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 ),宋代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

②箨,竹笋的壳皮。

1.请从词中找出四个最能表现春景的意象。(4分)

2.请从“情”和“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下阕。(3分)

 

1.清明细雨(清明雨),1分。  衔泥春燕(衔泥燕、筑巢燕、春燕),1分。新绿修篁(新绿篁、脱箨篁、脱箨修篁),1分。  褪花新杏(新杏、未酸新杏),1分。评分说明:共4分,每个1分,修饰语不可少,以符合“最能体现春”的要求。若仅有中心词,而无“最能体现春”的修饰语,如“细雨”“碧溪”“燕子”“修篁”“杏子”,则2个1分,4个2分,5个也是2分。 2.答案A以乐景衬悲情,(2分)用江南清明之美景来衬托作者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2分)【评分说明:术语1分;解说具体完整2分;运用“术语前,解说后”的格式,1分;共4分。】 答案B以乐景衬哀情,用江南新春美景来反衬作者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评分说明:术语1分;解说具体完整2分;运用“术语前,解说后”的格式,1分;共4分。】 答案C用江南清明之美景来衬托作者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评分说明:术语1分;解说具体完整2分;没有运用“术语前,解说后”的格式,0分;共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意象的考查。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句,根据题干上提示语言“春景”可找出符合春天特征的意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里的“情”指作者的思想情绪,欲望追求等;“景”指的作者之外的自然景物、事件、活动等。古典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以下常见的处理方式:触景生情、融情与景、情景交融。本题中[注]①朱敦儒(1081-1159 ),宋代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结合时代特点可得出景物虽美但故国不在的悲哀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

王莹

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书写推向极致。花风即唐宋风,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说牡丹,便是说唐人的大气与雍容。唐代文人热烈的吟咏诞生了不少流光溢彩的传世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人咏花,花映人,彼此间彰显着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共构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时代风神。

然而,由唐入宋,时运推移,文化国情发生巨大转变。理学大兴使得宋代文学精神趋向理性化和细密化,推崇气节、品格。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提高。在宋代士大夫优裕、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中,微小的梅花逐渐由自然存在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并打破了牡丹宠冠天下的局面,成为新一代“国花”。

由“尚牡丹”到“尚梅”,乃是社会习尚和文人心态的变化而引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可以说,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当时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梅花之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

林逋在咏梅文学史上的意义是划时代的。当他一旦把自己清旷、高洁、淡远的情怀投入梅花意象的时候,梅花意象就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格意趣和道德内涵,以清妙深幽的意志成为士大夫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或人格自许的极佳对应物,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梅花审美的全新格局。

作为唐宋国花的牡丹和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它们晋身之路既有直曲,气度也分豪与韵,这些都联系着它们迥异的命运。与梅花走向丰富的多元化意象内涵不同,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那就是作为大气雍容、荣华富贵的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为何它没有能够像梅花一样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呢?

首先牡丹意象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在民族记忆强大的恒定力的笼罩下,其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

其次,牡丹在盛唐之后无端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负载。“红颜祸水”和“败坏世风”两罪相加,使牡丹在人人赏识其国色天香的物态之美的同时,难免顾忌骂名。

第三,李唐王朝与赵宋王朝不同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亦在他们对国花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仅从自然地理而言,北地寒旱,宜牡丹而不宜梅,南土温湿适梅而不适牡丹。自然的选择也给人们的审美选择,提供着不同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对象。

李氏王朝凭藉军事实力,在马背上夺取了天下,有着浓重的质朴泥土气。王公权贵的喜尚和士人勃发的欢悦、社会大众的需求相契合,构成“牡丹”怒放的时代文化心理的场境。然而,这个场境因热闹而浮躁,由泛众化而蕴浅,使“牡丹”意象不得不在骨子里沾上唐代社会文化之“俗”。

相形之下,宋室帝王重文抑武,艺术素养普遍很高。宋代的文官政治,也使文士们的“雅”的审美选择、文化精神,成了社会文化中的官方主流。这种“雅”“俗” 之趣的分流,自然使牡丹降格于民间,使从六朝以来被文士欣赏的梅花不断被抬升。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禅代,在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变迁流异的复合作用下,也就成了一种自然而必然发生的事了。

然而梅花意象由于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却得以不断升华,成为“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意象由此获得了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之义。梅花意象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

1.下列说法不属于“牡丹在盛唐之后呈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牡丹意象的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

B.牡丹在盛唐之后无端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负载。

C.李唐王朝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在其对牡丹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

D.牡丹没能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源于《诗经》《楚辞》,到唐宋时期走向极致。

B.唐宋人崇尚牡丹和梅花,故花风即唐宋风。

C.牡丹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大气磅礴,彰显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唐代精神。

D.梅花经过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成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的象征。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牡丹与梅花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唐宋“国花”的转移,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B.牡丹与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牡丹意象内涵固定而单一,梅花的文化内涵则异常丰富。

C.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更替是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梅花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

B.《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被儒者定为“十三经”之一。

D.《左传》是一部历史名著,也是一部散文名著。朱彝尊评价说:“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祖,取道。                              既:在……之后,已经

B.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

C.诸侯之列。                        比:并,列

D.秦王复击轲,八创。    被:介词,表被动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陵:燕国地名

C.封之                      函:用匣子

D.人不敢于仵视                仵视:对着看,正眼看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东郑                                       封:封赏

B.君图之                                       唯:语气词,表希望

C.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D.失其所                                       与:结交,亲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