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0分) 无极,无有一极也,无有不极也。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0分)

无极,无有一极也,无有不极也。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天曰无极,人曰至善,通天人曰诚,合体用曰中,皆赞辞也,知者喻之耳。喻之而后可与知道,可与见德。(选自清·王夫之《船山思问录》,有删节)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6 分)

    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

2.王夫之和           以及            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2分)

3.王夫之所认为的“喻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                                           。

 

1.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6分,每处1分,错漏均须扣分,扣完为止) 2.顾炎武,黄宗羲。(2分) 3.通天人曰诚,合体用曰中。(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我们可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虽然最近几年考得不多,但是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一定要求学生读,该记忆的也要背过。 考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层级为E。 3. 试题分析:要解答该题,首先要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将文段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再去看王夫之所认为的“喻之”的具体内容就容易多了。 考点: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无极,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准则,但是也没有一样事物不在它的准则之内。践行之后才能够懂得大道,大道就好比大路;懂得大道之后才能表现出一个人拥有了道德,道德也就是懂得大道。累积全天下的器用,来提供给全天下懂得大道的人驱遣注,这一切全都没办法用语言陈说得清楚。(唐缨译文) 注:“用”是与“体”相对应的哲学概念,“体”即本体、本质,中国哲学多以“道”为本体。“用”即“本体”的外在显现,几乎不能翻译。“体用合一”即不偏废,为无过不及的“中”(中庸)的境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从今年上半年起,60余名十四五岁的男孩忽然成了各大媒体的焦点。他们就是上海市第八中学创办的沪上首个“男生班”成员。在男生班里,同学之间最常用也是最真切的赞扬是,“你,够男人!”每周1至2次去学校健身房挥汗如雨,也是课堂上勇敢质疑,大胆尝试,更是订立班级公约时,内心渐渐明晰的担当和责任。面对媒体采访,他们落落大方充满自信,“谁说现在女生比男生强,看着吧,我们有后劲!”

但以“阳刚教育”为目的的男生班创办之初,也曾引来非议。有人认为,男女同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没有理由再将男孩和女孩隔离开来;也有人认为,男孩子的“阳刚危机”是由考试制度、选拔方式、育儿方法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将男孩“圈养”起来,治标不治本。

作为现代中学生,对于“阳刚教育”,你有相关的经历吗?你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吗?

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

按照高考评分标准执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药家鑫案:有宽恕就会有未来

1、2011年4月25日,药家鑫案原告民事诉讼代理人张显贴出《对药家鑫案判决的立场和意见》一文,表示放弃追要法庭判决的赔偿,并对民事部分不合理地方放弃上诉。文章中称“我们想对药家鑫父母说:我们农村人并不难缠!你们应该低下你们高昂的头!”

2、备受世人瞩目的“药家鑫”一案,终于有了一个阶段性的了结。不管这个过程引发了怎样的社会争议,可以肯定地说,原告方的这个决定,是出乎很多人预料的。案件一审终结之后,原告表现出的“以德报怨”的胸怀,如《立场和意见》所说“药家鑫父母对我们淡漠无情,但我们还是考虑到对方的未来。我们自愿放弃法院所判给我们的民事赔偿,留给药家鑫父母养老”,可能在一些人看来太不解恨了。但是,静心想一想,这个决定是多么有社会价值啊,它在令人感动之余,更是能够成为一剂消解我们这个社会一直以来所彰显出的乖张与暴戾之气的良药。

3、在正义未实现之前,王辉(受害者的丈夫)拒绝各种劝说与调解,坚决走正常的司法途径。但在目标诉求达到之后,即宽恕对方,他们并没有选择继续穷追猛打,尽管可以预料,他们如果真这么做了,舆论一定程度上也会站在他们这一边的,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这是当下社会多么匮乏的一种抉择!

4、一直以来,我们的文化里都有着“以暴制暴、以恶报恶”的基因坚固地存活着,比如“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等等,本质上都是如此。这样的方式,确实能够让人产生某些快感,或者也能快速地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快感之后呢?问题解决之后呢?收获的往往是更多的“以暴易暴”、“冤冤相报”,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暴戾之气。

5、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的原因。宽恕不是懦弱,背对过去的伤痛,王辉一家选择了宽恕,其实,就是怀抱了自己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在这一刻,我们看到了他们不一般的人格品质。而这,也值得我们每个人都躬身自问与反省。

6、青年学者熊培云出版过一本书,叫《重新发现社会》,阐述了“社会”的价值与意义。这的确是一个很有价值与启发性的“发现”,不过,如果更深入进去探讨的话,我们更应该“重新发现个人”,因为社会更是由人组成的,每一个具体的人是怎样,这个社会便是怎样,个人是一个社会的最直接体现。

7、从自己做起,每一个善良的人都彰显与释放出自己的善意,然后社会才能慢慢恢复到真正文明的、有着基本的伦理价值观的良性社会。这个过程就像一个个细小的石头,因为相互为善,一起堆砌成一座巍峨的大山,而不是相互投掷,乱石一片。正如一名学者所言,“你所在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8、虽然现在的社会,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远非令人满意,但也正因为社会就是如此,个人就更需要有所坚持与作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组成,是这个社会和国家的最直接体现。从这一点看,王辉等人的决定让我们看到,每个人身上所能砥砺出的最珍贵的品格,所能达到的最辽阔的精神境界,也看到我们这个社会的美好未来。因为,有宽恕就会有未来。

