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真心,就是真诚的做人做事。 请以“真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真心,就是真诚的做人做事。

请以“真心”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

 

【解析】 真心 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鸟儿嬉戏,蝶儿起舞。这无数的生灵,奉献给了大自然…… 你看,那天边的云,漂泊不定,悠然自得。可它懂得回报,当它离开蓝天后,它会伤心落泪,泪水可以浇灌一片稻田,也可以滋润一片草坪,这是它真心的回报。 秋风瑟瑟,鸟儿拍打着翅膀,成群结队地飞走了。树上的叶子枯了,落入大地,化作春泥,又为明年营造更动人的春色。这是落叶的真诚回报。 洁白的雪花从天而降,像一个个小小的精灵扑向大地的怀抱,为孕育丰年而回报着…… 岁月轮回,四季交替,春去秋来,一切都在回报中自然而又和谐。这是大自然永葆生机的秘诀,这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保证! 物已如此,人更知情!八月飞雪,一女子迎风而泣,弹起琵琶诉不尽的相思,这是昭君的选择,为了两国的长治久安,她以一颗回报的心选择了离开。屈原投身汨罗江,以生命昭示了社会,以生命回报了他的祖国。《史记》的书写“字字含怨,声声带血”,这是苦难的经历给司马迁的馈赠;《命运》、《英雄交响曲》这些失聪后的杰作,是坎坷人生对贝多芬的回报。 百善孝为先,律师田世国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的生命,演绎了当代孝子的佳话。这是在享受亲情的温暖时,对亲情的回报。大学生洪战辉在家庭十分困苦的条件下,用稚嫩的双肩毅然决然地担当起了服侍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并抚养着无血缘关系的小妹妹的重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这是真情的付出,赢得的真情回报。 回报方式虽不同,但却诠释了人生的价值。留给我们的是万分感慨,万千思索——生命只有在回报中,才能绽放出灿烂迷人的光彩。 万千情愫在笔尖萌动,英雄和伟人留给我们的是精神的财富,父母留给我们的是养育之恩,老师留给我们的是知识,朋友留给我们的是关怀和帮助。在我们的生命中写满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一次又一次的惊喜,这感动与惊喜,将深埋我们心头,会唤起我们的回报。回报是我们生命的要素,不过,生命只有一次,如果再赋予我们第二次生命,相信我们还会选择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散文,令人百读不厌。其特色主要表现在:①思路清晰,过渡严谨。由自然之物到世间之人,以“物已如此,人更知情”相勾连。②托物言志,借事言情。自然的云、花、鸟、蝶,风雪、树叶等等,都是作者所托之物。昭君的选择,屈原的投江,司马迁的著书,贝多芬的交响乐,又是作者所借之事。③整句为主,散句辅助。文中多次运用整句,使句式齐整,音节和谐,内容洗练。散句填充整句之间,使情感抒发更为饱满。本文在写自然回报文段中略显重复,可谓瑕不掩玉。 试题分析: 立意参考: 1.呼唤:真心做人、真心做事. 真心做人:真心实意的做人、待人——家人、同学、同事,以及待天下人; 真心做事:真心实意的做事、做工——学习、工作、任务,以及为国为民, 具体作文中心可以写真心做人,可以写真心做事,也可以写真心做人和真心做事. 2.批判:为人虚假、虚心假意、欺世盗名.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校举行大型朗诵会,请你写一段主持词,内容串联屈原的《离骚》、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文天祥《过零丁洋》三首诗歌。  (6分)

要求:①主题明确。②内容完整。③富有文采。④不超过60个字。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一)调查显示,在1999-201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胡润中国富豪榜、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等上榜的近2500位亿万富豪中,拥有高等教育背景的“知本富豪”1485人,占富豪总数60. 89%.

