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风声在耳 ①走在熙攘的街...

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风声在耳

①走在熙攘的街市上,看见攫利者飘忽的行色,听着叫卖者嘹唳的贩声,内心不禁忧郁起来:感到人到底是被生计追迫着,本质上是与觅食的兽们无多大差异的。古人把人叫“两脚兽”,是确当的。既然是兽,对物质的索求,便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是生之维系的基础。并且,世人多认为,物质索求得愈多,支配起来就愈有余裕,生命的自由就愈多。

② 然而,即使对物的追逐是人性的,但被物支配着的人的生活,终有沦落的味道,因为人到底是人,而不是兽。想到此心情竟烦躁起来。

③从街市踅回书房,翻几本闲书,一本纪德的《人间食粮》,一本《梁宗岱批评集》,一本《难忘徐志摩》。当我作无目的地阅读的时候,总是同时翻几本书。便发现了一个趣处:既同是面黄骨瘦之人,却均有丰腴的浪漫情怀;现实拘其不住,我行我素地活的很热烈,很幸福(至少在感觉上很幸福)。稍做思忖,我笑了:他们都是被书香涵养着的人,他们生活在精神里;因此,他们具有了超越兽性的一种“神性”,即:不为物像所动,煮字疗饥。感觉着他们的“神性”,烦躁的心意在不知不觉间,平静如水。

④便想到了梭罗。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筑屋而居,远离红尘,仅靠最起码的一点物质资料为生,居然滋养了那原本枯瘠的心地,成就了伟大的超验主义代表作《瓦尔登湖》。在书中他说:多余的金钱,只能购买多余的物资;真正的生活所需,是不需钱的。沿着梭罗的指引,我想,人之所以生活得惶恐与急迫,是把追逐多余的物资,当作人生的目的了。正如饕餮的兽们,虽食已餍足,逐尸之欲却不能餍足,悲苦在于欲望本身。

⑤所以,涵养着书香的人,与物欲淡远了,饱尝着简约之境给内心带来的平静。这种平静,就是心灵的自由,就是幸福本身。那么,书籍对人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它做着这样的证明:人与兽的区别就在于,人可以不为生存而生存。

⑥一书在手,神游太极。这是惟有人,才能领略的境界。也就是说,人完全可以生活在精神之中。

⑦“宫殿里有悲哭,茅屋里有歌声”——人的幸福,是由精神支配的,不取决于物质的多寡。

⑧ “贫穷而能静静地听着风声,也是快乐的”。这是海德格尔“人要诗意地栖止”的形象阐释。人摆脱了物质的羁束,在精神的世界里会得到无限的自由。

⑨在书房里阅读,不亦是风声在耳吗?

⑩这样的意象在脑中闪现出来之后,我不禁笑出声来。连忙点上了一支烟,吐出的烟雾,有甜丝丝的味道。巴士加尔说得好:“一个人越是有思想,越是能发现人群中卓尔不凡的情调;一般人是分辨不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这种差异,决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我手中这支烟,不仅仅是一支烟。

(取材于凸凹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第三段中提到“人的神性”,作者其意在表达人应该具有不为物质追求所羁绊, 追求在精神世界里幸福地生活的特性 。

B.文章第四段作者引述了美国作家梭罗所言,意在证明人就应该安于平淡朴素的生活的观点。

C.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拟题,把沉浸于书的世界,摆脱了物质束缚的自由快乐之感与清风在耳的清凉快乐之感共论。

D.作者在议论中多次叙写个人经验,并引用大量事例论证作者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自由、读书与人生关系”的思考。在作者看来书籍对于人的生命尤为重要。

E.本文构思精巧,首尾呼应;以作者感情变化为全文线索,欲扬先抑;文章思路畅达。

2.综观全文,请用四个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3.文中多次写到“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分)

4.文章结尾说,“这种差异,决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我手中的这支烟,不仅仅是一支烟。”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5分)

 

