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下面的示例,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仿照下面的示例,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也许,你站不成巍峨的高山,但你依然可以挺立成一棵青松或一枝秀竹,为生命添一分绿意,增一道风景。

                                                                                             

                                                                                       

 

也许,你升不成光芒万丈的太阳,但你依然可以升成一轮皎洁的月亮或一颗微弱的星辰,为大地添一分光明,增一分热量。/也许,你妆扮不成雍容华贵的牡丹,但你依然可以长成一朵野花或一棵小草,为人类添一缕芳香,增一分活力 【解析】 试题分析:一定要注意先找到所要仿写的语句,然后仔细揣摩它的句式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它的内容要求。要研究所给句子内容上的特点,研究句中对应的词语。抓住例句中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如“高山”跟“太阳”、“大海”形似;“青松”同“月亮”“小河”等神似。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的括号内补写恰当的关联词语,使语句通畅。(6分)

(     )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    )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    )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    )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    )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    )从西向东运什么?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在气象学中,“蝴蝶效应”原意是蝴蝶扇动一下翅膀,                                                  

①其实,IMOD与“蝴蝶效应”毫无关系

②意指在一个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

③但这种采用了一组微观显示结构的技术却能产生出热带蝴蝶翅膀上的绚丽光彩

④可能会带来飓风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巨大后果

⑤高通公司相信,它们的技术比起今天占主导地位的液晶显示(LCD)技术来有很多优势

⑥显然,这项有着诸多优势的显示技术一旦登陆市场,可能真的会引起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

A.⑤③①②④⑥           B.⑤①②⑥④③           C.④③②⑥①⑤    D.④②①③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2008年初,我国出现过“北旱南冻”的异常现象,时隔两年这种现象再次发生,去年是近十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强度和影响最大的一年。

B.其实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都存在这种困惑:一方面羡慕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一方面又顾忌中国制造呈现在外的价廉物劣的形象。

C.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其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D.作为少数仍由政府定价的产品,天然气、电力等公共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其价格高低涨落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活质量,直接影响百姓对物价的感受和承受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伦敦奥运会主火炬点燃了,全场沸腾,焰火绽放,欢乐的音乐、热烈的呼喊振聋发聩,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B.曹操的一切政令,都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的,谁反对他,就是反对皇帝,就是十恶不赦,罪不容诛。这就叫做“挟天子以令诸侯”。

C.昨天,红十字血液中心的两辆采血车开进卫生部机关大院,部长陈竺带头献血,相信这一行动必将上行下效,推动全社会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以应对“血荒”。

D.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他谦逊地表示:“除了舞文弄墨,就别无长物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朱佩弦先生

叶圣陶

朱佩弦先生是国立清华大学的教授,任职已经二十多年。以前在浙江省好几个中学当教师,也在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教过书。他毕了北京大学的业就当教师,一直没有间断。担任的功课是国文和本国文学。  

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教师有所谓“预备”的工夫,他是一向做这个工夫的。不论教材的难易深浅,授课以前总要揣摩,把必须给学生解释或提示的记下来。一课完毕,往往满头是汗,连擦不止。看他的神色,如果表现出舒适愉快,这一课是教得满意了,如果有点儿紧张,眉头皱紧,就可以知道他这一课教得不怎么惬意。他教导学生采取一种平凡不过也切实不过的见【解析】
欣赏跟领受着根在了解跟分析,不了解,不分析,无所谓欣赏跟领受。了解跟分析的基础在语言文字方面,因为我们跟作者接触凭藉语言文字,而且单只凭藉语言文字。一个字的含糊,一句话的不求甚解,全是了解跟分析的障碍。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知道作者的心意中为什么起这样的波澜,写成这样的一篇文字或一本书。这时候,说欣赏也好,说领受也好,总之把作者的东西消化了,化为自身的血肉,生活上的补益品了。他多年来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力,实践而外,又写了不少文篇, 主要的宗旨无非如此。我们想,这是值得青年朋友注意的。好文字好作品拿在手里,如果没有办法对付他,好只好在它那里,与我全不相干。意识跟观点等等固然重要,可是不通过语言文字关,就没法彻底分析意识跟观点等等。不要以为语言文字只是枝节,要知道离开了这些枝节就没有另外的什么大事。

他是个不断求知不惮请教的人。到一处地方,无论风俗人情,事态物理,都像孔子入了太庙似的“每事问”,有时使旁边的人觉得他问得有点儿土气,不漂亮。在文学研究方面,这种精神使他经常接触书刊论文,经常阅读新出的作品,不但理解这些,而且与这些同其呼吸。依一般见解说,身为大学教授,自己自然有已经形成的一套,就把这一套传授给弟子,那是份内的事儿。很有些教授就是这么做的,大家也认为他们是行所当然。可是朱先生不然,他教育青年们,也随时受青年们的教育。单就他对于新诗的见解而言,他历年来关心新体诗的发展,认明新体诗的今后的方向,是受着一班青年诗人的教育的,他的那些论诗的文字就是证据。  

他待人接物极诚恳,与他做朋友的没有不爱他的,分别时深切的相思,会面时亲密地晤叙,不必细说。他在中学任教的时候就和学生亲近,并不是为了什么作用去拉拢学生,是他的教学和态度使学生自然乐意亲近他,与他谈话和玩儿。他在大学里还是如此,学生就是朋友,他哪里肯疏远朋友呢?可是他决不是到处随和的好好先生,他督责功课是严的,没有理由的要求是决不答应的,当过他的学生的都可以作证明。学生对于好好先生当然不至于有什么恶感,可也不会有太多的好感,尤其不会由敬而生爱。像朱先生那样的教师,实践了古人所说“教学相长”,有亲切的友谊,又有坚强的责任感,这才自然而然成为学生敬爱的对象。

他作文,作诗,编书,都极其用心,下笔不怎么快,有点儿矜持。非自以为心安理得的意见决不乱写。不惮烦劳的翻检有关的材料。文稿发了出去,发现有些小节目要改动,乃至一个字还欠妥,总要特地写封信去,把它改了过来才满意。

他毕生尽力的不出国文跟文学,他在学校里教的也是这些。“思不出其位”,一点一滴地做去,直到他倒下,从这里可以见到一个完美的人格。

(选自中国二十世纪散文精品《叶圣陶卷》,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朱佩弦先生认为,了解跟分析的基础在语言文字方面,只要不含糊一个字、一句话, 就能打通语言文字,就能触及作者的心。

B.除了多年来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力、实践而外,朱佩弦先生还写了不少文篇,阐述打通语言文字才可以从阅读中获得补益的观点。

C.朱佩弦先生有坚强的责任感,是学生敬爱的教师,他不做“好好先生”,督责功课很严,没有正当理由的要求决不答应。

D.朱佩弦先生作文,作诗,编书,都极其用心,所以下笔不怎么快,有点儿矜持,不是自以为心安理得的意见他决不会乱写。

E.本文通过记述朱佩弦先生做教师时的一些具体情况,勾勒出一位尽职尽责、乐于合作、亲爱学生、严于律己的教师形象。

2.朱佩弦先生“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体现在那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3.朱佩弦先生“毕生尽力的不出国文跟文学”,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他在这两方面的贡献。(6分)

                                                                                  

4.关于读书,朱佩弦先生认为打通语言文字是关键,陶渊明则主张“好读书,不求甚解”,即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你赞同那一种观点?请结合原文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