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不违农时,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归园田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阁夜》)

6.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1.谷不可胜食也 2.鸡鸣桑树颠 3.东篱把酒黄昏后 4.鹿门月照开烟树 5.三峡星河影动摇 6.抱明月而长终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易错的字:颠(易误写为“巅”)、篱、峡、抱(易误写为“报”)、长(易误写为“常”)。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

李峤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

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

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

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

1.诗中动词极富表现力,请从“开”“卷”中任选一字予以赏析。(2分)

2.全诗哪些景象表明了“初霁”?(3分)

3.诗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命①

(清)唐甄

岁饥,唐子之妻曰:“食无粟矣,如之何?”唐子曰:“以粞。②”他日,不能具粞,曰:“三糠而七粞。”他日,犹不能具。其妻曰:“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曰:“然则七糠而三粞。”邻有见之者,蹙额而吊之曰:“子非仕者与?何其贫若此也?意者其无身之能乎?”唐子曰:“不然。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江河之水广,涸泽之水浅也。今吾与予在涸泽之中,无所资以为生也。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

唐子行于野,见妇人祭于墓而哭者。其反也,犹哭。问:“何哭之哀也?”曰:“是吾夫之墓也。昔也吾舅织席,终身有余帛;今也吾夫织帛,终身无完席。业过其父,命则不如,是以哭之哀也。”唐子慨然而叹曰:“是天下之大命也夫!昔之时,人无寝敝席者也;今之时,人鲜衣新帛者也。”

唐子曰:“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为高台者必有洿池,为安乘者必有茧足。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吴西之民,非凶岁为舰粥,杂以莜秆之灰;无食者见之,以为天下之美味也。人之生也,无不同也。今若此,不平甚矣!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是以舜禹之有天下也,恶衣菲食,不敢自。岂所嗜之异于人哉?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

唐子之父死三十一年而不能葬。乃游于江西,乞故人之宦者。家有一石一斗三升粟,惧妻及女子之饿死也。至于绣谷之山而病眩,童子问疾,不答。登楼而望,慨然而叹曰:“容容其山,旅旅其石,与地终也!吁嗟人乎!病之蚀气也,如水浸火。吾闻老聃多寿,尝读其书曰:‘吾惟无身,是以无患。’盖欲窃之未能也。”         (选自《潜书》)

【注释】 ①大命:指天下的命脉   ②粞:碎米。

1.下列句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者其无身之能乎                  资:供给

B.其反也,犹哭                           比:等到

C.犹食之而不                      甘:美味

D.恶衣菲食,不敢自         恣:恣意,放纵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江河之水广                      木欣欣向荣

B.平则万物各得其              或因寄托,放浪形骸之外

C.乞故人之宦者                           君幸赵王

D.盖欲窃之未能也             取之于蓝,青于蓝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反映作者抨击社会贫富悬殊、要求公平的观点的一组是(    )

①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

②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

③为高台者必有洿池,为安乘者必有茧足

④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

⑤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

⑥盖欲窃之而未能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的观点,指出社会分配公平是治理天下的要害所在。

B.第①段中,唐子用鱼水关系回应了邻人的关心:自己如同身处干涸水塘中的鱼,纵有本领也无法生存,并建议邻人用慰问自己的态度去慰问天下人,暗含强烈的讽刺之意。

C.第②段中,唐子知道了妇人哀哭的原因后不禁感叹百姓的生活今不如昔。过去的人没有睡破席子的,如今的人连件新衣也穿不了。

D.唐子认为天下有人快乐有人忧愁,有人富裕有人贫穷,有人安乐地坐车,有人走路走得脚上都长出了茧子,都是因为社会分配不公平,才造成了贫富差距。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3分)

(2)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3分)

(3)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网络与文学

蒋德均

近年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也为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传播、阅读与批评注入了新希望与愿景。那么,网络究竟能否让日益边缘化的文学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与荣光呢?

