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絜行著闻,征为博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絜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

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已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于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今来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与?”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

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

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末郡都尉。

(删节自《汉书·贡禹传》) 

 [注]①赋算:人口税。汉制,自十五岁起,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钱一百二十钱。②口钱:人口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年岁不    登:五谷成熟。

B.意岂有所与    恨:遗憾

C.以繇役        宽:放宽。

D.良民以给之    税:赋税。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贡禹耿直的一组是(3分)

①冠壹免,安复可冠也    ②数虚己问以政事

③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    ④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

⑤宜免为庶人廪食    ⑥禹又奏欲罢郡国庙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他建议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贡禹遵循经义,据守古道。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贡禹年事虽高,仍被倚重。元帝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为了挽留他,升任他做了长信少府、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

D.贡禹不屈世风,为民请命。他多次评论政事得失,曾经建议把赋算、口钱起征的年龄延后,但皇帝只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

(2)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

 

1.D 2.B 3.C 4.(1)(后来贡禹)又被推举为贤良,任河南县令,在任一年多,因公事被府官指责,被迫脱帽谢罪。(“举”、“为……所……”两处被动,各1分,“谢”1分,译出大意2分)(2)我八十一岁了,耳朵听不清,眼睛也看不准了,不能再(对国家对朝廷)有所贡献了,(我就是)所说的有损朝廷形象的人了!(“有”、“聪明”、“补益”,各1分,译出大意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题中,D项的“税”,名词作动词,是“征收赋税”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题中,②和④没有直接表明贡禹的耿直,故可排除A、C、D三项。。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本题中,C项说法有误:并不是因为挽留他才升任他为御史大夫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第(1)小题中的“举”是“(被)举荐、推举”之意;“为……所……”表被动;“谢”是“谢罪”之意。第(2)小题中的“有”通“又”;“聪明”指听力和视力;“补益”即“帮助、贡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禹贡,字少翁,是琅琊人。凭借着明习经学、品行高洁闻名于世,政府征召他为博士,担任凉州刺史,因为生病离开官职。又被举荐为贤良,担任河南县令,一年多后,因为任内的事被府官斥责,被迫脱掉官帽谢罪。禹贡说:“官帽一旦脱掉,哪里可以再戴上呢!”就离开了官职。 汉元帝刚刚即位,征召禹贡为谏大夫,多次谦虚地拿国政大事询问他。当时年岁不好,庄家没有收成,各地多有困难,禹贡上奏说:“当今做大夫的冒用诸侯的礼仪,做诸侯的冒用天子的礼仪,天子超过天帝的规矩,这样的日子已经好久了。承接衰败的祖业,拯救混乱的国政,矫正当今的乱象,恢复古代的礼仪,全在陛下了。”皇帝认为他的忠诚很好,就下诏书,升任禹贡为光禄大夫。 不久,贡禹上书说:“我八十一岁了,耳朵听不清,眼睛也看不准了,不能再对国家对朝廷有所贡献了,我就是所说的有损朝廷形象的人了。希望能辞去官职,返回故里,若能如愿,便死而无憾了。”元帝批示说:“朕因为先生有伯夷的廉洁,史鱼的刚直,遵循经义据守古道,不盲目屈从世风,孜孜不倦为民请命,是当今俗世少见的高尚贤良的人,因而亲近先生,希望先生参与国政。如今还没来得及多听听先生的惊世之论,先生却说要隐退,难道是先生有什么遗憾不顺心的事吗?”此后一个多月,任贡禹为长信少府。正赶上御史大夫陈万年去世,贡禹便接替他担任御史大夫,列于三公之位。 自贡禹在朝为官后,多次评论政事得失,上书数十次。贡禹认为,古时人民没有赋算口钱的负担,从汉武帝征伐周边少数民族起,开始向老百姓征收重赋,百姓生养儿子长到三岁,便要开始交纳口钱,因此百姓十分困苦,以至于出现生下儿子便杀死的现象,实在是很悲惨可怜。应当规定小孩七岁换牙以后再交口钱,年满二十岁再开始交纳赋算。贡禹又建议说各处行宫别馆以及长乐宫的戍卫人员可以削减一大半,以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再有各官府的奴婢总共有十多万人,他们终日游戏玩耍,无所事事,还要靠征收百姓的赋税来供给他们衣食,每年费用达五六万之多,应当将他们免去奴婢身份成为庶人,给他们吃的,让他们代替关东戍卒。 皇帝下诏,命令百姓生孩子七岁后再开始交纳口钱,这个规定从此开始。又停用了上林宫馆中那些皇帝很少临幸的处所,将各诸侯王庙的卫兵减少一半。其他方面元帝虽没有完全听从贡禹的建议,但很赞赏他的质朴耿直之心。贡禹又上疏,要求罢除郡国的宗庙,制定汉家宗庙亲尽则毁的礼制,都未能实行。贡禹任御史大夫几个月后去世,元帝赐钱百万,任其子为郎,官至东郡都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一直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都处于市场化程度偏低、管制偏多的状态,这不仅抑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未能满足社会正常的文化消费需求,而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这部分未能满足的文化消费需求将会不断提升。因而,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前提下,当政策的东风吹起时,文化产业自然就成为了资本的投资方向。相应的,资本的这种预期和注入也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力。

