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年 感 梁衡 ①钟声一响,已进不惑之年;爆竹声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年   感

梁衡

①钟声一响,已进不惑之年;爆竹声中,青春已成昨天。不知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寸寸地剁去。可是人们好像还欢迎这种切剁,还张灯结彩地相庆,还美酒盈杯地相贺。我却暗暗地诅咒:“你这个叫我无可奈何的家伙!”

②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

③有许多地方是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的。当小学生时苦等着下课的铃声,盼着星期六的到来,盼着一个学年快快地逝去。当大学生时,正赶上“文 革”的年代,整日乱哄哄地集会,莫名其妙地激动,慷慨激昂地斗争,最后又都将这些一把抹去。发配边疆,白日冷对大漠的孤烟,夜里遥望西天的寒星。这许多岁月就这样 在我心中被烦恼地推开,被急切切地赶走了。年,是年年过的,可是除却划了浅浅的表示时间的一痕,便再没有什么。

④但在有的地方,却是重重地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当我学会用笔和墨工作,知道向知识的长河里吸取乳汁时,也就懂得了把时间紧紧地攥在手里。静静的阅览室里,突然 下班的铃声响了,我无可奈何地合上书,抬头瞪一眼管理员。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就让她这么轻轻一点,闸门大开,时间的绿波便洞然泻去,而我立时也成了一条被困在干 滩上的鱼。当我和挚友灯下畅谈时,司马迁的文,陶渊明的诗,还有伽利略的实验,一起被桌上“滴答”的钟声搅拌成一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陶醉,我们盼夜长,最好长得没有底。 而当我一人伏案疾书时,我就用锋利的笔尖,将一日、几时撕成分秒,再将这分分秒秒点瓜种豆般地填到稿纸格里。我拖着时间之车的轮,求它慢一点,不要这样急。但是年,还 是要过的。记得我第一本书出版时,正赶上一年头的岁末,我悄然对着墙上的日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远去的情人,望着她那飘逝的裙裾。但她也没有负我,留下了手中这本还 散着墨香的厚礼。这个年就这样难舍难分地送去了,生命直尺上用汗水和墨重重地划下了一笔。

⑤想来孔子把四十作为“不惑”之年也真有他的道理。人生到此,正如行路爬上了山巅,登高一望,回首过去,我顿明白,原来狡猾的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 程程的生命的。有那聪明的哲人,会做这个买卖。牛顿用他生命的第二十三个年头换了一个“万有引力”,而哥白尼垂危床头,还挣扎着用生命的最后一年换了 一个崭新的日心说体 系。时间不可留,但能换得成一件事,明白一个理,却永不会失去。而我过去多傻,做了多少赔钱的,不,赔生命的交易啊。假若把过去那些乱哄哄的日子压成一块海綿,浸在知 识的长河里能饱吸多少汁液,假使把那寒夜的苦寂转为积极的思索,又能悟出多少哲理。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予。人生原来就这 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都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泪滴,年,是年年要过的,爆竹是岁岁要响的,美酒是每 回都要斟满的,不过,有的人在傻呵呵地随人家过年,有的却微笑着,窃喜自己用“年”换来的胜利。

⑥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不不惑了,我不该诅咒那年,倒后悔自己的过去。人,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

1.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在文中回顾了“年”在自己生命中留下的印记,浅浅的一痕――少不更事的经历,重重的一笔――-珍惜分分秒秒的收获。

B.作者从虚到实,由事及理,先回忆“年”给自己留下印记的故事,然后阐述自己对“年”的理性思考,思路清晰,层次井然。

C.作者举牛顿用年换“万有引力”,哥白尼用年换崭新的日心说,两个整合意在阐明聪明的哲人会做买卖,用时间换取人生的成功。

D.本文语言风格从整体上讲,既生动优美又诙谐风趣,如“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一条被困在干滩上的鱼”即为一例。