(二)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上榜富豪毕业院校统计表(前5名)

满分5 manfen5.com 

1.以上两材料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                                                                         

2.就中国校友会该不该推出的大学造富榜的问题,网友褒贬不一。请你站在反对方的立场上写一条反对的理由,要求鲜明、准确,不超过60字。(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

叶匡政

美国两个惊天大案的凶手,都与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麦田里的守望者》。

1980年12月的一个晚上,当马克·查普曼掏出手枪指向约翰·列侬——这位著名的摇滚乐歌手时,枪上盖着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4个月后,里根总统遇刺。罪案现场,警察在凶手小约翰·欣克利的口袋里,发现了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书已被翻得破烂不堪。

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专门陪伴凶手的书,它同样陪伴过无数卓有成就或循规蹈矩的美国人。

写作这本书的作家,2010年1月27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1岁。

他叫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只为自己的快乐写作

塞林格1919年元旦出生,在他离世的地方,隐居了近60年。他成名后,深居简出,据说只接受过一个中学生的采访。塞林格的一生始终是个谜。他的生活经历简单,但他的内心世界,却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幽深的洞穴。

塞林格酷爱写作,从军时也带着打字机,有空就写。1948年,他的短篇小说《香蕉鱼的好日子》在《纽约客》上发表,由此成为让人羡慕的“《纽约客》作家”。此后,他基本只给这家杂志写稿,共发表过14篇作品。

1950年7月,《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出版使塞林格一举成名,两个多月内再版了10次。

此书一出版,就受到年轻人追捧,他们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塞林格也由此成为美国战后一代的代言人。一时间,模仿霍尔顿的言行举止成为一种时尚,风衣和反戴的红色鸭舌帽成为美国的流行街景。

不朽的著作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前,美国文学总是将童年理想化,孩提时代永远是快乐而天真的。塞林格的作品,使“成长”染上了一些悲观主义的色彩。

小说以主人公霍尔顿的口吻,讲述了他被学校开除后,独自在纽约城游荡了两天的经历和感受。霍尔顿只有16岁,很像今天中国的“富二代”。他出身富裕家庭,但内心矛盾、精神空虚;他渴望找到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但没人能给他指导。他既是叛逆者,也是一个受害者。他对学校和教育的控诉,在今天看来仍然直指人心:“要你干的就是读书,求学问,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浑账的凯迪拉克……”

小说出版后,评论界褒贬不一。《纽约时报》赞其为“异乎寻常的、才华横溢的处女作”,批评声则围绕道德败坏、虚无主义和过度使用粗鄙语言等焦点展开。

时间给出了最公正的评断。时至21世纪,《麦田里的守望者》已然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但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23年至2005年间百本最佳英文小说之一,声名卓著的现代文库( ModemLibrary)也将其纳入20世纪百本最佳英文小说之列,各版本累计销量高达6500万册。

半生隐居者

塞林格的自娱后来发展到不发表也不出版任何作品,再版的书也不许出现自己的照片。不久,他买了一块90多英亩带小山的土地,隐居到新罕布什尔州的乡间。他住在山顶的一座小屋里,四周都是树木,竖着高大的铁丝网,网上装着警报器。他似乎在践行霍尔顿的梦想,“用自己挣的钱盖个小屋,在里面度完余生”,不再“和任何人进行该死的愚蠢交谈”。

他很少出门,除非是到佛罗里达度假或去拜访隐居的《纽约客》前编辑成廉·肖恩。

他的书房,是一间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每天早上8点他就带着盒饭入内写作,直到下午5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得打扰他。人们想拜访他,也要事先递送信件,陌生人被他拒之门外更是常事。他极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不接受媒体采访,即使出现在附近的小镇上,也几乎不与人说话。几十年里,媒体要找到一张他的照片都很困难。

他还在写作吗?这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10多年里他只出过3个中篇和一个短篇,1970年后便不再发表作品。有人认为他一个字也没写;有人说他一直在写,但会像果戈里那样在去世前将手稿付之一炬;也有人说他写了很多作品,将在死后发表。

