身一个激灵。他跌跌撞撞地冲入电梯,12楼到了,他气喘吁吁地顺着嵌入墙体的钢筋竖梯,爬上了楼顶。

⑩任老贵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楼顶上冒出了一胖一瘦两个保安,胖保安正在疯狂地踩踏着已塌了架的鸡笼,一只芦花大公鸡已死于非命,鲜血把鸡笼都染红了。而瘦保安,像一条猎狗,拼命追逐着另一只嘎嘎惊叫疲于奔命的公鸡。

⑪鸡毛纷飞。任老贵笨拙地阻挡着,他想救回自己的鸡。无路可逃的大公鸡飞上了楼顶半米多高的护栏。瘦保安临门一脚,大公鸡一声惨叫,头朝下脚朝上,像一支离弦之箭,向楼下飞速坠。

⑫ “我的鸡呀!”任老贵大叫一声,扑身向前。救鸡心切的他来不及刹住奔跑的速度,在一胖一瘦两个保安的惊呼声中,整个身子便飞离了护栏。坠落的过程中,任老贵忽然感到一阵轻松,身子像一根鸡毛,在空气中飘起来,飘起来了。飘飞的过程中任老贵又听到了雄壮高亢的鸡鸣声。任老贵幸福地笑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任老贵获得侄孙相赠的两只公鸡,小区却不让养鸡,只得偷养在楼顶,公鸡打鸣吸引了物管抓鸡,最后任老贵像一片鸡毛落下楼,作者这样构思是为了表达对任老贵做法的否定。

B.小说第⑧段画线处对鸡鸣的描述和任老贵的感受,作者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任老贵对故乡清新温暖的田园生活的眷恋神往。

C.小说开头作者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任老贵对鸡鸣的迫切期待,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D.小说记叙了主人公任老贵因两只公鸡而丧命的故事,行文以客观写事为主,小说的主题揭示了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对人性中的正常需求的吞噬。

E.小说中侄孙的笑、保安的粗暴、小区住户的厌恶其实很合理,不合理的是任老贵的思想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节拍,这正是作者批判的重点。

2.请简述小说第一段画线语句在表达上的特点以及结构上的作用。(6分)

3.小说中有多处对比,请选出其中一处并分析其作用。(6分)

4.关于小说中任老贵最后的结局,有人认为体现了人性的弱点,有人则强调控诉了社会的弊病。你同意哪种说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一分)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

3.                      ,内无五尺应门之僮。《陈情表》

4.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6.高余冠之岌岌兮,                    。《离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南乡子·冬夜

黄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①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注释:①铁稜稜léng:冷硬,像有稜角一般。)

1.本词的上阕的词眼是哪个词语?请作简要的原因分析。(5分)

2.请分析本词下阕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6分)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大节,字信之,代州五台人。擢天德三年进士第,调崞县丞。改东京市令。世宗判留务,甚爱重之。海陵修汴京,以大节领其役。世宗改元于辽东,或劝赴之,富贵可一朝,大节曰:“自有定分,何遽尔。”随例补尚书省令史,擢秘书郎、大理司直。会左警巡使,世宗谓宰臣曰:“朕得其人矣。”遂授大节。俄以杖杀豪民为有司所劾,削一阶解职。未几,授同知洺州防御使事。

入为太府丞、工部员外郎。卢沟水安次,承诏护视堤城。擢修内司使,推排东京路户藉,人服其平。进工部郎中。时阜通监铸钱法弊,与吏部员外郎麻珪莅其事。积铜皆窳①恶,或欲征民先所给直,大节曰:“此有司受纳之过,民何与焉。” 以其事闻,卒得免征。就改户部郎中,定襄退吏诬县民匿铜者十八村,大节廉得其实,抵吏罪,民斫石颂之。召授工部侍郎,改户部。世宗东巡,徙太府监,谕之曰:“侍郎与太府监品同,以从行支应籍卿办耳。”

章宗即位,擢中都路都转运使,因言河东赋重宜减,议者或不同,大节以他路田赋之,遂命减焉。乞致仕,不许,徙知太原府,以并、代乡郡,故优宠之。近郭有男子被杀者,闻其妻哭声不哀,召而审之,果为奸夫所杀,人以为神。西山有晋叔虞祠,旧以施钱输公使库,大节还其庙以给营缮。选授河东路提刑使,未赴,留知大兴府事,治有能名。

阅岁,移知广宁府,复请老,授震武军节度使。部有银,有司以为争盗由此生,付河东、西京提刑司与州同议,皆以官榷为便,大节曰:“山泽之利,当与民共,且贫而无业者,虽严刑能禁其窃取乎?宜明谕民,授地输课,则其游手者有所资,于官亦便。”上从其议。复乞致仕,许之,仍擢其子尚书刑部员外郎岩叟为忻州刺史,以便禄养。承安五年卒,年八十。

(注释:窳(yǔ):粗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左警巡使              阙:空缺

B.大节以他路田赋之        质:抵押

C.卢沟水安次              啮:侵蚀

D.部有银                  冶:熔炼(金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张大节执政为民的一组是(   )

①海陵修汴京,以大节领其役。               ②推排东京路户藉,人服其平。      

③此有司受纳之过,民何与焉。         ④因言河东赋重宜减。  

⑤果为奸夫所杀,人以为神。                 ⑥山泽之利,当与民共。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大节深得世宗信任,被任命为左警巡使后不久,因为用杖刑打死豪族被官府弹劾,被减一等级官阶解除职务,但没过多久,授予同知洺州防御使事。