E.文章开头写“我却暗暗诅咒年”,结尾又说“我不该诅咒年”,这看似矛盾,实则欲扬先抑,前后对照,突出我对“年”的思考。

2.第一段“不知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寸寸地剁去。”此句精妙而富有情趣,请加以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作者对“年”有哪些深切的感悟?请结合文章做一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认为“四十不惑”,有他的道理,作者却认为“人,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怎样理解作者的这句话?结合文意并联系所学,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D 2.作者用刀比喻年,1分 ;突出了时间的残酷无情,化抽象为形象(形象生动),2分;阐明青春易逝、生命易老的道理。3分。 3.①时间会给生命留下或浅或深的印记。②时间与生命是一种交易。③时间不讲情面却又公平。④人生若早悟,生命就会焕发出更大的价值。(答出三点即可)[来 4.示例:作者认为,时间是公平的,人,只要积极地思考,不断追求,即使人生短暂,也总能换来自己更大的胜利。人生不惑的时间,因人而异。人之不同,各如其面,皆源于各自不同的天赋、经历。有年轻早慧而终成大器的杨振宁,有少时迷惑而大器晚成的苏洵,有中年不惑而流芳千古的孔子。因此,要遵循自然规律,因人而异,不必强求。 【解析】 1. 试题分析: B.应是“由实到虚”。3分D.“本文语言风格从整体上讲诙谐幽默”理解有误。2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 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使深刻的道理变得浅显、生动、形象、易懂。“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寸寸地剁去”很形象地说明我们的时光在一点点的逝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 “我却暗暗地诅咒:‘你这个叫我无可奈何的家 伙!’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我顿明白,原来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 程程的生命的”“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予。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由以上信息可归纳也答案要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 “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不惑了,我不该诅咒那年,倒后悔自己的过去。人,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由本段可知,作者认为人生若早悟,生命就会焕发出更大的价值。对于此观点,考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__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4.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5.众女嫉余之蛾眉兮,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6.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怀

(宋)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欧阳修 北宋文坛领袖,居位时边境受侵,朝内统治严酷。

1.名家云:“欧阳公文字好者,实而有条理。即章法严谨,丝成茧成。”请你就本诗的“章法结构”上的特点做一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语言精练,但蕴情丰富,试就其情感意蕴做一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小题。(19分)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乃云:‘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上善之,干子竟免。有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丧,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二人竟坐得罪。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览而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上嘉之。       (选自《隋书》第62卷,列传第27)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人年垂八十            垂:将近

B.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    敢:怎敢,以反问的形式表示不敢。

C.诏可其奏                可:认为可以

D.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竟:竟然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柳彧“正直”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3分)

①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②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③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

④百僚奏请,多有烦碎

⑤奉敕治公之罪

⑥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彧年少好学,涉猎广泛,跑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很欣赏他。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B.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正好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还没有分家,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

C.柳彧在奏章中写道: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武将上柱国和干子年龄太大,以前政绩很差,怨声载道,现在不宜担任刺史。柳彧后来因违背圣旨被免职,复职时皇帝对柳彧说:“不能不改变你的禀性。”

D.当时的官员都不敢得罪右仆射杨素。杨素犯了错误被送到南台时,他还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看见了,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并立即查问杨素的犯罪事实。

4.把下面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新的传播策略

焦雨虹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文化战略,它既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长远规划,也是运用文化力量推动发展的一种策略。