当前,尽管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与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自然也影响并改变着作家的书写与思维方式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欣赏习惯。因此,作家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学习并掌握互联网技术,自觉运用电子媒介,改变书写方式和固有思维习惯。正如评论家吴思敬指出:“诗歌传播新媒体的出现,是诗歌传播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它在改变了诗歌创作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并直接与间接地改变着当代诗歌的形态。”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尽管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性事件,但它只是也只能改变文学艺术的创作、传播、保存、阅读的形态,却无法改变文学艺术本身的内在审美属性。无论纸质媒介也好,电子媒介也罢,还是多媒体技术也好,它们都只是文学艺术存在的一种形式或方式、一种媒介或载体、一个平台或途径,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依然是创新与唯美。就像评论家吴骏晨所说的:“诗歌的本质,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是人对自身以及环境的思考,是向人性深处挖掘的结果。网络,只是一个载体,它和其他的出版媒介没有什么不同,其作用是使得诗歌作品多了一条通往读者的渠道。”我也同意诗人黄梵所说的:“我不认为网络可以改变诗歌,网络的便捷并不等于诗歌的便捷,只要是用语言写诗,网络便不可能侵蚀诗歌的界限。伟大的诗艺、诗歌精神,不会因媒介不同有所改变。”

当然,网络等多媒体技术为文学艺术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会,可以也能够极大地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为文学艺术催生新的美学因子和艺术元素。网络作为虚拟空间,为作者的写作、发表、修改、保存等都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方便和及时,也为作品的阅读、批评、存储等提供了空间的方便和时速,尤其是超链接技术的运用使文学的阅读视野空间迅速扩大和极度方便。同时,网络写作可以根据写作者写作意愿和美学追求,自由地加入音乐、绘画、游戏、动漫等其他艺术元素,使文学艺术获得了全新的活力与生机。然而,它的隐蔽性、便捷性、自由性也使其写作群体素质良莠不齐,作品质量参差不一,甚至出现由写作软件生成的大量口水诗歌、随机散文等垃圾文本,广遭人们诟病。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电子时代的到来,人类所能企及的物质空间极大地扩展,可触及的文化与技术领域不断拓宽,文学艺术的传媒和传播方式也同时得到革命性的丰富和发展。但是我们始终认为文学艺术的价值绝不以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不同或先进与否论高下,文学艺术存在的意义仍要取决于它对人的智能的开启、精神世界的涵养以及对现实存在审视和终极指向的关怀与思考。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03月11日第 07 版)

1.下面对文中有关“互联网”的解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互联网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也为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传播、阅读与批评注入了新希望与愿景。

B.互联网的出现影响并改变着作家的书写与思维方式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欣赏习惯,它能让日益边缘化的文学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与荣光。

C.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与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D.互联网促使作家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学习并掌握新技术,自觉运用电子媒介,改变书写方式和固有思维习惯。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评论家吴思敬认为,当代诗歌的形态因受互联网技术影响而变化,传播新媒体使诗歌传播发生了一次深刻变革,改变了诗歌创作方式,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

B.互联网虽然无法改变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但能改变文学艺术的形态,让文学艺术的创作、传播、保存、阅读方式多种多样,如纸质的,电子的,多媒体的等等。

C.伟大的诗艺、诗歌精神,不会因媒介不同有所改变。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网络便不可能侵蚀诗歌的界限,网络使诗歌作品只是多了一条通往读者的渠道。

D.网络写作的隐蔽性、便捷性、自由性使写作群体素质良莠不齐,作品质量参差不一,甚至有人还写出了大量口水诗歌、随机散文等垃圾文本。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互联网为作者的写作、发表、修改、保存等都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方便和及时,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写博客、发微博、对话聊天等。

B.文学艺术之所以能获得全新的活力与生机,是因为网络为文学艺术催生了新的美学因子和艺术元素,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和美学追求加入音乐、绘画、动漫等其他艺术元素。

C.人类所能企及的物质空间极大地扩展,可触及的文化与技术领域不断拓宽,文学艺术的传媒和传播方式也同时得到革命性的丰富和发展,现代工业文明和电子时代由此到来了。

D.因为对人的智能的开启、精神世界的涵养以及对现实存在审视和终极指向的关怀与思考决定着文学艺术存在的意义,所以文学艺术的价值的高下不能从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层面来判断。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成熟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仁”的思想统率全书。

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同为诗序,前者骈散相间,清新质朴,后者以骈句为主, 辞采华美,都是文质兼美的千古名篇。

D.《高老头》《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巴尔扎克和俄国的契诃夫。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B.由于冷空气实力弱且空气湿度大,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于今天上午达到了近日来最鼎盛阶段,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大雾天气最严重的一天。

C.受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的影响,2012年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均呈下滑态势,降到了自2010年经济复苏以来的最低点。

D.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