因而可以说,当下资本与文化的相遇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良机。然而,能否把握将良机转换为文化产业的良序发展,文化产业却充满了忧虑。

资本的天性是急功近利,追求的是短时间、高收益。文化的天性——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说是“透出人心”,其最为忌讳的恰恰是“急功近利”,好的文化项目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文化产品固然能够为资本带来巨大的爆发式利润增长,但在取得成功之前,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更需要投资者和运营者懂得文化,懂得持续发展,愿意长期浸润在文化中,将打造文化精品的愿望优先于谋取暴利。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涌入文化领域的投资者普遍怀着淘金的情怀,高盈利是他们的首要选择。因而,很多文化公司面对的不仅是资本的快速注入,还有高回报压力。以股权投资为例,一般来说,当风险投资对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会占有相应的股份。为了确保资本回报,投资者会与创业团队签署对赌协议,要求企业每年盈利需达到一定数额,如果企业不能实现定期业绩,风投所占的股份比重就会上升,直至获得企业的控股权。

在定期业绩的压力之下,文化企业不可能以厚积薄发、精雕细琢、打造文化精品来作为发展目标,只能以快速发展、做大企业、尽早上市,以便赢得更好的投资方来接盘作为企业目标。为此,很多文化企业不得不放弃其产品的文化属性,而单纯以商业性来打造产品。结果,在文化产业领域内,一方面,最能获得资本注入的仍然是电影、出版发行、演出等商业模式已然成熟清晰的企业;另一方面,为了获得资金的注入,新成立的文化企业会纷纷按照风险投资的偏好来组建企业团队、构建企业理念。这是文化与资本相遇时最容易出现的结果,而这一结果的最终结局是,文化企业因丧失了文化属性而被市场淘汰,被资本抛弃。

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资本是水,文化产业是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理性长效的投资,可以帮助文化产业做大无形资产,形成战略优势,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升级。急功近利的投资,则会让文化产业摒弃缓慢沉淀和精雕细琢,放弃文化属性,最终失去文化企业的可持续。文化产业虽然借着政策的东风赢得了资本的大量涌入,但它与金融资本的对接融合,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1.对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文化产业和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愈趋紧张。

B.现在,决策部门已经意识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始出台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给文化产业松绑,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C.我国文化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放宽管制的政策必将提升资本的利润预期,吸引更多资本的注入,这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D.资本注入文化产业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良机,然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实现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资本的天性是急功近利,而文化产业投资周期长,好的文化项目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这是二者矛盾的焦点所在。

B.文化产业属于高盈利产业,为避免过度求利,它需要投资者和运营者懂得文化、热爱文化,把打造文化精品比谋取暴利看得更重。

C.很多文化公司由于定期业绩的压力,不可能把打造文化精品作为发展目标,而不得不放弃其产品的文化属性。

D.电影、出版发行、演出等企业之所以最能获得资本注入,是因为这些企业商业模式已然成熟清晰,资本容易实现盈利预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公司为谋取资本的垂青,很容易摒弃对文化属性的追求;这样,文化企业也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会被资本抛弃。这是文化遇到资本时的尴尬。

B.文化与资本天然存在矛盾,如果不能找到恰当方式解决这一矛盾,无论资本盈利状况如何,文化产业都或将失去其文化属性,或失去资本的青睐。

C.文化产业,特别是新成立的文化企业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怎样缩短投资周期,降低投资风险,是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

D.当资本大量快速涌入时,文化产业如何与金融资本对接融合,实现文化精神与商业精神的融合,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探索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后面题目。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点绛唇》一词起句“醉里春归”与结句“梦里寻春去”颇有艺术韵味,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5分)                                                               

2. 词富情趣,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6分)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并州尝有强盗,长流参军推其事,所疑贼并已拷伏,唯不获盗赃。文襄付琼更令穷审,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并获赃验。文襄大笑,语前妄引贼者曰:“尔辈若不遇我好参军,几致枉死。”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谕之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泪,众人莫不洒泣,普明弟兄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禁断淫祠,婚姻丧葬皆令俭而中礼。又蚕月预下绵绢度样于部内,其兵赋次第并立明式,至于调役,事必先办,郡县长吏常无十杖稽失。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货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在郡六年,人庶怀之。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周为博陵太守。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府长流参军                 署:部署,安排

B.禁断祠                       淫:过分,过度

C.乃别得元景融等十余人         推:推求,推断

D.复欲推其粟                   货:收买,买进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吏民对苏琼的信服的一组是(3分)

①民吏肃然,奸盗止息              ②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④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

⑤寺署台案,始自于琼              ⑥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琼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办案细致用心。对于为官一事,幼时的苏琼就有其独到的见解,并由此踏入仕途。为官之后,为寻得真正的罪犯,能秘密巡视私访。

