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东汉时期,纸张的广泛应用很快替代了竹简与帛书,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东汉时期,纸张的广泛应用很快替代了竹简与帛书,成为文字的第一载体。从那时起直到当代,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提到书籍,通常最先想到的就是纸本书。然而近十余年来电子书的出现,在极短时间里动摇了人们的观念,令部分人开始担忧它会取代纸本书,成为文字载体的主流。这种担忧其实是多余的。电子书固然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完全取代纸本书还不太现实,未来的文字载体应当是百花齐放的一种格局。正如网络媒体的出现冲击了平面媒体,但平面媒体并没有全面撤出市场,报纸、杂志依然大量存在。

对大多数人来说,阅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相关资讯,或满足精神上的追求与愉悦。从这点来说,无论读者是通过纸本书达到目的,还是通过电子书达到目的,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购买的价格。对于出版商来说,得到一部书的电子版权要比纸本版权便宜许多,相应地,电子书具有了天然的价格优势。就传播速度而言,纸本书也无法与电子书抗衡。正常情况下,一部纸本书的出版通常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电子书却可以在完稿之后即刻面世。网络的普及,也让电子书可以无视地域之分,瞬间抵达终端,不像纸本书还要受到交通等条件制约,增加时间及物流成本。而网络上的阅读更具拓展性,读者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通过关键词迅速找到与之相关的另外一篇甚至一系列文章,而不用像以前一样到书架前慢慢寻找;在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网络的搜索功能亦能迅速地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尽管有着若干优势,电子书仍然有着自身的缺陷。既然是电子书,必然依附于电子产品才能够让读者阅读到它。然而,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阅读功能仅仅是其各项功能中的一部分。人们在通过电脑或手机阅读时很容易被它们的其它功能如看电影、玩游戏、聊QQ等分散注意力。要排除这些干扰,人们还必须回到传统的阅读方式。

就如电子书的优势是纸本书无法企及的一样,纸本书的优势也是电子书无法企及的。纸本书的独特优势是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与数字出版形态下信息的瞬时、随意不同,传统出版物的选题必须经过反复考量和论证,层次筛选,旨在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选择有价值的、值得向读者推荐的信息,因而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正是这种权威性,才使纸本书拥有了广泛的受众和基础。而且,完善的审读、质检、责任编辑制度,保证了纸本书从选题到审稿到编辑加工的质量。这一点也是数字出版所缺少的。此外,纸本书在满足资讯获取的同时,还有着电子书无法呈现的纸张之美、印刷之美,以及因之而来的情韵之美,这也是未来纸本书的发展趋势——逐渐趋于艺术性与收藏性,将视觉之美、纸张之美与印刷之美完整地结合起来。(取材于韦力《纸本图书的出路》,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纸张在东汉时期被广泛应用并成为文字的第一载体,所以当时出现了最早的纸本书。

B.无论是阅读电子书还是纸本书,都可以满足人们获取资讯、获得精神愉悦的需求。

C.电子书必须依附于电子产品才能阅读的缺陷,导致读者最终回到了传统阅读方式。

D.纸本书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追求自己的艺术性和收藏性,而不是方便读者阅读。

2.概述电子书和纸本书各自的优势。(4分)

3.针对纸本书和电子书的不足,分别提出三条改进建议。(5分)

 

1.B 2.电子书的优势:价格低廉;传播迅速;延伸阅读的方便。纸本图书优势: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质量有保证;具有纸张之美、印刷之美和情韵之美。 3.电子书需要提供更为优质的电子产品,改变电子书的随意性,注重出版质量。纸本书需要降低价格,缩短出版时间,减少流通环节。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普文章内容的筛选把握能力。A中属于无中生有,文本中并没有说当时出现了最早的纸本书。C项属于张冠李戴,从文本中看出“人们在通过电脑或手机阅读时很容易被它们的其它功能如看电影、玩游戏、聊QQ等分散注意力。要排除这些干扰,人们还必须回到传统的阅读方式。”并不是因为电子书依附于电子产品。D 不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确定文章的有效段落,文本中第2自然段主要讲的电子书的优势,最后一段主要讲的纸质书的优势,这两段为有效段落。然后分别从传播速度,价格,阅读的拓展性上概括电子书的优势;从权威性、公信力、质量及展现的审美感受上概括纸质书的优势。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针对问题,首先找到电子书与纸质书的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学生到文本中去进行筛选,找出两种书的不足,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1.陛下亦宜自谋,                         ,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2.海内存知己,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我闻琵琶已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4.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5.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6.地也,                    !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 请数 使 使 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取材于《晏子春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试题。

