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孩子脖子卡在楼房窗台的防盗网上,吊...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孩子脖子卡在楼房窗台的防盗网上,吊在半空,摇摇欲坠。一个年轻人见状,身手敏捷地攀上下一层楼的窗台防盗网,用手托举住孩子,使孩子得救。

一位年轻母亲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接住了从高楼上掉下来的孩子,挽救了孩子的性命。

……

对这些勇于救人或者说是见死相救的人,你觉得应该把他们当英雄当道德模范看待还是当平常人看待?

要求:1、请就上述问题发表你的感想或看法,写一篇文章。

 2、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例文一 只道善行是平常 一个好心的年轻人托住快要掉下窗台的孩子,一位母亲双手接住即将凋零的生命。在我看来,这些见义勇为甚至冒死相救者只是平常人,我们不需要冠之英雄模范称号,顶礼膜拜。 杨绛先生曾说过,行善并不是为了名利或其它什么,只是出于人性的本能。是的,人之初,性本善。可以说每个人都拥有善心,或是善行。倘若将这些善行一味夸大,用世俗浑浊的眼光看待,善行便成了人们追名逐利的工具。我想,那行善的年轻人或是母亲,也不曾想过因自己本能的善举而扰乱正常的生活,受到所谓的瞻仰与膜拜吧! 对于行善者来说,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抱着一颗极其平常的心,去做理所当然的事。他们并不是什么英雄,也不是所谓的大人物,而世俗的人们却不断地向他们身上倾洒光环,为他们披上名利的外衣,却忽略了行善的本质。于是,所谓的英雄模范就这样诞生了,他们被肆意地炒作,他们成了各家媒体哄抢的“香饽饽”。善行,便成了人们追名逐利的利器。试想,再这样下去,善行能带给我们什么呢?金钱抑或名誉?善行善举,难道成为了变味的浮夸吗? 浙江一花甲老人于街头昏厥,一穿紫红色上衣的年轻女孩为其做人工呼吸将其救醒后悄然离去。事后人们找到女孩重金酬谢并想将她的事迹宣扬给更多人时,而女孩拒绝了。她说她不想做模范,因为她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我想,与其将女孩的事迹大肆宣扬,远远不如身体力行,用一颗平常心去行善。若是真心想行善,何必在乎那一点名利地位呢?日行一善,把善作为一种正能量传递下去,才能真正地让自己发光发热,给予世界以温暖或是安慰,而不是披上冰冷的外衣,用荣耀遮住柔软的羽毛。 只道善心是平常。最完美的祷告,应该是“主啊,求你帮助我有力量去帮助别人”。最精彩的结局便是:即便我们是平常人,也尽我们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惟愿善心是平常! 例文二 为英雄鼓掌 他冒死托起命悬一线的孩子,她拼命接住危在旦夕的生命。这些见义勇为之士用行为来感动中国,他们用炽热的心来温暖芸芸众生。我们为之鼓掌,因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七堇年曾说:“人生如路,须从荒芜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每个人都不甘于平庸,如果做好事的人永远被看做和我们一样的草根,又有谁会长期坚守如初?只有让他们走进繁华的风景,来认可他们的行动,促成穿花拂叶般的社会风气,才会给这个躁动的社会带来更多的英雄,奏响华丽的乐章。 “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应该与他人分享。”这是中国首善陈光标说的,由于人们对他善举的认可,他才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中国慈善事业中来。他把全部资产50亿裸捐给社会,他说“关注弱势群体是每个有良知的人的责任,这份责任不是负担而是快乐,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这就是做人的最大快乐”。正是人们为他鼓掌,对他肯定,才让陈光标用无数爱的星光点缀了静谧的天宇。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这些被一代代中国人奉为圭臬的信条,如今的境遇实在尴尬。在六朝古都南京发生的轰动一时的“彭宇案”,救助者反遭受助者投诉而被判赔偿,助人英雄反受到冷漠与歧视。这样的境遇怎不让英雄望而却步? 无独有偶,2011年1月9日,仍然是闹市,道德再次遭遇“滑铁卢”。又是一位跌倒的老人,这次却没有了“彭宇”的挺身而出。因为没有了鼓掌者,丢失了认可者,真善美就会被世俗的泥沙埋没,民族道德躲藏在被风遗忘的角落中不知所踪! 所以,请不要吝惜你的赞美,请为英雄鼓掌! 克罗齐说:“真理的发现,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为之震颤。”郭明义的爱心是“当代雷锋”的身影重现;杨艾菁的慈善接力——“戒指”换“校舍”使童话在生活中上演。对英雄的肯定,为英雄鼓掌,才能给祖国一片廓清的明天! 驱使马儿向前奔跑的不仅仅是鞭子,还有前面绿茵茵的草地。为英雄鼓掌,让掌声雷动!惟如此,英雄才会在善举之路上愈行愈远! 请记住,他们是英雄! 【解析】 试题分析:这则材料作文,要求“就上述问题发表你的感想或看法,写一篇文章”,虽然后面提示“文体不限”,但“就上述问题发表你的感想或看法”而言,显然只能写成议论文或议论类散文的形式。 审读材料,确立文章的立意是十分重要的。这个材料前面的两个人物事迹有相似的地方:“年轻人”和“年轻母亲”都做出了善举,都是“勇于救人或者说是见死相救的人”。对于他们的行为,材料后面提示可以把他们当做英雄,也可以把他们当做平常人,两种观点都可以言之成理,当然也可以辩证思考,认为他们的行为既是英雄,同时也可以说他们是平常人。在写作时,结合自己确定的观点,再联系实际阐发观点。总之,要言之有理,观点有新意,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4分)