这种隐居使得他被称为文学界的嘉宝——因不愿成名而更成名。他的余生成了传说。

或许塞林格选择逃避成人世界,只是因为他想永远守住自己的童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那段话是多么适合成为他的墓志铭①,愿塞林格在天堂能实现他的愿望:

“那些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个浑账的悬崖边。我的职责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儿。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选自《青年文摘-快点》2011年第15期,有删改)

【注】①墓志铭:文体的一种,内容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1.文章的开篇为什么从美国两大惊天大案写起?(4分)

答:                                                                         

2.塞林格“只为自己的快乐而写作”有哪些具体表现?作者为什么详写这些内容?(5分)

答:                                                                          

3.作者为什么说文末引用《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段话适合成为他的墓志铭?(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弯弯的月亮

袁炳发

(1)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们的喜欢。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老师问:“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像——小——船儿——”年轻的教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

(2)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还喊了一句:“老师”。老师听见后,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晶晶亮的大眼睛,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她对星子说:“你的回答是错误的。全班同学都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儿,你为什么偏偏要说像豆角呢?难道就你特别有见解吗?”

(3)班上的同学一阵哄笑,星子的眼窝里满是泪水。 回到家后,星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曾做过小学教师的奶奶。奶奶说:“星子,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弯弯的月亮是像小船,我从前教过的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也都是这样回答的。”星子听完奶奶的话,眼窝里又一次含满了泪水。这件事情以后,星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她很不喜欢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在课堂上从不敢再向老师提出“特别”的问题…

(4)很快,几年过去,星子考入一所师范学校;又很快地,星子从这所学校毕业。她回到故乡的小镇做了教师。走上讲台的第一课,星子老师穿着朴素、整洁的衣服,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首先提一个问题——你们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静默一会儿后,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像——小——船儿——”星子老师没有说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像探视器似的在同学们的脸上扫来扫去。接着,她又问:“同学们,有没有和这个答案不一样的?”

(5)一个叫田菲的学生举起手,说:“老师,我的答案和他们不一样,我说弯弯的月亮像豆角。”星子老师听后很高兴,说:“田菲同学的回答正确。当然,其他同学的回答也正确。我只是启发同学们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应该大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多想出几个答案:比如弯弯的月亮除了像小船儿、像豆角之外,还像不像镰刀、弓?”学生们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星子老师的脸颊上,浮现出一种从心窝里涌出来的笑容。

(6)……几十年后,已退休闲居在家的星子,接到女作家田菲寄来的她自己创作、刚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弯弯的月亮》。 星子急忙翻开书,见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

(7)赠给最优秀的老师星子: 感谢您没有扼杀我少年时期富于想象力的天性…

您的学生:田菲

星子看后,脸上又浮现出当年那种很愉快的笑容。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作家精品阅读》)

1.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概括出来。  (4分)

答:                                                                          

2.小说情节围绕着什么问题而展开?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分)

答:                                                                         

3.对“弯弯的月亮像豆角”的回答,肯定与否定的回答分别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作者借此说明了什么?请根据作品作探究。(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历史基础

程方平

(1)进入21世纪,在全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本土传统文化的价值进一步凸现,成为构建各国教育特色的重要基础。此时适逢中国近代教育走过百年历程,如何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的理论争鸣与各类尝试风起云涌,故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来规范和引领未来的教育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教育体系,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奠定重要的历史基础。

(2)中国教育尊重传统,不仅在思想和精神领域重视“道统”,各行备业的人才培养和标准规范都非常关注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然而,自百年前开始,在西方模式和标准的影响下,我们的教育缺少自信,我们以往用于反思和自省的自我批评变成了盲目和全盘自我否定的依据,例如,历经1300年探索实践的科举制度,就有许多可资借鉴的遗产。国外的研究与实践非常认同中国的科举对文官制度的影响,认为此是中国在制度文明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人才评价选拔方面最公平合理的实践探索。从相关研究可以看出,科举时代鉴别和选拔人才绝非仅有死记硬背一途,还包括自荐、特举、名家推荐、技能考试、机构寻访和延请等多途,而深入人心的“行行出状元”思想也是常规科举的重要补充。再从中小学的语文、数学教学来看,中国的传统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等方面,相对于源自西方的各类教学法,许多方面更适合于中国学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况,百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中国的传统教育绝非可以简单地用机械灌输来概括,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亦是与中国教育的传统息息相关。近一二十年,中国学术界陆续推出一批中国学科史及学科教育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界借鉴本国的教育遗产提供丰富资源。