1.B  E 2.①忧郁 ②烦躁 ③平静 ④释然 3.通过人与"兽"的比较,强调人的生存目的与兽不同;表达了对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否定;强调了追求精神境界,美好生活情趣的意义。 4.句中的“差异”是指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与生活情趣的有无。(1分)这差异,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在平凡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发现生活的情趣和快乐。(2分)此时一支烟就不仅是一支烟,其中甜丝丝的味道就有人生幸福感和生命的意义。(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主旨筛选理解能力。B项中引用美国作家梭罗的名言,意图在于证明人的欲望过多会使自己面临困境。物质追求太多,精神困境越大。E项中欲扬先抑手法错误,文章没有使用此手法。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散文文本中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当作者看到听到的都是人们对物欲的追求时,作者内心忧郁;当作者想到人被物欲所支配时,感到烦躁;当感觉到一部分读书人有精神追求时内心平静;我不禁笑了,表明了我的释然。解题时要注意筛选表明作者感情的词语和细节,进行归纳总结。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能力。首先要看到整篇文中的中心意图是要告诉人们不要过多的追求物质利益,要懂得追求精神境界,要有更美好的生活情趣。文章的标题“风声在耳”就是强调要有释然,淡然的情怀,这是人的追求。其次要了解写“兽”的目的是为了与人形成对比,强调人的追求高于兽。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散文重要语句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首先要理解“这种差异”指代的是前文中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与生活情趣的有无。其次还要理解“烟”的象征意义即甜丝丝的味道就有人生幸福感和生命的意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睡眠的谜团(有删节)

为什么我们和其它许多动物会将一生的大量时间耗费在睡眠上,这是生物学领域最大的奥秘之一。睡眠究竟给生存带来什么好处呢?难道睡眠就是为了完成某些至关重要的生物功能,诸如使身体恢复活力或者重新“启动”大脑而逐步进化?这是研究人员多年来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至今依然莫衷一是,但或许他们都错了。

大多数研究者历来着眼于睡眠的两个泾渭分明的阶段的功能。第一个阶段是非快速眼动睡眠,其中包括慢波睡眠这一以更缓慢、更漫长的脑波为特征的关键性时期。接下去是快速眼动睡眠:在这个阶段,身体近乎瘫痪,而大脑则处于高度活动的状态。它通常与梦境联系在一起,虽然事实上我们在睡眠周期的任何阶段都会做梦。

以往解释睡眠目的的观点是:快速眼动睡眠对维持大脑发育是必不可少的。几乎所有新生的哺乳动物都是在睡眠中度过大部分时光,且快速眼动睡眠的比例很高。然而,一项突破性研究证实:新生的虎鲸和宽吻海豚在出生后第一个月是一直不睡觉的,而且也没有出现什么不良后果。

还有一种颇为风行、同时也得到大量试验印证的观点认为:快速眼动睡眠对于稳固记忆这项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杰里•西格尔在对一系列动物的睡眠行为进行了20余年研究后,却得出了颇具争议性的结论。他相信,睡眠的主要功能不可能是为了记忆。西格尔认为,快速眼动睡眠产生的效益不足以使记忆稳固成为快速眼动睡眠的一个基本功能。至今没有证据表明数百万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病人因为缺失快速眼动睡眠而出现记忆缺陷。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期待一个24小时完全没有睡眠的社会呢?在被问及没有睡眠的生命是否可能时,西格尔显得颇为自信:“站在纯科学的立场上,我们无法排除这一可能性。”

如果西格尔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睡觉不可呢?睡眠逐步进化的根本目的非但不是履行某些重要的生物功能,相反,它只是为了保存体能和使个体避免危险。有人认为,非快速眼动,特别是慢波睡眠,恰恰是我们为使大脑能终其一生地持续学习和适应环境所付出的代价。同时更多的研究揭示了睡眠在使免疫系统保持运转方面所起的作用。此外,据纽约市立大学的恩格尔· 菲利曼在2007年6月的睡眠学术会议上披露,睡眠不足的人往往偏爱吃有损于健康的快餐。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也会产生梦境,但脑波更缓慢、漫长的慢波睡眠不产生梦境。