(张天潘,选自《北京青年报》)

1.请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答:                                                                        

2.请分析第7自然段论述的特色。(6分)

答:                                                                         

3.结合全文,概述“有宽恕就会有未来”的内涵。(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江南好

周海亮

江南好。江南有桑。

桑有纤弱的身子,纤长的颈,纤秀的臂,纤美的足。桑住在小镇,小镇依河而建,小河匍匐逶迤。黄昏时桑提着白裙,踏过长长的石阶。黄昏的河水是粉色的,河面上似乎洒了少女的胭脂。桑慵倦的倒影在河水里轻轻飘摇,桑顾影怀思。

桑躲进闺房写字。连毛笔都是纤细的。桑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只鸟歇落树上,悠然地梳理羽毛。桑扔掉笔,趴到窗口,就不动了。桑常常独自发呆,然后,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窗外风景。

桑在一个清晨离开小镇,离开温润的江南水乡。一列小船推开薄雾,飘向河的下游。那天桑披着盖头,穿着大红的衣裙。唢呐呜哇呜哇扯开嗓子,两岸挤满着看热闹的人群。人群兴奋并且失落——那么婉约多情的桑,竟然嫁到了北方。

桑跳下船,掀掉盖头。桑上火车,泪眼婆娑。桑坐上汽车,表情渐渐平静。桑走下汽车,盖头重新披上。唢呐再一次呜哇呜哇地响起,这是北方的唢呐。花轿颤起来了,桑的心一点一点地下沉。

从此桑没有再回江南。却不断有银钱、粮食、药材和绸缎从北方运来。那本是江南的绸缎。江南的绸缎绕一个圈子,终又重回江南。

桑离开江南一个月,有男人来到小镇。他跳下船,提了衫角,拾级而上。他有俊朗的面孔和隼般的眼神,他有修长的身材和儒雅的微笑。他坐在小院,与桑的父母小声说话。片刻后他抱抱拳,微笑着告辞。他跳上船,船轻轻地晃。他盯着胭脂般的河水,目光被河水击碎。他叹一口气,到船头默默坐下。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却又闪烁出迷人的红。

桑住着北方的宅院,神情落寞。当然也笑,笑纹一闪而过,像夜的惊鸟。有时喝下一点点酒,红酒或者花雕,眼神就有了迷离缤纷的色彩。然后,桑将自己关进房间,开始写字。她写,江南好。纸揉成团,又取另一张纸。再写,江南好。再揉成团,再取另一张纸。突然她推开窗户,看午栖的鸟。她开始长久地发呆,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宅内风景。

老爷说,想家的话,回去看看吧。桑说,不用了。老爷说,总写这三个字,料你是想家了。桑浅笑不语。笔蘸着浓墨,手腕轻转。三个字跌落纸上,桑只看一眼,便揉成团。旁边堆起纸山,老爷摇摇头,满脸无奈。

男人在某个深夜潜入大宅。仍然身材修长,仍然一袭长衫。他提一把匣子枪,从墙头轻轻跃下。他悄悄绕过一棵槐树,就发现自己中了埋伏。他甩手两枪,两个黑衣人应声倒下。他闪转腾挪,似一只凶猛矫健的豹子。后来他打光了子弹,再后来他中了一枪。子弹从下巴钻进去,从后颈穿出来。子弹拖着血丝,镶进宅院的土墙。男人轻呼一声,缓缓倒下。月似银盘,男人俊朗的面孔在月光中微笑。

桑倚窗而立。从第一声枪响,桑就倚窗而立。她只看到了墙角的毛竹,她只听到了密集的枪声。枪声戛然而止,她就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她趿了鞋,推开门,走进宅院的深处。她看一眼男人,闭了眼;再看一眼男人,再闭了眼。她的手轻轻滑过男人的后颈,男人的微笑在她的眸子里凝固成永恒。她站起来,往回走。她走得很慢,脚步声充满悲伤。

第二天桑死去了。她的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她的饮食和以往完全一样。一切都是那般蹊跷,诡秘万分。老爷请来大夫,两天后大夫得出结论。他说她想死,于是就死了。一个人悲伤到极致,一个人想死到极致,就会死去。这没什么奇怪,所有人都是这样。

桑留了遗书。一张宣纸,三个字:江南好。

人们就说,桑是太想家了。

只有死去的男人,明晓桑的意思。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江南。

1.文中对桑的肖像和行为的描写,反映了桑怎样的形象特点?(4分)

答:                                                                        

2.“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都闪烁出迷人的红”,试分析这句话的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3.请结合结尾处大夫关于桑的死因的结论,概括本文的主旨。(6分)

答:                                                                        

4.从表达方式上看,这篇小说并未注重对故事的叙述,而是注重对与人物相关的几个场景的描写,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6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4.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5.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7.心事浩茫连广宇,                     。(鲁迅《无题》)

8.民为贵,                    ,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春夕》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

1.请谈谈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                                                                        

2.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此外,颔联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表达特色?(3分)

答:                                                                        

3.概述全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情思?(4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