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 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而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苏氏         归:出嫁

C.由夫人素之也         勖:勉励

D.比其,家无一年之储    没:失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二孤轼、辙哭言曰      学废生,奈何?

B.二孤奉事状拜以授光    皆识大义

C.父母非乏财            今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D.即罄出服玩鬻之治生    每称引古人名节厉之

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④不数年遂为富家

⑤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2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4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5分)

 

1.D 2.D 3.A 4.(1)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 (2)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 (3)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 【解析】 1. 试题分析:没:同“殁”,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D.均为表目的,连词。A.表并列,连词;将要,副词。B.她的,代词;它们的,指书,代词。C.在,介词;从,介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④写其持家之才,⑤写其教育孩子,⑥写其善良助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注意尽量直译。第一句:何为,为什么,1分。甘,甘心吃,1分。独,难道,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第二句:死,为……而死,1分。戚,忧伤,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第三句:穷,困窘,1分。振,救济,1分。业,置办产业,1分。定语后置句式,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人说:“黡子在颊则美,在颡则丑。”用它来比喻语境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无疑是恰当的。复杂的语言世界里,没有什么绝对好或绝对坏的语言材料,适合语境的,便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语言运用的好不好,恰当不恰当,其实是对语言环境而言的,脱离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就很难判断某个词、某句话的优劣得失。”语境不仅是常规的语言材料、修辞手段选择运用的重要标准,而且还是辨别语言的超常偏离正负优劣的主要依据。离开了特定的语境,语言的超长偏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论及其美丑,更无从判定其价值。

王希杰先生把语言的规范形式称之为“零度形式”,对零度的超越、突破、违背和反动的结果,便是它的“偏离形式”,这种偏离可以分为“正偏离”和“负偏离”。正偏离是一种艺术化的偏离,是语用佳句,能大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增加审美功能;负偏离则是一种不规范的语言,它造成语言的晦涩不通,同人们的文化和心理相矛盾。区分正偏离与负偏离的标准和原则是:是否自然?是否合情合理?换句话说,即是否符合语境?合乎上下文语境,合乎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等诸多因素制约下的各种外显性或内隐性语境。合乎语境的,是正偏离;不合乎语境的,便是负偏离。对于语言来说,语境就像是一块奇妙的调色板,它能使一些词语、句式突破社会习惯和语法规范的制约,超越常规,而获得一种崭新的意义,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也能使一些本是负偏离的语句转化为正偏离,实现语言的艺术化,获得特别的艺术魅力。例如,汉乐府《上邪》中有这样几句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中所表述的五种自然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而且是永远无法成为客观现实,因此,从自然科学物理学角度来说,它属于负偏离。但是,在此情此景此境中,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这么说,便不足以表达自己内心激烈的情感;不这样说,便无法表示自己心意的坚决。它是人物内心世界巨大激情突然喷发的特殊产物。它是以美表真,表心理感受之真,精神之真,情感之真。“它不取决于外在信息的真实,而在于内心信息的真诚。内心真诚超越了外在的真实,这是一种情感强化的结果。”在此前提下,这种偏离常规的语言表现形式显示出了异乎寻常的合情合理,于是迈入了正偏离的范畴。

我们认为,这种对语言的规范所作出的创新,只要它是符合语言表达的题旨情境,切合特定的语境,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是得体、和谐,并且具有常规表达形式所不可能达到的修辞效果的,那么就应该充分肯定它。

1.下面是有关“语言偏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言的偏离是一种对语言规范的创新,在特定语境下,成功的语言创新常常能起到语言的“零度形式”所不可能达到的修辞效果。

B.语境是判断语言的超常偏离的主要依据,离开了语境,语言的偏离就无从谈起。

C.语言的偏离有正偏离和负偏离之分,正偏离是一种成功的偏离,是语言运用上的佳作。

D.负偏离和正偏离一样,都属于一种不规范的语言运用,但负偏离只能成为语言运用上的下品。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复杂的语言世界里,语言材料无所谓绝对的好或坏,只要是符合语境的,就是好的。

B.区分正偏离和负偏离只要看是否合乎上下文语境,合乎的就是正偏离,不合乎的就是负偏离。

C.语言的偏离常常超越外在信息的真实,而听从于内心信息的真诚,它是人物内心世界巨大激情突然喷发的特殊产物。

D.语境能使一些词语、句式突破社会习惯和语法规范的制约,超越常规,从而获得崭新的意义,达成特殊的表达效果。

3.下列各句中不能作为“语言的偏离”的例证的一项是

A.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C.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黛玉见风吹残红飘落满地,不禁勾起身世飘零的孤独伤感,遂惜花而葬。这反映了黛玉因对宝玉一往情深而不为宝玉理解的苦恼。

B.在《巴黎圣母院》中,法院决定逮捕艾斯梅拉达,流浪汉们赶来营救,遭到国王军队的镇压,弗罗洛乘混乱之际,用谎言欺骗甘果瓦把她带出圣母院的后门,逼迫她顺从自己,但遭到拒绝,弗罗洛恼羞成怒,把她交给隐修女看管。

C.亚摩斯海滨的那场船难是《大卫•科波菲尔》全书的高潮。一艘从外国归来的船在暴风雨中即将沉没,青年渔民海姆奋不顾身地下海救人,当他认出在船上挣扎求生的人正是诱骗他未婚妻的史蒂尔福斯时,但他仍尽力想把他救上来。

D.《家》中的觉民面对家族的婚姻安排,在反对无效后逃婚,最后迫使高老太爷在临死前作出让步。这说明他讲究反抗策略,更重视行动后的效果。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西洋读者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弯腰背断。             。何况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

①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

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雄厚,

③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

④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

⑤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拉丁诗调沉重,又见得轻了。

⑥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A.②⑥③⑤④①    B.②①③⑥⑤④    C.④①③⑥②⑤   D.④①②⑤③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不然要糊了。”“唉,怎么能放这么多油,油放多了不好!”

“请你住口!”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

“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与示例形成排比。(6分)

生活是一次旅行,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一成不变的是脚下走过的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