B.目前的抗抑郁药物对睡眠具有抑制快速眼动睡眠的作用,但不会使病人出现记忆缺陷。

C.西格尔的研究表明:快速眼动睡眠对记忆稳固无法产生效益,因而不成为其基本功能。

D.睡眠是所有新生哺乳动物维持大脑发育的必要条件,且多数为快速眼动睡眠。

2.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非快速眼动睡眠,特别是慢波睡眠比快速眼动睡眠对人类的作用更重要。

B.虽然西格尔认为完全没有睡眠的社会有可能出现,但睡眠对人类依然有重要作用。

C.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大脑处于高度活动状态,造成了该阶段更易产生梦境。

D.西格尔等人对于睡眠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并没有彻底解开这个谜团。

3.根据全文文意概括说明,为什么说“睡眠逐步进化的根本目的非但不是履行某些重要的生物功能,相反,它只是为了保存体能和使个体避免危险。”?(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殢人娇

张扩

深院海棠,谁倩春工染就?映窗户,烂如锦绣。东君何意,便风狂雨骤?堪恨处,一枝未曾到手。  午日乍晴,匆匆命酒。犹及见,胭脂半透。残红几点,明朝知在否?问何似,去年看花时候?

1.下列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开篇即点出题旨“咏海棠”,并巧妙运用问句引出比喻,将天然的海棠比喻为人工织成的锦绣。

B.上阕结尾处用一“恨”字写出了作者的惜花之情,他恨狂风骤雨的来临让人无法充分欣赏美丽的海棠花。

C.词的下阕别开生面,着重描述作者“赏残花”的行为。“胭脂半透”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雨后海棠花的颜色与质感。

D.“明朝知在否”的问句表达了作者一片惜花伤春之心,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尽感慨。

2.读这首海棠词,许多人认为“午日乍晴,匆匆命酒”一语非常精彩,请结合全词从结构和含义两方面简析其妙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名歌手向神父作临终忏悔:“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作为一名黑人,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现在我只想说,感谢您,您让我愉快地度过了一生,并让我用歌声养活了我的六个孩子。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死而无憾。仁慈的神父,现在我只想请您转告我的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他们的父亲是会为他们骄傲的。”

一名富翁向神父作临终忏悔说:“我喜欢赛车,我从小研究它们、改进它们、经营它们,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它们。这种爱好与工作难分、闲暇与兴趣结合的生活,让我非常满意,并且从中还赚了大笔的钱,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照示例,自选对象,另写两段话,要求句式、手法与示例相同。(6分)

例句:如果将云贵高原比作一顶华丽高贵的皇冠,神奇的乌蒙山就是镶嵌在这顶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

仿句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根据CC Index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感知网速达到2.94Mb/s,较上一季度环比提升13.51%。平均感知网速最快的省市是上海,凭借4.32Mb/s的平均网速继续蝉联榜首,同比上涨6.93%;福建省和浙江省紧随其后,平均网速分别为3.39Mb/s和3.22Mb/s;而网速均值最低点仍出现在新疆,为2.18Mb/s,但其平均网速首次超过2Mb/s。这份报告还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东部平均网速超过3Mb/s,达到3.11Mb/s,中部地区平均网速为2.81Mb/s,西部地区平均网速为2.62Mb/s。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仍有较大差异,但随着电信运营商逐步加大对电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云南电信每年在老旧线路改造和新线路建设上的投入每年以三成以上的速度在快速增长,云南的平均网速正逐步加快,今年一季度的平均感知网速则达到了2.98Mb/s,不仅远超过了西部地区的平均网速,比该机构统计出的全国平均感知网速要略快,逼近了东部发达地区的平均网速。   

1.概括全国网速特点(3分):

2.云南网络发展现状(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