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

②子曰:“众恶之,必察之;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

1.选段①主要体现孟子什么思想?(2分)

2.结合上面选段,请概括两位哲人对人优劣的评判标准的相同点。(4分)

 

1.突出体现孟子的民本思想。(尊重人民的意愿)(顺民的思想)(意思对即可)(2分) 2.同:尊重人民的意志(众人的好恶)是判断一个人的优劣的依据之一(2分) 但还应有自己的理性判断。(观察)(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译文:(对于一个人,)左右侍臣都说他好,还不行;大夫们都说他好,也还不行;全国的人都说他好,这才去考察他,见他确实是好,这才任用他。孟子认为只有全国人民都说他好,才能考虑任用,可见其民本思想。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②③说明孔子同样注重百姓对一个人的评价,他认为这是主要的依据。但孔子同时认为一乡人都认为好的人不一定是真的好,一乡人都认为恶的人也不一定是真恶,要考察后才知道。这一观点与孟子的观点基本一致。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请选择其中一题作答。(5分)

1.“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三国演义》)              司马懿大军为何能“望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退敌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请简述。

2.“自从那个可怕的夜晚起,她不再相信善了。”(《复活》)

那个可怕的夜晚发生了什么事情,使马斯洛娃的思想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觉新是觉民和觉慧两兄弟的大哥,他清秀聪慧,但性格懦弱。父亲亡故后,觉新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挑起了管理大家庭的重担。他深爱着表妹梅,却接受了父亲以拈阄的方式为他选定的李家小姐瑞珏,像一个傀儡似地订婚、结婚。(《家》)

B、爱斯梅拉达和小羊“佳丽”来到圣母院前的广场上表演,小山羊模仿了手铳队队长和宗教法庭检察官的可笑模样,观众对此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而副主教克洛德则报以“亵渎神明!邪魔外道!”的怒骂。(《巴黎圣母院》)

C.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薛蟠向柳湘莲调情遭柳一顿暴打,只被打得“好兄弟”“好哥哥”“好老爷”的乱叫,喝了泥水才给放过。原来这柳湘莲最痛恨这个不堪的薛蟠,只和宝玉交好。前文宝玉挨打,忠    肃王爷要找的戏子琪官就是他。尤三姐耻情拔剑自刎,他后悔莫及,也拔剑自刎。(《红楼梦》)

D.葛朗台原来是一个箍桶匠,囤积居奇,大发横财,成了暴发户。他专横冷酷,吝啬贪婪,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折磨死了妻子,骗取了女儿的遗产继承权,逼走了侄儿。(《欧也妮 葛朗台》)

E、吴府大办丧事,客人纷至沓来。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或暗做交易。吴荪甫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这时,家乡双桥镇农民暴动,丝厂工人罢工,杜竹斋和金融魔王赵伯韬正合谋算计他。(《子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①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①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种习俗,牡丹中又以大红大紫为贵。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分)

2.请说出诗歌的两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尔。盖文之为言,难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②,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有删减)

【注释】①伥伥:无所适从貌      ②皇皇:指匆忙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

B.及定而视焉           少:稍微

C.若有所               责:责备

D.难而可喜             工:精巧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学者有所溺尔                     复驾言兮

B.方勉焉模言语                     夫夷近,则游者众

C.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亡郑而有益于君

D.吾子之能不自止                   不如善遇之

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C.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D.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

译文:

⑵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句空缺部分。

1.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2.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 《蜀道难》)

3.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薄暮冥冥,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 《赤壁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