2.这幅漫画的主旨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6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近日,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吃晚饭时,全家人都围在了桌前,看到儿孙满堂,两位老人自然很高兴,张先生的爷爷一时高兴也喝了点酒。老人屡次想和孙子孙女们交流,但孩子们却并不在意,只顾着低头玩手机,老人开始不高兴了。看大家都不和他说话,老人说了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说完之后摔了眼前的一个盘子,生气地回了房。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花秘史

刘旸

1611年的圣诞节,穷困潦倒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徜徉街头。这位皇家科学家很是沮丧,已经好几个月没发薪水的他正绞尽脑汁思考如何给朋友送上一份礼物。他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仰天长叹:“啊,上帝!除了雪花之外,还能送什么呢?”

雪花当然无法相送,这位天才的科学家却突发奇想:他决心写一篇关于雪花形状的文章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朋友。于是这篇题为《论六角形雪花》的论文问世。400年来,每当我们提到雪花研究,都会首推这篇诞生于贫寒与友情的学术论文。

天文学家的观察毕竟不拘小节。20年后,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才第一次详细描述了雪花的外形。和开普勒一样,这位科学巨人的观察也仅限于肉眼观察。不过,他的眼光非比寻常。除了不同形态的六边形,他还记录了极其罕见的带帽冰棱柱和十二面体结构的雪花。

在观察笔记中,笛卡尔赞叹道:“完美的六边形啊!边是如此直,夹角是如此相等,粗手笨脚的人类简直没戏……我绝对想象不出来,这些完全对称的六角小精灵如何在自由的空气与狂躁的风中悠闲地降生。咦,或许正是风神信手令小精灵在云朵上下翻飞,并在那里托住了它们轻盈的身躯;使它们来得及左顾右盼,遵照自然固有秩序的启蒙,把自己琢磨成六片棱角的模样!