(3)在中国教育传统的思想与实践中,不仅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有教无类”、 “教学相长”、  “因材施教”、  “知行合一”、  “袼物明辨”、  “慎思笃行”、  “活到老,学到老”等与西方教育源流和现代教育理念相似、相通的原创教育思想,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学、书院、师徒制,耕读习俗、学术争鸣、标新立异、兼收并蓄、树立思想流派的传统等。中国的教育传统既崇尚权威,又不迷信权威,主体精神是提倡独立思考、注重实践和勇于创新。如孔子的启发式与柏拉图的“助产术”几乎于同一时间(孔子早约50年)诞生,且形式、内涵基本相同;中国的算学与阿拉伯即欧洲的数学在概念条形式上虽有不同,但都为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中国书院的起源和实践与西方大学几乎同步,且传统精神高度一致,而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也是中国表世界高等教育未来改革的生要借鉴.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早巳受到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深切关注,不仅数百车前影响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近年来创立“多元智能”理论的哈佛教授加德纳也多次强调他的思想曾借鉴了中国的教育传统。可见,中国教育传统的精髓需要国人认真反思、汲取和弘扬,全面否定和浅尝辄止均是对历史、民族与未来不负责任、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表现。需要铭记的是,一个不知道尊重自己传统的民族难以受到其他民族尊重,也难以真正自信、自强。

(4)在西方以牺牲资源、环境和其他民族国家利益为代价走过工业化、商业化历程之后,中国天人合一和尊重自然等传统经验将成为反思与回归的重要参照;中国在自身发展的进程中,不仅看到了各大文明古国的传统,看到了文艺复兴运动对传统的再造,也看到了西方社会工业、商业文明及其科学精神、实用哲学、社会管理和契约制度等的文化价值,认识到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也有需要重点学习或补课的地方.

(5)传承和弘扬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非机械地重复和照搬,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经典的死记硬背。容纳、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仅在其“形”,更重要的是其“神”,即中国传统的内在精神、思维方式和笃行实践。清代学者赵翼曾说: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所强调的是,任何时代都会为与时俱进的发展提供无限开拓进取的空间,而基于文明历史的发展才能真正推进社会、引领思想。每个时代都应有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认真审视和深远思考,并以此来指引实践,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选自《新华文摘》2011年笫17期)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因为中国教育重视尊重传统,所以本土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凸现。

B.国外的研究与实践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在制度文明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人才评价选拔方面最公平合理的实践探索。

C.由于西方模式和标准的影响,使我们的教育缺少自信,因而,中国教育要回归传统。

D.科举时代鉴别和选拔人才绝非仅有死记硬背一途,“行行出状元”思想就是常规科举的重要补充。

E.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得益于传统教育,近一二十年中国对传统教育史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本国的传统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

2.下列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传统教育绝非可以简单地用机械灌输来概括,当中有不少与西方教育源流和现代教育理念相似、相通的原创教育思想。

B.家学、书院、师徒制、耕读习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现在已消失,因为这些方式不适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C.中国传统教育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许多方面更适合于中国学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况。

D.中国的教育传统主体精神是提倡独立思考、注重实践和勇于创新,而“知行合一”、“格

物明辨”、“慎思笃行”等教育思想说明中国传统教育在重视智育的同时也重视德育。

3.第三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论证中国传统教育的具体成就与影响的?请分条归纳(4分)

答:                                                                         

4.根据文意,作者认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4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