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拟岘台记 曾巩 尚书司封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拟岘台记

曾巩

尚书司封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记于予。

初,州之东,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溪,其隅因客土以出溪上。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怪奇可喜之观,环抚之东南者,可坐而见也。然而雨隳潦毁,盖藏弃委于榛丛草之间,未有即而爱之者也。君得之而喜,增甓与土,易其破缺,去榛与草,发其亢爽,缭以横槛,覆以高甍,因而为台,以脱埃氛,绝烦嚣,出云气而临风雨。然后溪之平沙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浪波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至于高桅劲舻,沙禽水兽,下上而浮沉者,皆出乎履舄之下。山之苍颜秀壁,巅崖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至于平冈长陵,虎豹踞而龙蛇走,与夫荒溪聚落,树阴晻暖,游人行旅,隐见而断续者,皆出乎衽席之内。若夫云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皇徙倚。则得之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之乐有殊,而亦各适其适也。

抚非通道,故贵人富贾之游不至。多良田,故水旱螟螣之灾少。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而晏然不知枹鼓之警,发召之役也。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观之美,亦将同其乐也。故予为之记。其成之年月日,嘉岉二年之九月九日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破缺                易:交换

B.挟光景而星辰          薄:迫近

C.雨旸明                晦:昏暗

D.晏然不知枹鼓之警        晏然:安宁的样子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直接表明裴君修筑拟岘台之后此地风景优美的一组是( )(3分)

①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             

②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       

③山之苍颜秀壁,巅崖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         

④溪之平沙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浪波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

⑤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皇徙倚

⑥至于平冈长陵,虎豹踞而龙蛇走,与夫荒溪聚落,树阴晻暖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紧扣题意,先叙缘起,继而转入对建台经过和风光、人物的描绘,最后抒发议论。

B.抚州并不是交通要道,有地位的人和富商不到这里来,所以这里很多良田,很安宁。

C.本文写景之笔简练传神,如总括拟岘台“脱埃氛,绝烦嚣,出云气而临风雨”的特点之后,一写水,一写山,山水皆具有刚柔两种面貌。

D.文章最后一段,由抚州之民的耕桑自足、抚州知州的简静之治,归结到拟岘台建造的宗旨——官民同乐。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3分)

(2)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皇徙倚。(3分)

(3)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3分)

 