B.世宗东巡时,调任张大节为太府监,对他说:“侍郎和太府监等级相同,只是因为随行人员的供给与应付要靠你办理罢了。

C.西山有晋代叔虞的祠庙,原来祠中靠施舍得来的钱都要交纳到公使库,张大节却还给寺里用作供给、建造和修缮的费用。

D.张大节多次请求辞官,却被委以要职,最后一次终于得到允许。同时他的儿子尚书刑部员外郎岩叟被朝廷提拔为忻州刺史,以便岩叟有钱来养活自己。

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节廉得其实,抵吏罪,民斫石颂之(4分)

(2)宜明谕民,授地输课,则其游手者有所资,于官亦便。(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所谓青花瓷,是指一种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再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白色相间效果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色调明快典雅,釉面光洁莹润,弥久犹新。在青花瓷的绘制过程中,将中国画的笔墨效果与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中国青花瓷艺术的一大特色。

②明代是青花瓷发展的高峰时期,无论是景德镇官窑,还是各地民窑,都创作了许多精美的传世佳作。这一时期的青花瓷,一直被视为是中国青花瓷的一种典范,为后世所追仿。特别是永乐、宣德和成化、嘉靖及万历年间官窑烧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装饰丰富而著称于世。在造型方面,永乐时期虽然依然沿袭元代生产较大的罐、盘、碗等器,但也出现了很多小巧精致的器物与新品种:如天球瓶、抱月瓶、八角烛台、长颈方口折瓶等。纹饰以植物纹、动物纹为主。

③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制作多采用进口青花料“苏麻离青”,颜色深沉、层次丰富,釉面白中泛青。成化年间,青花瓷使用了一种新的青料,叫“平等青”,也叫“坡塘青”,这种青料产于江西瑞州。“平等青”发色稳定,色泽淡雅、柔和,给人一种若隐若现、虚无缥缈的感觉。成化青花瓷,色泽淡雅,釉面肥润、抚之有玉质感;胎质细腻纯洁,白釉莹润如脂,造型轻灵秀美,这也可能就是成化青花瓷跨越时空至今仍保持无穷艺术魅力的原因之所在。图案花纹常见的有云龙、飞凤、团龙、团花、婴戏等。小巧玲珑是这一时期青花瓷器型的特点,多以盘、碗为主。在装饰上,青花加彩是成化年间的突出成就,有“斗彩”和“填彩”两种。

④明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官窑新品迭出,民窑精品也争奇斗妍。此时的青花瓷花色纯正稳定,蓝中泛紫,色调浓重鲜艳,真可谓炉火纯青。从嘉靖到万历,用于烧制青花瓷的色料是一种叫做“回青”的色料。所谓“回青”,也称“回回青”,与“苏青”一样来自阿拉伯地区。有专家考证,“苏青”与“回青”其实是同一种钴料的不同称呼,所不同的是“苏青”来自海上贸易,而“回青”来自与西域和中亚的陆路贸易。此时青花瓷造型,更加趋向多样化,除了各类餐具、陈设器及花盆、鱼缸外,还有各种宗教供器。在装饰上,过去极为少见的吉祥文字,如寿、福等被装饰在器物表面,道教题材也开始盛行。而万历年间的青花料则产自浙江,也由此名为“浙料”。虽没有嘉靖青花那样浓艳,但蓝中微微泛灰的发色,颇有自然沉静之感。器型以大器为主,如:龙缸、屏风等;装饰上除延续龙凤纹以外,各种动、植物及人物图案也较为盛行。

1.本文对明代“青花瓷”的有关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代的青花瓷,一直被视为是中国青花瓷的一种典范,为后世所追仿,在永乐、宣德、成化、嘉靖和万历年间官窑烧制的青花瓷特别著名。

B.成化年间,青花瓷使用的 “平等青” 青料产于江西瑞州,发色稳定,色泽淡雅、柔和,给人一种若隐若现、虚无缥缈的感觉。

C.明代所有青花瓷器都具有小巧玲珑的特点,多以盘、碗为主。在装饰上,突出的成就是青花加彩,有“斗彩”和“填彩”两种。

D.明代的青花瓷的图案丰富多彩。有云龙、飞凤、团龙、团花、婴戏等,也有吉祥文字,还有各种动、植物及人物图案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制作青花瓷,需要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在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白色相间的效果。

B.明嘉靖、隆庆、万历时期青花瓷造型,更加趋向多样化,除了各类餐具、陈设器及花盆、鱼缸外,还有各种宗教供器。

C.明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出产的青花瓷花色纯正稳定,蓝中泛紫,色调浓重鲜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D.色泽淡雅,釉面肥润,抚之有玉质感;胎质细腻纯洁,白釉莹润如脂,造型轻灵秀美,正是成化青花瓷跨越时空至今仍保持无穷艺术魅力的原因之所在。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由于青花瓷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所以从它产生之初,人们就主要把它当做艺术品来欣赏。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在收藏它。

B.明代是青花瓷发展的高峰时期,无论是官窑的作品,还是民窑的作品,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精品迭出。

C.明代制作青花瓷在很多情况下使用进口色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用进口色料烧制的青花瓷有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D.青花瓷制作工艺精良,造型、图案丰富多彩,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