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于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常用这样的方法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于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常用这样的方法捕狼:他们在锋利的刀刃上涂上一层又一层鲜血,冻成血坨,反插在野外的雪地上。饥饿难捱的狼发现后,会兴奋地舔食刀上新鲜的冻血。融化的血液散发出强烈的气味。在血腥味的刺激下,它们越舔越快,越舔越用力。狼这时已经嗜血如狂,它们猛舔刀锋,根本感觉不到舌头被刀锋划开的疼痛,直至鲜血流尽,成为爱斯基摩人的猎物。

令狼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诱惑;而最终耗尽其精力的,却是狼内心的贪欲。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有一种美叫克制 一考生 人性中有许多美,常常滋养着我们,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 人性之美犹如一盏明灯,照彻了人性的天空;也如一叶碧舟,载着我们驶向人生和成功的彼岸。正像飞鸟需要天空,游鱼需要江河一样,人性中不能缺少这种美。 在经历过人生的风霜雨雪之后,我更加感到,有一种人性之美,必需涵养和具备。这种美,就叫克制。 克制是一种意志,一种历练,是一种节制的美,忍耐的美。大凡有所作为,获取更大成功的者,一定是个有克制之美的人。一个克制力强的人,也往往是生活的强者和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他们因克制,而保有和锤炼坚强的意志,去不断抵御和放弃各种诱人的欲望;因克制,而能做到处事沉稳,泰然自若,刚直不阿,淡泊名利;也因克制,而能有效化解意想不到和纷至沓来的纷扰和纠葛,挑战和考验。从而以优雅的姿态趟过岁月之河,以从容的步履走过人生之路。可以说,正是克制,在不断收获我们人生的每一个季节。 克制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人的一生不知要面对多少诋毁、刁难和误解。可以说,在家庭内部和同事、朋友、邻里之间,熟识的和陌生的,有意的和无意的纷争,是连绵不断的。我们“逞一时之气”,往往不仅不利于矛盾或者冲突的解决,更多的时候造成的是两败俱伤的局面。现在,夫妻之间因鸡毛蒜皮斗嘴,而大动干戈直至离婚的是比比皆是。因不克制,带给我们的遗憾和伤害太多太多了。这就需要我们培育克制的品质,大度的胸怀,遇有冲突和纠纷时,不能方寸大乱,要保持应有的冷静和风范。在非原则问题上,不斤斤计较,最好的办法是超然事外、回眸一笑。克制不是一味的逆来顺受,而是处事要有一种平和心态。我们不应该拿人家的过错和别有用心,惩罚自己,伤害自己。更不应该陷入别人的圈套和口舌的沼泽,使自己成为骂街的村妇,斯文扫地。即便需要重拳还击,也是外怒内平的一种潇洒。 克制是一种智慧,是成熟人性的自我完善,恪守人生原则的自筑防线。明知欲壑难填,人欲望不可能全被满足,何必知其不可而为之。君子应该取财有道,有道的尽管去拿,无道的弃之不惜。这个世界,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吃了最终也会让你吐出来。恪守不住这条底线,最终都会饱尝恶果。贪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结果往往是抱憾终身。要学会克制,不逾越人生的原则底线,让克制使你的人生不断地趋于平衡,让克制使你的人际关系不断地趋于和谐,让克制使你的人生不断精彩纷呈。 男人因克制会变得更加宽厚而有魅力,女人因克制会变得更加美丽而吸引人。 克制是一种人性之美,也是人生的一剂良药。克制自己,会使我们受益终生,也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解析】 试题分析:闻一多先生写过一首关于秦始皇的诗,把秦始皇无法填平的欲壑比作一匹贪婪的狼。内在的贪婪与外在的诱惑相互作用,终于将秦始皇引向自我毁灭。材料中那群生活在北极的狼,既无法拒绝外界的诱惑,又不能克制内心的贪欲,最终成了爱斯基摩人的猎物。其警世的含义包括两个层面:拒绝诱惑与克制贪欲。从哲学角度来剖析这两个层面的关系,两者是外因与内因的关系。由此确定的作文立意,可以写两者关系,进行辩证分析,也可以择其一作发挥,单写拒绝诱惑或克制贪欲。建议拟成这样的标题:“拒绝与克制”“节制是一种美”“学会拒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游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 (《论语》)