关注中国当代现实生活、人文情境与文化生态,表达中国人此时此地的心声,展示社会、民族、地区的生活精神和文化状态是文化当代性的核心,也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出发点。在过去的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对当代文化的忽视,重点大多集中在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张扬之中,舞狮子、打太极依然是不少对外文化活动的重头戏,导致国外一些人以为现在的中国依然是个长袍马褂的封建社会。“文化中国”形象中长期欠缺鲜活的、丰富的、多元的当代科技、文化、经济元素。因此,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当代”和“传统”的关系,在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同时,必须立足当代、立足本土,展现既积极、平和、快乐又存在矛盾的真实中国,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意义和理念的载体。文化符号不仅与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密不可分。正如迪斯尼、好莱坞、华尔街、哈佛大学等符号是美国文化的象征。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究竟是什么?多次的中外民调以及对外传播的现实基本可以证实,目前被认可的中国文化符号依然是以传统文化为主,故宫、孔子、功夫、兵马俑、瓷器、京剧、美食等耳熟能详的传统符号依然是主流,在海外甚至有“孔夫子+中餐馆=中国文化”这一有失偏颇的戏谑之说。因此,寻找和建构更加多元、更加现代的文化符号,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任务。在文化符号建构的过程中,必须提升中国当代文化符号的影响力,尤其是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符号建构急需加强。只有多元、现代的文化符号才能展示完整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形象。

文化传播的高层次传播是价值观、生活观的传播,沟通、对话、交流是其传播的基本形态。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文化输入其核心都是强调文化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熏陶和感染的力量。因此,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既要有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传播活动,也要有民间的、个体的交流与沟通,两者必须相互兼容相互补充。国家、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资金大、场面大、时间长、话题多、关注度高,对提升国家间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改变人民的国家观念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大型活动毕竟是短期的,时间和作用都具有短期性、即时性的特点。如果仅仅依赖大型活动,文化的传播效果还是有限的。而民间的、个体的交流沟通具有日常性、长期性,弥补了大型活动的缺陷,其渗透的效果更加潜移默化,长期效果更为显著。

中国文化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和而不同”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主张,和谐、宽容、共享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终极文化目标,在认同差异、接受差异的基础上,互相交流、互相对话,最终达到共处、共享的世界文化大格局。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多元、创新的原则,坚持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创新与积淀的整合。一方面,必须保持中国文化的特性,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创新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时代,赋予中国文化以新的内容、新的观念,才能保持中国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赋予中国文化新的影响力、辐射力。

(选自2012年12月4日《文汇报》,有删节)

1.有关“文化符号”的阐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文化符号”体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

B.民族文化意义和理念要通过“文化符号”呈现出来。

C.政治、经济影响力是提升文化符号的影响力的前提。

D.“文化符号”具有当代性才能呈现它应该有的活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打太极、舞狮子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依然是不少文化活动的重头戏,对这种文化传播活动作者显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B.文化传播的出发点是关注中国当代现实生活、人文情境与文化生态,表达中国人此时此地的心声,展示社会、民族、地区的生活精神和文化状态是文化当代性的核心。

C.文化传播的高层次传播是价值观、生活观的传播,其根本的传播形态是沟通、对话、交流。

D.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既要有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传播活动,也要有民间的交流与沟通,两者必须相互兼容相互补充。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迪斯尼、好莱坞、华尔街、哈佛大学等符号是美国文化的象征,因此美国文化的影响力都体现在其当代性上。

B.之所以在海外有“孔夫子+中餐馆=中国文化”这一戏谑之说,是因为我们没有建构更加多元、更加现代的文化符号。

C.由于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因此,应具有日常性、长期性。

D.“和而不同”是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一定要坚持的文化理念,只有如此,才能最终达到共处、共享的世界文化大格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2年4月,京哈高速张家湾收费站附近,一辆载有520只待宰狗的货车被一百多名动物保护志愿者拦截,双方同时报警。经警方和卫生部门调查,该车持有真实有效的检疫、消毒、免疫等证明,僵持15小时后,这些狗被一家公司和基金会出资10万元买下并暂时救助。

此事一经“新浪”报道热炒,一场关于“爱狗与爱心”的讨论在400余万网友中展开,著名导演陆川更是因为一句“救人不敢出头,救狗争先恐后”的微博评论被网友批评没有“爱心”进而引发微博口水战。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看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