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人的句子或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人的句子或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  ①  。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  ②  。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   ③   ,从这里也可找见证明。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A.①空地上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    ②基座垒以青砖,四周以黄泥塑成  ③富余

B.①几座僧人圆寂塔高高低低地建在空地上  ②基座垒以青砖,四周以黄泥塑成  ③富裕

C.①几座僧人圆寂塔高高低低地建在空她上  ②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  ③富余

D.①空地上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    ②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  ③富裕

 

D 【解析】 试题分析: 1“空地”与前语境顶真相接。2“四周”紧承前语境的“塔心”。3富裕:财物充裕(形容词)。富余:足够而有剩余(动词)。这里应用富裕。语句衔接一定要注意前后文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要考虑其他因素,诸如写作的顺序等问题。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作品《卖炭翁》《石壕吏》《琵琶行》均体现现实主义风格。

B.中国古代史书有多种体例,主要有编年体(如《左传》)、国别体(如《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等,有些史书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C.鲁迅的名作《祝福》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彷徨》,小说中祥林嫂、柳妈、鲁四老爷等人物生活的典型环境——鲁镇,是旧中国的缩影。

D.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该剧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美国宇航局的探测器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接探测到的来自太阳系之外的粒子,这一发现首次让我们有机会一窥所谓的“恒星际介质”。

 B.今年,北京将新增20万亩林地,主要种植在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地方,如高速路或主干道的路边,对尾气削减和扬尘会有很好的作用。

C.“1•28”中国公民被劫持事件发生后,苏丹政府全力解救,并表示将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所有在苏中资企业的安全,避免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学习多年后回乡参加高考,很难适应家乡的考试要求,据悉,我国将出台允许这类考生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副局长侯建林表示,此次事故的原因是由于桃子沟煤矿涉嫌非法组织生产,在未批区域违规设置多个作业点造成的。

B.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许多植物无法在原生长地生存,正在向更高海拔“逃生”,以寻找新的栖息地。

C.当我们注重保护城市环境时,城市的容貌不仅变得更清洁,更漂亮,而且市民也变得更讲文明,更有素质。

D.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混日子过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凉茶市场两大品牌王老吉与加多宝为商标权的事闹得沸沸扬扬,通过法院、媒体互相诉求自己的利益,打起了口水仗。

B.很难忘在香港的生活,香港的机缘是那种聚沙成塔式的机缘,很多很多相遇积累起来,最后成就一宗。

C.可怕的饥饿,恐怖的瘟疫和残酷的杀身成仁的汪洋大盗,像无情的鞭子,抽打着差不多已经奄奄一息的农民。

D.即使是应社会之急需,书的著、编、译者也该焚膏继晷,争分夺秒地工作,避免可以避免的错误,使书高质量地完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走进马勒

王纪宴

2011年是奥地利作曲家和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逝世100周年,国际音乐界因而将这年命名为“马勒纪念年”。在中国,马勒年同样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精心策划了10场马勒系列音乐会,中国听众首次有如此多的机会通过聆听高水准的马勒作品,走近马勒,感悟马勒的精神世界,体会马勒音乐所表达的慰藉和振奋。

悲苦情,造就音乐大师

马勒的精神世界中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情愫,这与他出身于犹太人家庭有关。犹太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智慧的民族之一,也是多灾多难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颠沛流离,不断受到种族歧视和迫害。马勒作为犹太人后裔,以他出众的音乐才华和勤奋努力而成为执掌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欧洲顶级音乐机构的杰出人物,却始终忍受着各种保守势力的嫉恨和诋毁。他曾慨叹:“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家可归者。……在这个世界上,我是一个犹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个闯入者,不被任何地方接受。”

而当马勒由于现实世界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而最终皈依天主教时,他并未就此获得解脱,而成为了“犹太自我仇恨”意识的牺牲品。他的妻子阿尔玛曾说:“马勒最终信奉了天主教,但他仍是一个基督犹太人。这正是令他痛苦的一点。”这种无法摆脱的悲剧性羁绊,无疑是造成马勒音乐中忧虑不安、纷繁复杂的悲剧气质的原因之一。作曲家灵魂深处无尽的孤寂感、对心灵归宿的上下求索,这一切都通过技法高超的音乐语言得到倾诉。马勒经历的民族和个人苦难造就了他这位音乐家。

