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古琴,又名瑶琴、玉琴或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古琴,又名瑶琴、玉琴或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南宋以后,“琴棋书画”作为文人四事,成为一种雅致的社会风尚,琴位居“四事”之首,列为“君子修养之物”。

古琴一般以桐木作面板,梓木作底板,合为音箱。传说原始时代神农氏曾“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古琴琴身依照人身凤形而制,有头、颈、肩、腰、尾、足等。古琴的形制体现出道家“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表示音位的十三徽①,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琴面“上圆而敛,法天”为阳;背板“下方而平,法地”为阴,符合天圆地方之说。在中国古代的诸多乐器中,大概没有什么乐器像古琴这样被赋予了如此多的文化寓意。

古琴乐没有二胡的如泣如诉,不如古筝的响亮欢快,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古琴音色明净,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古琴的音色分三种,即泛音、散音、按音。泛音玲珑剔透,像天一样空灵清越;散音浑厚如钟,像大地一样坚实厚重;按音或虚、或实,或清越明净,或沉浑宏亮,像人一样丰富多变。庄子将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与“人籁”,讲求天地人和,认为“天籁”最高最美。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认为道的境界就是天的境界,天的境界就是自由的境界。古琴乐追求高逸、深远的意境,代表着天地间永恒绝对的大美。古琴的演奏技法也融入了道家所讲求的清虚自然。古琴演奏以右手弹拨,以左手按弦取音。左手在演奏技法上比右手更加多样,如吟、揉、绰、注、进、退等。多种手法的应用使古琴的音色,似虚似实,似有似无,余音绵长不绝。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受私贿老官翻案牍,寄闲情淑女解琴书》中,林黛玉给贾宝玉谈抚琴之道有一段话: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②,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将身就在榻边,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着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心身俱正。可见古琴演奏是十分讲究的,正是遵循这些近于苛刻的要求,才易于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取材于陈业秀《中国古琴音乐文化中的道家思想》

注释:①徽:亦作晖。古琴定为十三音,每音在琴面左侧饰以金玉或螺蛤的圆点为标记,谓之徽。②鹤氅,深衣:古代两种服饰。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琴位居文人“四事”之首,是因为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B.历史上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后世便都以桐木做古琴面板。

C.古琴泛音、散音、按音三种音色,分别体现了“天地人”的不同特点。

D.古琴演奏以右手弹拨,左手按弦取音,因为演奏时左手比右手灵活。

2. 根据文意,在画线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

古琴艺术蕴涵着丰富的道家文化,古琴的形制体现出道家“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古琴的音色体现出道家     的思想,古琴乐所追求的意境体现出道家推崇的     ,古琴的演奏技法融入了道家讲求的清虚自然,古琴弹奏十分讲究,体现出道家所追求的     的境界。

3. 请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中林黛玉给贾宝玉谈抚琴之道的一段话,说说古人弹琴都有哪些讲究。请分条概括,每一条不超过7个字。(5分)

 

1. C 2. ①“天地人和”(“崇尚自然”)②“天籁之美”(“大美”)③“物我合一” 3. ①环境须安静优雅。(答出一个方面如“安静”即可得分,下同)②心神须平和安宁。③仪表(穿着)须整洁古朴。④态度须庄重。⑤坐姿须端正。 【解析】 1. 试题分析:研读文章第一段可知A项强加因果关系,说法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文中原话为“古琴一般以桐木作面板,梓木作底板,合为音箱。传说原始时代神农氏曾“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从文中第三段语句“左手在演奏技法上比右手更加多样”可知D项无中生有,说法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研读文章第二、三、四段,归纳其只要内容,可知第二段是从古琴的形制方面进行阐释的,第三段从音色方面,第四段从演奏技法方面加以阐释的,由此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就可以归纳出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道题比较简单,研读最后一段可知作者是从五个方面对弹琴加以阐释说明的,从五个方面归纳即可。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12分)

鹧鸪天·离恨

纳兰性德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背立盈盈故作羞”,描写女子背对情郎站立时故作娇羞的姿态,样子传神动人。

B.“手挼梅蕊打肩头”,通过女子揉弄梅蕊、轻敲肩头的动作写出了女子的可爱。

C.三四两句写女子对情郎的情感由思念转为怨恨,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

D.五六两句中“淡淡”和“悠悠”两个叠音词,烘托出女子对情郎的思念悠远绵长。

2.“一声横笛锁空楼”中“锁”字用词精当,请结合诗句对“锁”字作简要赏析。(4分)

3.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5分)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1.出不入兮往不反,        ,带长剑兮挟秦弓,            。(屈原《国殇》)

2.但以刘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3.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看万山红遍,                     ,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5分)

秦之时,羞文学, 遏过

(取材于路温书《尚德缓刑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凡作事专心志,竭计虑,穷日夜而为之者,曰不遗余力,曰惟日不足,若余之寻花是也。忆辛丑年,自昆山而太仓,而嘉定,而南翔,看牡丹三十五家,有文记之。乙巳,寻牡丹于江阴,以无向导,废然而返。久闻洞庭山牡丹多名种,今年三月,遂不远百六十里,涉太湖之波涛,二日而到山。结伴寻花,或舆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有初至不得入者,辄再三往,必得观而后已。

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昼则坐卧花前,夜则沉醉花下,如是数日。兴尽则挂帆渡湖,至虎丘观花市而归;复遍历昆山城内外有花之所。浃辰①之间,看花五十余家,殆所至不遗余力,惟日不足者,其可谓狂且癖矣!

客曰:“周濂溪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余曰:“吾贫则无儋石矣,而性慷慨,喜豪放,无贫之气;贱为韦布矣,而轻世肆志,不事王侯,无贱之骨。安在与花不宜?”客又曰:“欧阳公,儒者也,以牡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余曰:“凡物之美者,皆能为妖,何独花也。溺其美而动其中,皆足以丧身。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惟诸诗皆信口率笔,以适一时之兴,无意求工,贻笑作者,吾无辞焉。

                                             (取材于归庄《看牡丹诗自序》)

注:①浃辰:十二日。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得观而后                    已:停止

B.所至不遗余力                  殆:大概

C.溺其美而其中                  动:移动

D.以一时之兴                    适:满足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若余寻花是也                   B.  废而返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

C.  可谓狂且癖矣                   D.  惟诗皆信口率笔

 孰能讥之乎                          及河,则在舟中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结伴寻花,或舆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

(我与友人)结伴寻访牡丹,有时乘车,有时拄杖步行,偏远之地没有不到的

B.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

  山中有名的牡丹花,大多都看到了,很多是平生我没有见过的

C.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

 以你的贫贱身份(却喜爱富贵的花),恐怕不合适吧

D.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

  我与世道不相和,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说我是妖呢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为寻访牡丹,跋山涉水,不辞辛劳,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B.作者喜爱牡丹成癖,看见名花,就日夜与其相伴,如醉如痴。

C.作者说牡丹是富贵之花,而自己性情慷慨豪放,与牡丹相宜。

D.作者认为所有美丽的事物,只要你沉溺其中,都会危害自身。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这一副对联巧妙地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两个典故,它们分别是“沂水舞雩”和“濠梁之辩”。

B.“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是后人用形象化的说法,分别对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散文的评价。                                                                                                                                                        

C.《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最富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以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荒诞形式,表现了人性异化的主题。

D.孙犁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代表作《荷塘月色》体现了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