时光机继续运转,1885年1月15日的暴风雪中,本特利拍到了第一张雪花的显微镜照片。这种“雪花微距照”产生于冰天雪地中一架连了显微镜的相机匣子。后来,他发表文章说:“虽然给雪花拍照是细致活儿,但并不困难。困难之处就在于,这项工作必须在零下温度中完成,并且需要身体暴露在严寒中。”此后的数十年中,这位“雪花晶体摄影师”拍下了5000多幅雪花照片,其中每一片都不尽相同。

雪花的研究后浪推前浪,如今的雪花人当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肯尼思·利伯布雷赫特。这位物理学家让雪花落在一个收集板上,然后仔细观察,从中找出有趣的样本。他发现,最完美的雪花晶体往往出现在风力小的小雪天,那时的天气特别寒冷。为此,他经常到寒冷的北方地区去等待降雪。

除六边形雪花之外,奇特的三角形雪花是大自然中普遍的雪花结晶形式。为揭开这个谜团,利伯布雷赫特及其合作者在实验室中模拟与自然降雪相似的条件以制造雪花,同时记录下各种不同形状的雪花晶体。

最后的结果表明,其实一些三角形雪花晶体仍然拥有六个边,之所以看上去是三角形,是因为它们是由三长三短的六条边构成的。

利伯布雷赫特指出,在雪花从天降落的过程中,微小的尘埃颗粒等杂质会造成雪花的某个边缘产生倾侧。在风的作用下,向下倾侧的边缘会生长得更快,从而形成三角形。一旦三角形开始形成,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雪花在之后继续下降的过程中,即使再遭遇颠簸碰撞,也会继续维持这一形态,直至降落地面。

2006年,利伯布雷赫特的雪花照片被做成邮票,飘到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那些永远不下雪的角落。

如今,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可以导致巨型雪花形成的大气条件,这对气候研究非常重要。据说,吉尼斯纪录的最大雪花是在美国蒙大拿州遭遇一次暴雪时出现的。当地一个农场工人表示,这种雪花比牛奶平底锅还要大,直径大约有38厘米。遗憾的是,找不到相关证据能够支持他的说法。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本文列举了多位科学家对雪花奥秘的研究情况,请分点概括科学家们对雪花奥秘做了什么探索。(4分)

2.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语言特色。(5分)

3.文章中,本特利说:“虽然给雪花拍照是细致活儿,但并不困难。困难之处就在于,这项工作必须在零下温度中完成,并且需要身体暴露在严寒中。”而他为了拍出更多的雪花照片,最终在寒冷中感染肺炎去世,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本特利的经历带给你的感悟。(6分)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夜出诊

(美)比利·罗斯

夜,大雪飘飞。将近晚上九点的时候,医生正在家里看书,电话铃响了。

“请找凡艾克医生。”

“我就是。”医生回答。过了一会儿,凡艾克听到话筒里传来另一个人的声音:“我是兰福斯医院的黑顿医生。我们刚接到一个男孩,他的脑袋被子弹打中了,现在非常衰弱,也许活不长了。我们得马上给他动手术,可是你知道,我不是外科医生。”

“我这儿离格兰福斯90多公里,恐怕——”凡艾克犹豫了一下,“对了,你请过马萨医生没有?他就在你们镇上。”

“我们去过电话,他今天碰巧外出了。”黑顿答道,“那孩子伤情危重,他是自个儿玩弄火枪时不小心出事的。”

“哦!可怜的孩子。无论如何,我会尽快赶到你们医院。现在正下着雪,大概十二点我就可以赶到。”

“请慢,凡艾克医生。还有一点我得告诉你,孩子家很穷,我想他们不会给你多少报酬。”

“这没有什么。”凡艾克说完,挂上电话,几分钟后便驾着他分期付款买来的小汽车出发了。

崭新的小汽车在雪地里艰难地行驶。刚到郊外,车前突然窜出一个身穿黑大衣的男人,凡艾克急忙刹车。车未停稳,那男人已经敏捷地打开车门钻了进来。

“请你马上下车!”男人低声命令道,“我有枪。”

“我是医生,”凡艾克很镇静,“我现在要赶去抢救一个情况危急的——”

“别废话!”裹着破旧黑大衣的人粗鲁地打断他的话,“你赶快下去,别惹我生气。”

凡艾克被迫下了车,眼看着车子飞驶而去。他在雪地里站了好一会儿,愣愣地看到大雪把车轮印重新覆盖后,才猛地清醒过来,急忙到附近寻找人家。用了将近半个小时,他才在一户人家找到电话,联系了一辆出租车。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辆出租车终于来到了。凡艾克立即钻进汽车,催促司机全速前进。