临江仙·信州作·晁补之①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②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注:1晁补之:北宋词人。本词作于作者贬官监信州酒税时,词中的“江城”即信州。2幽禽:指杜鹃,又名子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辛巳二月,余将登黄山,憩余抡仲之桃源庵。日将夕矣,微雨霡霂①,四山无人,白龙潭水撞耳如悬霤②,顾而乐之。谓同游吴去尘曰:“此时安得一二高人逸士,剥啄款门,为空谷之足音乎?”俄而,篱落间飒拉有声,屐齿特特然,则邵幼青偕其叔梁卿,俨然造焉。再拜而起曰:“吾两人宿舂粮,从夫子于白岳而不及也,今乃得追杖屦于此。”皆出其诗以求正焉。越翌日,余登山憩文殊院,幼青踵至,曰:“梁卿肥,不便登顿,至慈光寺而反,吾亦从此而止。明日遥望天都峰顶,如昔人登莲华峰,以白烟一缕为信,摇手一笑耳。”

余语去尘:“新安城市,浩如尘海,得二邵君,差足妆点物色,他日可以为美谈也。”问二邵诗云何,余曰:“古云诗人,不人其诗而诗其人者,何也?人其诗,则其人与其诗二也,寻行而数墨,俪花而斗叶,其于诗犹无与也。诗其人,则其人之性情诗也,形状诗也,衣冠笑语,无一而非诗也。吾与子游芗村、药谷之间,山重水袭,溪回谷转,青鞋布袜,杳然尘埃之外。于斯地也,穿烟岚,穴云气,扶杖而追寻。司空表圣之论诗曰:‘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吾之遇二邵于斯也,表圣之所云,显显然在心目间,称之曰诗人焉其可矣。吾游黟山,不获见桃花如扇,竹叶如笠,松花如纛,得二诗人于芗村、药谷之间,夫然后而知诗,夫然后而知诗人,兹游之所得奢矣。”去尘告我曰:“幼青以求序故,典妇一钗,赁舟过虞山,食尽反矣,幸有以慰。”余曰:“诺。”遂书之以为序

幼青肤清貌癯,如羽人道流。其诗少摹长吉,晚师香山,骨气清稳,非以割剥为能事也。海内能诗者知之,余不具列焉。(取材于钱谦益《邵幼青诗草序》)

注释:①霡霂(mài mù):小雨连绵。②悬霤(liù):雨水从屋檐流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乐之          顾:回头看   B.吾两人宿舂粮       宿:准备

C.幼青至          踵:跟随     D.食尽矣           反:通“返”,回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出其诗求正焉    ②常身翼蔽沛公  B.①其人之性情诗也   ②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表圣之云   ②道之存,师之所存也   D.①余不具列  ②不入虎穴,得虎子

3.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余)憩余抡仲之桃源庵     B.今(乃)得追杖屦于此

C.(去尘)问二邵诗云何       D. 幸有以慰(吾)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游览黄山,途中碰到阴雨天气,借宿于余抡仲的桃花庵,在那里偶遇邵幼青。

B.邵梁卿因身体原因只走到慈光寺,邵幼青在到达文殊院后,也不准备再往上攀登。

C.在与去尘的对话中,作者阐释了“诗其人”的诗歌创作理论,称二邵为真正的诗人。

D.了解了邵幼青的诚意,又因为激赏他的性情品格,作者欣然命笔,为其诗集作序。

5.把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冠笑语,无一而非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书之以为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曾经 于内蒙古蓝旗金莲川草原的元上都是元朝的开国都城。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2年6月29日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正在被逐步  ,其旅游资源也在被进一步开发之中。

A.①矗立       ②这个草原都城的遗址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        ③开掘

B.①耸立       ②这个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的草原都城的遗址      ③开掘

C.①耸立       ②这个草原都城的遗址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        ③挖掘

D.①矗立       ②这个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的草原都城的遗址      ③挖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