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下面示例,根据文段内容另写两句话,与例句一起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正能量...

仿照下面示例,根据文段内容另写两句话,与例句一起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正能量是一切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并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我们也学到很多正能量,如从《赤壁赋》中我们学到了身处逆境要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岳阳楼记》中我们学到了无论何时要有忘我为人的阔大胸襟;从《老人与海》中我们学到了面对挑战要有永不言败的坚韧斗志。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正确概括所选文章所体现的主旨,如《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忘我为人精神;其次要符合例句的句式特点。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面一则手机短信压缩到18字以内。(4分)

我正坐在火车硬座上,这里人很多,环境嘈杂,很多人在大声说话,通话非常不方便。我9点到达目的地。等我到了目的地,我会给你打一个电话,你也可以给我打一个电话,我们双方可以联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桥畔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满身尘土,戴着一副钢边眼镜的老人坐在桥畔。

这是一座浮桥。桥上车水马龙,汽车、卡车、男人、女人,还有小孩,蜂拥地渡过河去。

一辆辆骡拉的车子靠着士兵推转车轮,在浮桥陡岸上摇摇晃晃地爬动着。而这个老人却一直坐在那里,木然不动。他已经精疲力尽,无法再迈动脚步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了解桥头周围的情况,模清敌人的动向。这项任务完成以后,我又回到了桥畔。这时,桥上的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寥寥无几;而这个老人还是坐在那里。

“你是哪里来的?”我上去问他。

“从桑·卡洛斯来的。”他说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桑·卡洛斯是他的家乡,所以一提到家乡的名字,他感到快慰,露出了笑容。

“我一直在照管家畜”他解释着。

“喔。”我对他这句话似懂非懂。

“是呀,”他继续说,“你要知道,我在那里一直照管家畜。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桑·卡洛斯的呢。”

他看上去既不像放牧的,也不像管理家畜的。我看了看他那满是尘土的黑衣服,看了看他那满面泥灰的脸颊,和他那副钢边眼镜,问道:

“是些什么家畜呢?”

“好几种,”他一边说一边摇着头,“没有办法,我是不得不和它们分开的。”

我注视着这座浮桥和这块看上去像是非洲土地的埃布罗三角洲,心里揣摩着还有多久敌人会出现在眼前,也一直留神地听着是否有不测事件发生的联络信号声。而这个老头仍然坐在那里。

“是些什么家畜呢?”我又问他。

“共有三头家畜,”他解释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一定要同它们分开吗?”

“是呀,因为炮火呀!队长通知我离开,因为炮火呀!”

“你没有家吗?”我问的时候,举眼望着浮桥的尽头,现在只有最后几辆车子正沿着河岸的下坡,疾驰而去。

“我没有家,”他回答说,“我只有我刚才说过的那些家畜。当然,那只猫没有问题,它会照管自己的,可是,其他的牲畜怎么办呢?”

“你的政见怎样?”我问他。

“我毫无政见,”他说,“我今年76岁,刚才走了12公里,现在已经寸步难行了呀。”

“这里可不是歇脚的好地方,”我说,“要是你还能走的话,你就到去托尔萨的叉路口公路上,那里还有卡车。”

“我等会再去。那些卡车往哪里去呀?”

“朝巴塞罗那方向去的。”我告诉他。

“那个方向我没有熟人,”他说,“谢谢你,非常感谢你。”

他面容憔悴,目光呆滞地望了望我,似乎要谁分担他内心的焦虑似的。然后说: “那只猫没有问题,,我心中有数,不必为它担心。但另外的几只,你说它们该怎么办呢?”

“嘎,它们可能会安然脱险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罗,”我说时,又举目眺望远处的河岸,现在连车影也没有了。

“我是因为炮火,才不得不离开的。而它们,在炮火中怎么办呢?”

“你有没有打开鸽子笼?”我问。

“打开了。”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对,对,它们会飞的。……但另外的牲畜呢?唉,最好还是不去想它们吧。”他说。

“要是你已经歇得差不多了的话,应该走了。”我劝着他,“站起来,走走试试吧!”