歌乐诗,与李白精神共鸣

马勒与同时代很多作曲家的不同还在于,这位浸润于德奥音乐传统的犹太人却对中国古诗词尤其是李白的诗篇产生了强烈精神共鸣。他在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中采用了李白、王维、孟浩然、钱起的诗篇作为歌词,虽然这些诗在转译过程中已变得面目全非。罗曼·罗兰曾指出,当我们继承过去的杰作时,“从来不是过去在我们内心再生,而是我们把自己的影子投在过去的杰作上”。马勒在《大地之歌》中从中国古诗而不是他更熟悉的欧洲文学中找到了与自己的心境契合的因素——对自然的体悟和热爱、慨叹人生的苦难以及尘世生命的短暂,而中国诗篇中对交友和宴饮之乐的歌颂,同样吸引着马勒,他借此表达悲观惆怅情愫以及极度的凄美之境。

歌、乐、诗以独特而内省的方式交融于马勒的所有作品中,共同吟唱出一个行将结束的时代的伟大主题:人类与自然、生命与死亡、理想与幻灭……这些触及人类终极关怀的深刻主题,强有力地激发出马勒的创作灵感与激情,促使他的音乐冲破了古典音乐的传统格局,以庞大而芜杂的结构、含糊隐晦的调性、色彩奇异的配器,汇聚成一种崭新的音乐语言,这种语言的复杂新颖注定需要时间迎来知音。

上巅峰,马勒时代来临

马勒在世时主要以指挥家而知名,而作为作曲家得到的承认则与马勒的成就以及他本人的期待相距甚远。乐评家们喜欢称他的篇幅宏大的交响曲为“超长的令人疲惫的交响曲”,有些听众则觉得马勒是“昂贵的二流货”。

1960年,在马勒诞辰百年之际,马勒的音乐迎来了复兴。马勒的交响曲和艺术歌曲日渐成为各地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伯恩斯坦等知名指挥家开始指挥录制马勒交响乐全集。而在半个世纪之后,在纪念马勒诞辰150周年和逝世100周年之际,马勒的复兴可谓达到历史性巅峰。人们开始意识到,马勒音乐中的人性内涵非常现代,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更贴近,因而,当代人比马勒的同代人更能够理解马勒。

除了悲剧内涵,马勒的音乐语汇在更宽广的范围内表现了人类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以及同外界的关系。沉重的阴霾与激烈的冲突、温暖抚慰的抒情、大自然沁人心脾的美,对于今日的人们不啻为理想的宣泄与抚慰剂。马勒生前曾悲凉而自信地断言:我的时代会来临。而今,正如指挥大师艾森巴赫所言:“马勒时代已真正来临——这意味着人们已能够理解其音乐中所传递的信息”。

(节选自201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篇虽在转译过程中已变得面目全非,但却对马勒的音乐成就直接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也可反观中国古诗伟大的艺术魅力。

B.马勒亲历的民族和个人苦难造就了他这位音乐家,而他对中国古诗词的灵活借用,也使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更多的与自己的心境相契合的因素。

C.马勒在世时虽是一位伟大的指挥家,但是当时人们给予他这一方面的认可却很有限,甚至有的听众觉得马勒是“昂贵的二流货”,这也与他对自己的期待相去甚远。

D.马勒的音乐交融着歌、乐、诗,吟唱出了触及人类终极关怀的伟大而深刻的主题,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与激情,冲破了古典音乐的传统格局。

E.“马勒纪念年”应该是“马勒时代来临”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原因是当代人比马勒的同代人更能够理解马勒音乐中的人性内涵,因此,马勒的复兴可谓达到了巅峰。

2.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马勒经历了怎样的民族和个人苦难,造就了他这位音乐家?(6分)

3.文章最后指挥大师艾森巴赫说:“马勒时代已真正来临――这意味着人们已能够理解其音乐中所传递的信息。”其中的“信息”指什么?请分条概括。(6分)

4.马勒的音乐作品在当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可,而在百年后迎来了复兴,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