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四川省文明办2012年12月举办的“...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四川省文明办2012年12月举办的“四川好人”评选活动尘埃落定,卿浩洋等56名川籍民工获得

了“四川好人”殊荣。

B.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25日落下帷幕,从考生反馈看,今年国考考试考得十分“人文”,而

十八大、莫言、天空一号等热点话题竟湮没无闻

C.如果领导干部能时刻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座右铭,好学上进,为人表率,那么,上行下效,就能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D.清明小长假期间,许多市民走出家门,纷纷到山明水秀、环境幽雅的乡村去亲近自然,享受闻鸡起

、戴月而归的美好。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A尘埃落定:比喻事 情有了结局或结果。B湮没无闻:形容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此处用于陈述“话题”,错;C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么做,多指不好的事,含贬义,与语境意思相反且不符合感情色彩。D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同时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联(mèi)      压(chòu)    淇水汤(shāng)   羽而归(shā)

B.绊(jī)       酒(shī)     皮下肪(zhī)     开花果(jié)

C.丽(qǐ)       形(hái)      精竭虑(dān)    挥斥方(qiú)

D.厚(chún)     噪(guā)     造纸坊(zuō)     呼天地(qiāng)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真心,就是真诚的做人做事。

请以“真心”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

 

查看答案

学校举行大型朗诵会,请你写一段主持词,内容串联屈原的《离骚》、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文天祥《过零丁洋》三首诗歌。  (6分)

要求:①主题明确。②内容完整。③富有文采。④不超过60个字。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一)调查显示,在1999-201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胡润中国富豪榜、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等上榜的近2500位亿万富豪中,拥有高等教育背景的“知本富豪”1485人,占富豪总数60. 89%.

(二)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上榜富豪毕业院校统计表(前5名)

满分5 manfen5.com 

1.以上两材料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                                                                         

2.就中国校友会该不该推出的大学造富榜的问题,网友褒贬不一。请你站在反对方的立场上写一条反对的理由,要求鲜明、准确,不超过60字。(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

叶匡政

美国两个惊天大案的凶手,都与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麦田里的守望者》。

1980年12月的一个晚上,当马克·查普曼掏出手枪指向约翰·列侬——这位著名的摇滚乐歌手时,枪上盖着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4个月后,里根总统遇刺。罪案现场,警察在凶手小约翰·欣克利的口袋里,发现了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书已被翻得破烂不堪。

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专门陪伴凶手的书,它同样陪伴过无数卓有成就或循规蹈矩的美国人。

写作这本书的作家,2010年1月27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1岁。

他叫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只为自己的快乐写作

塞林格1919年元旦出生,在他离世的地方,隐居了近60年。他成名后,深居简出,据说只接受过一个中学生的采访。塞林格的一生始终是个谜。他的生活经历简单,但他的内心世界,却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幽深的洞穴。

塞林格酷爱写作,从军时也带着打字机,有空就写。1948年,他的短篇小说《香蕉鱼的好日子》在《纽约客》上发表,由此成为让人羡慕的“《纽约客》作家”。此后,他基本只给这家杂志写稿,共发表过14篇作品。

1950年7月,《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出版使塞林格一举成名,两个多月内再版了10次。

此书一出版,就受到年轻人追捧,他们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塞林格也由此成为美国战后一代的代言人。一时间,模仿霍尔顿的言行举止成为一种时尚,风衣和反戴的红色鸭舌帽成为美国的流行街景。

不朽的著作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前,美国文学总是将童年理想化,孩提时代永远是快乐而天真的。塞林格的作品,使“成长”染上了一些悲观主义的色彩。

小说以主人公霍尔顿的口吻,讲述了他被学校开除后,独自在纽约城游荡了两天的经历和感受。霍尔顿只有16岁,很像今天中国的“富二代”。他出身富裕家庭,但内心矛盾、精神空虚;他渴望找到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但没人能给他指导。他既是叛逆者,也是一个受害者。他对学校和教育的控诉,在今天看来仍然直指人心:“要你干的就是读书,求学问,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浑账的凯迪拉克……”

小说出版后,评论界褒贬不一。《纽约时报》赞其为“异乎寻常的、才华横溢的处女作”,批评声则围绕道德败坏、虚无主义和过度使用粗鄙语言等焦点展开。

时间给出了最公正的评断。时至21世纪,《麦田里的守望者》已然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但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23年至2005年间百本最佳英文小说之一,声名卓著的现代文库( ModemLibrary)也将其纳入20世纪百本最佳英文小说之列,各版本累计销量高达6500万册。

半生隐居者

塞林格的自娱后来发展到不发表也不出版任何作品,再版的书也不许出现自己的照片。不久,他买了一块90多英亩带小山的土地,隐居到新罕布什尔州的乡间。他住在山顶的一座小屋里,四周都是树木,竖着高大的铁丝网,网上装着警报器。他似乎在践行霍尔顿的梦想,“用自己挣的钱盖个小屋,在里面度完余生”,不再“和任何人进行该死的愚蠢交谈”。

他很少出门,除非是到佛罗里达度假或去拜访隐居的《纽约客》前编辑成廉·肖恩。

他的书房,是一间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每天早上8点他就带着盒饭入内写作,直到下午5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得打扰他。人们想拜访他,也要事先递送信件,陌生人被他拒之门外更是常事。他极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不接受媒体采访,即使出现在附近的小镇上,也几乎不与人说话。几十年里,媒体要找到一张他的照片都很困难。

他还在写作吗?这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10多年里他只出过3个中篇和一个短篇,1970年后便不再发表作品。有人认为他一个字也没写;有人说他一直在写,但会像果戈里那样在去世前将手稿付之一炬;也有人说他写了很多作品,将在死后发表。

这种隐居使得他被称为文学界的嘉宝——因不愿成名而更成名。他的余生成了传说。

或许塞林格选择逃避成人世界,只是因为他想永远守住自己的童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那段话是多么适合成为他的墓志铭①,愿塞林格在天堂能实现他的愿望:

“那些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个浑账的悬崖边。我的职责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儿。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选自《青年文摘-快点》2011年第15期,有删改)

【注】①墓志铭:文体的一种,内容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1.文章的开篇为什么从美国两大惊天大案写起?(4分)

答:                                                                         

2.塞林格“只为自己的快乐而写作”有哪些具体表现?作者为什么详写这些内容?(5分)

答:                                                                          

3.作者为什么说文末引用《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段话适合成为他的墓志铭?(6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