“谢谢,”他边说边挣扎着站起来,但身子一个摇晃,朝后一仰,又跌倒在尘土中了。

“我一直在照管那些家畜,”这时,他说话的声音单调、刻板,也不是在对我说,“我一直就是照管家畜的。”

此时此刻,我对他已经无能为力了。那是复活节后的星期天,法西斯军队正朝埃布罗推进。阴霾的天空中,云幕低垂,一片灰暗,连敌人的飞机也无法上天。

猫儿会照管自己,飞机没有上天,这就是那个老人能碰上的全部好运了。

1.小说一开头,便写那车水人流蜂拥过河的画面,写那孤零零地坐在桥畔的老人,写作效果如何?(2分)

2.联系文中三处划线句子,分析“老头坐在那里”的原因。(4分)

3.小说最后两段的表达效果和作用是什么?(3分)

4.分析小说中老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4分)

5.小说主要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却从“桥”切入,以一个“老人”为刻画对象,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理由。(4分)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再现了战争中的真切场景,这种逼真而恢宏的战争场景描写与作者曾到欧洲战场采访和参战的经历分不开。

B.老人反复说“我一直照管家畜”,这足以揭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既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畜而感到内疚,又为它们将会遭到不幸而忧心忡忡。

C.“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敷衍了事;老人问“我”动物能否躲过炮火,“我”心不在焉。这主要由于两人身份不同,关心和关注的焦点不同。

D.老人几次唠叨着自己的家畜,为它们的命运担心,这样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老人对和平的向往,对政治的关注,对罪恶战争充满谴责的心理。

E.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主人公——桥边的老人,一个是线索人物——“我”。我的“沉稳”与老人的“焦虑”构成鲜明对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归园田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阁夜》)

6.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

李峤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

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

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

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

1.诗中动词极富表现力,请从“开”“卷”中任选一字予以赏析。(2分)

2.全诗哪些景象表明了“初霁”?(3分)

3.诗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命①

(清)唐甄

岁饥,唐子之妻曰:“食无粟矣,如之何?”唐子曰:“以粞。②”他日,不能具粞,曰:“三糠而七粞。”他日,犹不能具。其妻曰:“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曰:“然则七糠而三粞。”邻有见之者,蹙额而吊之曰:“子非仕者与?何其贫若此也?意者其无身之能乎?”唐子曰:“不然。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江河之水广,涸泽之水浅也。今吾与予在涸泽之中,无所资以为生也。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

唐子行于野,见妇人祭于墓而哭者。其反也,犹哭。问:“何哭之哀也?”曰:“是吾夫之墓也。昔也吾舅织席,终身有余帛;今也吾夫织帛,终身无完席。业过其父,命则不如,是以哭之哀也。”唐子慨然而叹曰:“是天下之大命也夫!昔之时,人无寝敝席者也;今之时,人鲜衣新帛者也。”

唐子曰:“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为高台者必有洿池,为安乘者必有茧足。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吴西之民,非凶岁为舰粥,杂以莜秆之灰;无食者见之,以为天下之美味也。人之生也,无不同也。今若此,不平甚矣!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是以舜禹之有天下也,恶衣菲食,不敢自。岂所嗜之异于人哉?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

唐子之父死三十一年而不能葬。乃游于江西,乞故人之宦者。家有一石一斗三升粟,惧妻及女子之饿死也。至于绣谷之山而病眩,童子问疾,不答。登楼而望,慨然而叹曰:“容容其山,旅旅其石,与地终也!吁嗟人乎!病之蚀气也,如水浸火。吾闻老聃多寿,尝读其书曰:‘吾惟无身,是以无患。’盖欲窃之未能也。”         (选自《潜书》)

【注释】 ①大命:指天下的命脉   ②粞:碎米。

1.下列句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者其无身之能乎                  资:供给

B.其反也,犹哭                           比:等到

C.犹食之而不                      甘:美味

D.恶衣菲食,不敢自         恣:恣意,放纵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江河之水广                      木欣欣向荣

B.平则万物各得其              或因寄托,放浪形骸之外

C.乞故人之宦者                           君幸赵王

D.盖欲窃之未能也             取之于蓝,青于蓝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反映作者抨击社会贫富悬殊、要求公平的观点的一组是(    )

①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

②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

③为高台者必有洿池,为安乘者必有茧足

④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

⑤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

⑥盖欲窃之而未能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的观点,指出社会分配公平是治理天下的要害所在。

B.第①段中,唐子用鱼水关系回应了邻人的关心:自己如同身处干涸水塘中的鱼,纵有本领也无法生存,并建议邻人用慰问自己的态度去慰问天下人,暗含强烈的讽刺之意。

C.第②段中,唐子知道了妇人哀哭的原因后不禁感叹百姓的生活今不如昔。过去的人没有睡破席子的,如今的人连件新衣也穿不了。

D.唐子认为天下有人快乐有人忧愁,有人富裕有人贫穷,有人安乐地坐车,有人走路走得脚上都长出了茧子,都是因为社会分配不公平,才造成了贫富差距。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3分)

(2)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3分)

(3)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