1.A 2.D 3.B 4.(1)在靠城的东角修筑一座高台供人游览,并给它取名叫拟岘台。(隅、命各1分,句意1分)(2)有的饮酒,酣畅淋漓,有的唱歌,激扬壮烈;有的静观,轻移脚步,有的徘徊来徘徊去,四处凭倚栏杆。(或、徙各1分,句意1分)(3)裴君顺应当地的民俗,用简单清静的办法进行治理,所以能够有闲暇的日子休息,而在拟岘台寄托自己的快乐。(暇、寓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A对应的原文“君得之而喜,增甓与土,易其破缺,去榛与草”选项给的解释是“交换”,从文意看根本就没有“交换”的意思。“易”后面是“破缺”,应是“更换”,由此断定选项错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或事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内容,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题干要求是“直接表明”裴君修筑拟岘台“之后”此地“风景优美” 的一组,①是修筑之前,②间接表明。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人物传记中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散文中加上一些手法的辨析。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B对应的原文“抚非通道,故贵人富贾之游不至。多良田,故水旱螟螣之灾少”,选项“不是交通要道,有地位的人和富商不到这里来”和“这里很多良田,很安宁”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事件错误,强拉因果。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1)因——在,隅——角,命——取名。(2)或——有的,徙——移动。(3)因——顺应,暇——闲暇的日子,寓——寄托。(介宾短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人裴君在治理抚州的第二年,选择州城城东一角修筑一座高台,供人游览,给它取名叫拟岘台,意思是说这里山峦溪流的天然形状,可以同岘山相比拟。裴君多次和下属官吏以及外地寄居在本州的宾客在台上游览,独自向我请求写篇记。 在当初,抚州城东面靠着一座大山丘,护城壕沟随顺一条大溪流,城角是从别处运土修成耸立在溪流之上。城角外面山峦连绵,高陵挺拔,苍茫的林木,荒凉的废墟,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气象雄壮开阔,令人惊奇欣喜,这番环绕抚州城东南部的景观,坐在城角都能一览无余。然而经过雨水的冲刷破坏,城角逐渐被掩藏废弃在灌木丛和杂草里面,再也没有到这里而喜爱它的人了。裴君发现后特别高兴,于是增筑砖石土方,改变它的破损残缺面貌;去除掉灌木丛和杂草,展现出它的地势高旷。周围插上栏杆,上面盖起亭阁,顺势就建起了一座高台,用来脱离世俗气氛,断绝人间喧嚣,使云气往来,风雨降临。然后溪水的平软沙滩,长长的流水,微风拂动而远处传来的响声,以及波浪汹涌,如同冲破山体、卷走树木的奔突气势,直至高帆长桨的船只,沙滩上飞禽和水中动物上下浮沉的情景,都在人们漫步拟岘台时呈现出来。那山峦的苍青,岩壁的秀美,峰顶的挺拔,裹挟着光影而迫近天上的星辰;直至平缓的山冈,扩展开来的陆地,如同虎豹蹲立,又像龙蛇飞奔;还有荒僻的小路,散布的村落,在树荫的掩映下或明或暗,来往的行人时隐时现又断断续续。这一番景象,都在人们端坐拟岘台时扑入眼帘。至于烟云的疏散和聚集,日光的闪现和隐没,四季的晨景与暮色,雨天晴天的明亮与昏暗,变化不同,尽管观赏起来让人不厌倦,可即使真有特高明的人,也不能把这景色描述得穷形尽相。登临拟岘台的人,有的饮酒,酣畅淋漓;有的唱歌,激扬壮烈;有的静观,轻移脚步;有的徘徊来徘徊去,四处凭倚栏杆。这表明,游人各自从视觉或内心获得享受,尽管所寄寓的乐趣存在差别,但这也是各得其所啊! 抚州并不是交通要道,所以有地位的和富商不到这里来。但这里良田很多,所以水旱虫灾也很少发生。当地居民很高兴种田植桑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所以放牧在山谷的牛马到了时候不牵回家,堆放在野外的粮食不垒墙守护,太太平平,不知道军事报警和应征去作战。裴君随顺当地的民俗,用简单清静的办法进行治理,所以能够有闲暇的日子休息,而在拟岘台寄托自己的快乐。州里的男女老少,对裴君不搞人为的举措又施行了治理,这回又得到了游览观赏的好去处,也必将会与裴君同样的快乐。所以我为裴君写了这篇记,写成的具体时间是嘉佑二年九月九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艺术也需“无用之用”

莫言在其简短的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在实用工具理性统治的现代社会,在追求效率和实施技术的过程中,文学因为它的“无用”性,已经被人们逐渐冷落。推而广之,实际上一切人文学科似乎都没有直接的功利性和有用性,艺术当然也不例外。

其实,作为人类文化的支柱,艺术和科学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艺术与科学互补,有用与无用合一。爱因斯坦、海森堡等物理学大师都认为,物理世界的“真”和“美”是统一的,科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一种美的境界。钱学森生前也提议,教育要把科技和文艺结合起来。

艺术的精神,本可以对现代人偏激乖戾的心灵作一种极好的救赎。艺术教育,也本可以通过对现代文明悖论的反思,在对与人类生命有密切关联的自然的思考方面有更好的作为,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平淡天真”的中国艺术的基本性格,不是装腔作势、怪僻虚伪,而是平正平实、雅淡素朴,唯此,才可以了解到平淡天真的艺术精神,正是扰攘纷乱的现代社会的良药,是纠结心理的镇魂剂,甚至借此可以突破很多精神的屏障和技巧的抗拒。

然而,现代社会“有用性”的价值观念,早已渗透到艺术教育实践之中。“无用”的艺术,却以“用”为衡量标准。艺考生的逐年增加,其实并不意味着可以招到更多高素质的学生。因为很多艺考生竟然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于是通过突击和速成,转过来报考艺术专业,艺考成了他们高考最直接“有用”的捷径。一个最需要文化滋养的学科,竟然成为了文化缺乏的避难所,这无疑成为艺术人才培养的缺陷和学科发展的瓶颈。

