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简述《家》中觉慧的最后选择。

简述《家》中觉慧的最后选择。

 

觉慧看到家中无数的罪恶,诅咒家是“狭的笼”,瑞珏的惨死让他对家产生绝望。他决定不做高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也不愿像大哥那样忍受下去,他不愿随着家一起灭亡,于是毅然决定离家出走,到充满未知的上海去开创新的生活,追求新的生活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家》这部作品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从《家》中与觉慧最后选择相关的语段中,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要从觉慧离开的原因,自己的梦想,离开家后的目的地方面进行概括。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窗外是狂风怒吼,斜雨打那窗上的玻璃,达达达地。可是那手枪有发射。吴荪甫长叹一声,身体落在那转轮椅子里,手枪摔在地下。恰好这时候,当差李贵引着丁医生进来了。这是小说结局描写吴荪甫破产以后想要自杀的场面。(《子夜》)

B.黛玉每年时节变换时“必犯嗽疾”。宝钗来探病,劝黛玉药疗不如食补,建议黛玉每天早晨吃燕窝粥,并答应送燕窝过来。当黛玉自叹身世飘零时,她就极低调地说她也是一样,虽然有个哥哥,却不如没有,只是比她多了一个母亲“略强些”,这种发自内心的关心拉近了二人的距离,让黛玉很是感激。(《红楼梦》)

C.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当时刘表不战而降,依附刘表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周瑜为主将,联合刘备军,迎击曹军。这是《三国演义》中对赤壁之战的背景所作的描述。(《三国演义》)

D.葛朗台在得知弟弟破产后宴请克罗旭叔侄,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二次请客,消息轰动了索漠全城。晚宴上,大家沉默不语,葛朗台支开了女佣人拿侬,使用他的一贯伎俩,假装耳聋和口吃,拐弯抹角地让克罗旭道出了挽救兄弟名誉的计划。中场到来的银行家格拉桑害怕失去表现的机会,自出路费为葛朗台实施这个商业计划。葛朗台晚宴的目的达到了。(《欧也妮·葛朗台》)

E.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的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这在当时的封建贵族中是相当叛逆的。(《复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和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对选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口多了,应该要先使他们富裕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育他们。

B.孟子列举了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三个事例,喻劝君王要善于“以时”养民。

C.孟子认为,王道之始,重在使人民养生丧死而无憾,只要做到这点,君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D.孟子提出了他的施政理想:“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2.上面两则选段反映孔子和孟子在治国施政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3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附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对“炼字”这一技法做出简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的内容,从诗歌思想感情入手,加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拙效传

(明)袁宏道①

石公曰:“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作《拙效传》。

家有四钝仆: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冬即余仆也。掀鼻削面,蓝睛虬须,色若锈铁。尝从余武昌,偶令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时年已四十余。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冬伛偻突②间,为薪焰所着,一烘而过,须眉几火。家人大笑,仍与他酒一瓶,冬喜,挈瓶沸汤中,俟暖即饮,偶为汤所溅,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尝令开门,门枢稍紧,极力一推,身随门辟,头颅触地,足过顶上,举家大笑。今年随至燕邸,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

东貌亦古,然稍有诙气。少役于伯修③。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日晡不至,家严同伯修门外望。至夕,见一荷担从柳堤来者,东也。家严大喜,急引至舍。释担视之,仅得蜜一瓮。问饼何在,东曰:“昨至城,偶见蜜价贱,遂市之。饼价贵,未可市也。”时约以明纳礼,竟不得行。

戚、奎皆三弟仆。戚尝刈薪,跪而缚之,力过绳断,拳及其胸,闷绝仆地,半日始苏。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发后攒作一纽,如大绳状。弟与钱市帽,奎忘其纽,及归,束发加帽,眼鼻俱入帽中,骇叹竟日。一日至舍,犬逐之,即张空拳相角,如与人交艺者,竟啮其指。其痴绝皆此类。

然余家狡狯之仆,往往得过,独四拙颇能守法。其狡狯者,相继逐去,资身无策,多不过一二年,不免冻馁。而四拙以无过,而衣食,主者其无他,计口而受之粟,唯恐其失所也。噫!亦足以见拙者之效矣。

【注】①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②突:烟囱。③伯修,宏道兄宗道之字。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从余武昌,偶令邻生处      过:拜访

B.一日至舍,犬逐之            比:亲近

C.而四拙以无过,而衣食        坐:不费心,不劳神

D.主者其无他                  谅:体谅

2.从文中下列事件的前因后果看,能体现作者或其家人对拙仆们关爱的事件是(3分)

①冬仆迷路  ②冬仆饮酒   ③冬仆推门    ④东仆市饼 ⑤戚仆缚薪  ⑥奎仆市帽

A.③⑤     B.②⑥      C.①②④       D.①⑤⑥

3.下列对这篇文章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冬这个仆人很健忘,他随作者到燕京,与门隶们玩耍,有时人们问他的姓名他都回答不上来。

B.文章详略得当,共写了四仆,其中冬是自己的仆人,记了四件事,最详;其余三仆,则较略,奎仆记了两件事,戚仆和东仆各只记了一件事。

C.作者说:狡兔和乌贼善于趋避和藏身,却仍然难逃杀身之祸,意在说明巧不如拙。

D.作者赞仆之拙,认为拙者有福,与老庄的大拙胜巧.巧伪不如拙诚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3分)

答:                                                                        

(2)少役于伯修。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3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桂棹兮兰桨,                                    。   (苏轼《赤壁赋》)

3.                            ,竞周容以为度。         (屈原《离骚》)

4.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       (李清照《声声慢》)

6.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