2.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关山难越,                 ;萍水相逢,                   。(王勃《滕王阁序》)

4.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李贺《李凭箜篌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5分)

(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1.谈谈你对“群而不党”的理解。(1分)

                                                                                  

2.孔子的“矜而不争”与“当仁”而“不让”,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7分)

东阳路旁蚕妇

(宋)翁卷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

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田家三咏(其三)

(宋)叶绍翁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1.这两首诗都以      作为描写对象,均表达了作者对描写对象      的态度。(2分)

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9分)

江阴邑令战死

(明)李诩

六月廿三日,邑父母钱公晚出擒倭,被杀,从公者二十余人皆死。

公先御之于石撞,矢尽继以瓦石,身被一箭,倭贼遁去。有团长吴兑死之,公祭以文曰:“鹤洲主人悯吴团长之死也吊之。呜呼,予以千人拒贼之来,千人走而予独后,汝以百人追贼之往,百人免而汝独死。噫,予幸而汝不幸耶!哀汝所以伤,予也,汝死矣,余哀而吊之,彼未死矣。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一劝一惩,风纪攸系,汝有知,信予心而之。尚飨。”是文既书于轴,因无暇发,留于前库中。

公从兵宪王公从古命,方率邑兵援靖江,不侵城之至也,得报,亟驰接战,身数刃,马跃陷泽中,不幸死。贼且持公首悬于营,募谍者得之,始克完殓。

夫公死,非仓卒遘也,乃平日所素也。夏季应支俸,己独不支,曰:“民伤如此,何以俸为?”潜以印印其里衣,已预计郊原之莫辨矣。呜呼伤哉!始闻倭信时,各乡民拥入城者几万计,王公将不纳,钱公独挺身任之,而民得以不及于难。王与任公同入城,万民齐声呼曰:“惟苏州任兵爷救得小民,王兵爷在此,我等无靠。”哭声震天,余所亲见,诚哉莫作乱离人也。识者曰:“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使王肯上下同心,保民为计,钱公岂遽及此哉!”

钱公名錞,号鹤洲,湖广显陵卫官籍,嘉靖庚戌科进士,中时年二十六,战死时才三十一岁耳。

【注】①兵宪:领兵的长官。②任公:苏州领兵副帅任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予心而之       颔:点头。

B.不侵城之至也             虞:忧虑。

C.身数刃                     罹:遭受。

D.乃平日所素也                  植:这里指埋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鹤洲主人悯吴团长之死也吊之    吾尝终日思矣

B.汝有知    宜渥然丹者为槁木

C.夫公死    予犹记周公被逮

D.保民为计    至通州,几不纳死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钱錞在抗倭斗争中的典型事迹及其死难经过与原因,刻画了一个果敢顽强、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形象。

B.钱錞不顾主将王从古反对,毅然挺身担责,接纳数万乡民入城,使他们免于倭患,体现了他爱民如子的情怀。

C.作者以倒叙手法开头,引发悬念,选取钱錞的祭文、“识者曰”等材料来组织篇章,使文章详略得当,文势起伏。

D.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抗倭英雄钱錞的钦佩之情,但结尾纯客观地交代其名号、籍贯、履历、年龄等,与此前描写显示的情感不一致。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伤如此,何以俸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0分)