今天的艺术教育,很多就是以艺术技巧为目的,重“技”轻“道”,忽视了支撑艺术、灌溉艺术的那颗“心”的培养以及一种精神的熏陶,导致学生过多地以艺术技巧为对象来加以考察和体认。在现代化的今天,要想在艺术教育中重新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贵的精神,我们或许可以重新去认识古典文化和艺术,把我们的灵魂从单一的物质和技术的“有用性”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们更多地去触摸到人类历史中曾经达到的有深度、有厚度的永恒性的智慧资源,从而淡化那种纯功利的、“有用”的生存状态,追求一种艺术的、自由的、“无用”的价值观念。

艺术,在其起步的地方,实际上和游戏一样,正是从现实的“实用”观念中得到解脱的。艺术的真精神是自由和解放,而这种自由和解放,恰恰来源于由“无用”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当一个人沉浸到艺术精神境界之中时,他的生命是整全的、和谐的,甚至浑然一切皆忘,自然也会忘记现实事功的“有用”性,“无用”自然成为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中必须具备的观念,所以庄子说“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相反,被荀子批评为“蔽于用”的墨子,一切皆从有形的、物质的、直接的“利”和“用”着眼,排斥无形的、精神的、间接的“用”,其结果必然带来“非乐”,也就是对一切艺术活动的彻底否定。

世人皆知用之为用,其所谓“用”,系由社会观念所决定的社会价值,人要得到这种价值,就必须受到社会的束缚。而“无用”于社会,就是不为社会价值所束缚。“无用”之所以为艺术之大用,就是因为“无用”为精神的自由解放创造了条件。

自然科学回答了“是什么”,人文学科则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科学缔造了“有用”的现代文明,艺术却营构了“无用”的精神世界。艺术虽然没有经世之用,却有生命之用,这就是艺术的无用之大用。

(选自 2013年4月《 光明日报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切人文学科都不如科学那样有直接的功利性和有用性,艺术当然也不例外。

B.作为人类文化的支柱,艺术与科学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C.作者用爱因斯坦和钱学森等科学家对科学和艺术关系的认识为例,证明艺术与科学是互补的。

D.科学缔造了“有用”的现代文明,但是艺术营构了“无用”的精神世界,它是生命之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平淡天真的艺术精神,正是扰攘纷乱的现代社会的良药,是纠结心理的镇魂剂。

B.如果我们在艺术教育中重视支撑艺术、灌溉艺术的那颗“心”的培养以及一种精神的熏陶,那么就会弥补艺术人才培养的缺陷。

C.或许重新认识古典文化和艺术,能够淡化那种纯功利的、“有用”的生存状态,追求一种艺术的、自由的、“无用”的价值观念。

D.受现代社会“有用性”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今天的艺考成了许多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学生的高考最直接“有用”的捷径。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的真精神是自由和解放,而这种自由和解放,恰恰来自“无用”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

B.文中引用庄子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无用”是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中必须具备的观念。

C.人要得到社会价值,就必须受到社会的束缚,因为其所谓“用”,是由社会观念所决定的社会价值。

D.“无用”于社会,就是不为社会价值所束缚。它是艺术之大用,因此“无用”为精神的自由解放创造了条件。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B.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为浪漫主义传统继承者,通俗派代表。

D.《素芭》作者泰戈尔、《安东诺夫卡苹果》作者蒲宁、《桥边老人》作者海明威、《礼拜二午睡时刻》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

A.良好的教育在于学生是否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判断力,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强健的体魄。

B.据了解,世界上最爱读书的国家之一是以色列,虽然该国图书的价格非常昂贵,但对购买图书却十分慷慨。

C.不管关天朗的父亲是否拥有逾十亿多的身家,这个年仅14岁的中国少年,因为超乎其年龄的出色球技而引起国外媒体的浓厚兴趣,确实不争的事实。

D.当前,我国县域发展面临着产业层次不高、城乡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共性问题。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__________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大中桥外,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_______着的灯光,_______着的画舫,_______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A. 歌舞升平    辉映    交织    飘扬

B. 笙歌彻夜    眩晕    纵横    悠扬

C. 灯红酒绿    荡漾    游荡    飘荡

D. 乐声袅袅    弥漫    零乱    飞扬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枷锁    骇人听闻    磐石    义愤填膺

B. 惨淡    暗然泣下    喋血    屠戮妇婴

C. 烟蔼    沸反盈天    畏葸    咀嚼赏鉴

D. 伺候    冷汗涔涔    昧心    义气用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