B.苏琼为政有方,成为一时典范。苏琼在治盗、安民、约束官吏、设立制度方面颇有成效,他的做法不仅使民众信服,也使得其它州郡前来学习。

C.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D.苏琼有着真性情,能一心为民,有担当。在解决乙普明兄弟的纷争时,他动情泪下;在帮助百姓渡过饥荒时,他宁愿牺牲自身;在别人为其点明仕途经济时,他能正色反驳;在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时,他能尽力申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5分)

(2)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作为人神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对话、沟通行为,皇会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探求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信仰,乃至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提供了翔实的佐证。皇会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很高的遗产价值。

②皇会所诠释的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超凡的文化创造力的体现。天津不仅是个移民城市,人口构成五方杂处,“比闾而居者率多流寓之人”,而且还是一个既沿海,又有运河的港口城市,“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妈祖文化信仰在元代随着漕运的兴起而传播到这里,并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长,成为这一多元文化城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相对天津人来说,妈祖是一位外来的神明,但传入津门后很快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成为当年广大民众的普遍信仰。妈祖文化在天津扎根,内在的感情因素大致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因为千百年以前,天津曾是退海之地,历史的遗存从情感上使天津人对海洋情有独钟;二是移民城市所特有的环境,需要他们在共同的生活中构建一种共同的信仰;三是妈祖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正好符合广大民众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模式。因此传入天津的妈祖文化,形成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民间信仰文化圈,并创立了天津独有的皇会民俗。

③皇会是基于民众需要而形成的。是那些从事海上作业和贸易的人们,长期面对汹涌无情的大海,本能地急需寻求一种安全、佑护和寄托,同时,将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对家庭团聚、对幸福的愿景等等全部情感都依附于对皇会活动的参与。而中国历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农耕自然经济社会结构,也形成了广大民众安土重迁、追求稳定的民族文化心理,这些便塑造了他们热爱生活,企冀安定,向往祥和圆满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维系着人们对家园的感情,经过长期感化的结果,即是皇会的传承、传播最深厚最有力的保证。此外,人们还充分利用皇会,把她当作情感的黏合剂,借以修好世间的人事关系,创造家庭和谐,巩固亲族团结,凝聚群体。因而,皇会的歌舞升平是如此美妙动人。

④皇会全面推崇孝悌、仁爱和劝善思想。将妈祖文化中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等诸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无论从宣传的妈祖传说故事,还是皇会各道老会、圣会的表演内容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思想。特别是皇会民俗中就有将天后的神像用黄轿抬至象征她娘家的天津闽粤会馆,这一被天津人称为“老娘娘回娘家”的风俗,一次次宣传了孝顺美德。且皇会的每一个表演内容几乎都是以一个美好的民间典故为依托,把自己对生活的愿望编演成一个个寓意美好的故事,使人们在表演和观赏的同时得到共鸣和理解。正是因为皇会所具有的这种内涵丰富深刻的寓意赋予了她不衰的艺术魅力。

1. 下列对于“皇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皇会是人神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对话、沟通行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皇会所诠释的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超凡的文化创造力。人们只有积极参与皇会活动,才能在妈祖的保佑下,获得安定、祥和、圆满。

C.皇会的形成是基于民众需要,人们借她以修好世间的人事关系,创造家庭和谐,巩固亲族团结,凝聚群体。

D.皇会中宣传的妈祖传说故事以及各道老会、圣会的表演内容都能够使人们体会到孝悌、仁爱和劝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我国民众安土重迁、追求稳定,热爱生活,向往幸福,这种心理,是天津皇会的传承、传播最深厚最有力的保证。

B.妈祖文化是天津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妈祖是那些从事海上作业和贸易的人们珍爱生命,热爱家庭,憧憬幸福的心灵依祜。

C.妈祖文化信仰在元代随着漕运的兴起而传播到天津,传入津门后很快取代了本土文化,成为当年广大民众的普遍信仰。

D.皇会的表演内容几乎表现的都是民众们对美好的生活的期待,这能使人们在表演和观赏的同时得到共鸣和理解。比如,“老娘娘回娘家”的风俗,宣传的就是中华民族孝顺的美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妈祖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符合天津广大民众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模式,这是妈祖文化传到天津后能够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长的一个原因。

B.妈祖文化,是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民间信仰。她把中华民族诸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

C.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信仰,乃至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D.妈祖文化信仰是天津这一多元文化城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她的存在,其中一个原因是天津的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需要构建一种共同信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落魄不得志的人,总是抱怨自己的人生多么多么的不如意。一天,他遇见了智者。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然后问他:“这水是什么形状?”没等他回答,又把水倒入了杯子,这时这人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里,这人又悟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把水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里,水立刻就不见了。

这个人陷入了沉思。智者抓起一把沙土,说:“看,水就这么消失了,这也是一生!”

这个人思忖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

智者说:“是这样,又不是这样!”说完智者带他来到屋檐下,智者在一块青石板上摸了一会儿,仿佛顿悟。这个人也把手伸向刚才智者所触之地,他找到了一个深深的凹处。

智者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这个凹处就是雨水落下的结果。”这个人彻底地醒悟说:“我明白了,人可以被装入规则的容器里,但又应该像这小小的水滴,击穿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改变容器。”

要求:请选择一个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