西湖的风

柯灵

地上的乐园早经失去,人间的天堂都已毁灭……

我们的艺术家常常精通商业三昧;而商人却总兼有着名士才情。多谢那一片玲珑心机,如今我们闲情的士女,只要略略破费,在“孤岛”上也得从容地欣赏沦陷了的西子风光了。

哦,这一带木头的雉堞,俨然是杭州城廓,围着一片扰攘与太平。灵隐古刹也建立在缭绕的脂粉香中了,虽然缺少些参天的古木,四周未凋的绿树,在游客的心里也该有些凉意?这里是紫霞洞,过去点儿还有飞来峰,人工的堆砌也居然不缺乏丘壑之胜;小沟里一样浮着游艇,且有着比湖上更加美艳的船娘。“三潭印月赏中秋”,难得是团圆佳节,先别管世乱年衰,万人失所,我们也得有一夜狂欢。你看着电炬下的长堤蜿蜒,楼台隐约,这一池子水还不够我们幻想的游泳吗?……

伟大的匠心!先生,你们真使我不能咽下这一声赞叹了。

可是,我这不懂风雅的俗人,却无端的引起了忧烦。你自然不会知道,我的家正在浙东,离钱塘江还不到百里,离乡和还乡那是道必经的津梁。在义渡的木船上望着连天烟水,我曾多少次因为出游和还乡的喜悦,在心里亲切地叫着它的名字,像叫着久别的亲友。去年秋天,钱塘江上架起了钢铁大桥,——那是个稀有的大工程,国家为它耗费过巨量的物力,无数人为它流汗,千余个工友因为工作被夜潮卷去。——火车可以从上海一直通到我们故乡了。……可是谁知道现在成了什么样子?桥呢,毁了,当然。我想得出那残断的骨架,在呜咽的江声中傲然独对西风。堤岸寂静,除却天边的云树,沙滩上的铁蒺藜,江上失去了白色的帆影,岸畔也不见一个行人。夜来了,涛声拍岸。子夜的潮头狂怒地涌起,迎着下弦的月色,唱出它满腔悲愤。

自然你更不知道,杭州城里有着不少我的故旧和新知,湖上也曾有我繁密的屐痕,如今我还摸得出那一把欢喜与哀愁。杭州的街道在喧扰中也有着平静,一道柳荫掩映,只能给少妇在岸边捣衣的浣纱溪,象征着的正是杭州的情调。西湖是杭州人的骄傲,那一湖的烟波,一堤的细柳,一带的层峦,诗人为它们倾倒,阔客为它们一时间也起了闲逸的心。而杭州人是吃了麦稀饭也要饿着肚子游西湖的。这些平静惯了的人,平常我讨厌他们,这一会却有了衷心的怀念。美色对于女人,在乱世只有一面招揽暴客的酒帘,秀丽的湖山胜迹,在炮火下更不堪闻问,西湖的劫数,谁又能够想像呢?前夜有客自湖畔来,问起消息,他只有摇头与叹惋,眼睛泫然了,可是射出来的是愤怒和复仇的光。他说一切伤心都无从说起。

聪明的先生,我真佩服你们的机智。可是人的思想是奇怪的,你看,我的思路这一下子被引得多么辽远?湖山如梦……说真的,一切到过杭州的人,他记忆里的湖山比你们创造的世界更阔更美。而现在西湖的风里是夹着血腥气的,我们闻得出。湖畔的一根草一朵花,我们也应当看得出那含愁的颜色。

告诉我,先生,我们几时能够到真的西湖,去看看那无边的烟水,或者,你可以告诉我们一点湖畔的真的消息吗?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八日

【注】作者写作此文时,杭州已被日寇侵占。这一年,上海某电影公司举办了一个所谓的“西湖博览会”,用布景搭出西湖风景,让“孤岛”上海的士女游览,很多善男信女还去“灵隐寺”进香,在上海滩引起了轰动。

1.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含义。(4分)

(1)伟大的匠心!先生,你们真使我不能咽下这一声赞叹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平静惯了的人,平常我讨厌他们,这一会却有了衷心的怀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从哪些时间、空间的角度描述“西子风光”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文中画直线的句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这篇散文以“西湖的风”为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