凌晨一点多,凡艾克到了格兰福斯医院。黑顿医生早在医院门口等着了,不过他的神情已经不是那么着急了。

“我已经想尽了办法,”凡艾克气喘吁吁,直搓着冰冷的双手,“可是有人在半路上截住了我,抢走了我的车。黑顿医生,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谢谢你!凡艾克医生。我知道你已经竭尽全力了。”黑顿拍拍对方身上的雪花,“孩子一小时前死了。”

两位医生走到候诊室门口。凡艾克倏地惊呆了:门边的长凳上,坐着一个裹着破旧黑大衣的男人,头深深地埋在两只手掌中。听见有人来,他抬起头,目光呆滞。突然,他像发现了什么,死死盯着凡艾克。

“亨尼汉先生,”黑顿指着凡艾克,对那男人说,“他就是我请来的凡艾克医生。他本想赶来抢救孩子,可惜中途被歹徒抢走了汽车,所以迟到了。他已经尽了全力,可惜还是晚了。”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三百篇》)

1.黑顿医生在介绍孩子受伤的原因时说“他是自个儿玩弄火枪时不小心出事的”,请分析这一细节有何作用?(4分)

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凡艾克”这一人物形象。(5分)

3.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

各种艺术之间是相通的,而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则更为接近。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誉为“姊妹艺术”。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创作都基于人们要亲近自然的愿望与需求。人类的祖先本是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之中的,但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需要,人类群居的场所,逐渐离开了森林原野,形成了“城市”。城市里日益增加的建筑物,长期拥挤、喧嚣、繁忙的都市生活,使厌倦的人们产生了亲近自然的愿望。然而郊游活动不可能过于频繁,一些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更难常往。山水画又毕竟只是一张平面观赏的图画,只可“神游”。古代的达官贵人,为了更真切地感受自然气息,欣赏自然美景,便不满足于“纸上观景”了。他们挖湖堆山,栽树植竹,养花种草,使经过提炼加工的自然山水景观再现于立体的三维空间中,这就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其主旨,因而注重“外师造化”,向自然界的真山真水学习,用摹拟自然的表现手法达到再现自然的目的。我国古代山水画大师石涛就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要求艺术家要广泛地游览,搜集自然佳景,为山水画的创作打下基础。我国园林史上最负盛名的造园大师之一、明代的计成自述他“……性好搜奇……每宗游燕及楚”。他自少年时就广游博览,观察自然山水景观,搜集造园的素材。再如元代画师倪瓒,取法于常熟虞山的岩层石理结构,制造了山水画皴法中的折带皴。而古代造园师学习虞山岩层结构后,形成了黄石假山的堆叠法。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的艺术特征也具有许多共同点。中国山水画讲求神韵,不仅要写实,更要入情写意;而中国园林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之中”。二者追求的艺术境界是一致的。中国园林造园,注重使用隔景、抑景、漏景、夹景等艺术手法,使空间分隔,景物遮掩,似露又藏,似隔又通。这和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性也是一致的。这里所表现的正是“含蓄美”。中国园林以自然为美,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也不修剪,但却安排得疏密有致,高低有情。而中国山水画也讲究气韵生动,布局洒脱自然而忌讳刻板、规则。中国山水画对画面的虚实处理,提出“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是以虚实相生,疏密相用,绘事乃成”的重要观点。而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空间的虚实变化与对比:山色与水景,石岩与山洞,驳岸石与水洞,墙体与门窗洞……都是虚实构造的实例。

另外,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都十分注重借助文学形式来增强自己的艺术感染力。中国山水画中题写诗歌赋于其上者,屡见不鲜。这些题词很有讲究,不仅能使画的“诗情”更加浓郁,而且会让画的意境更加深远。在中国园林中,各景区的题名、赋额、楹联,更是绝不可少的。如《红楼梦》中所论“佑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被誉为“姊妹艺术”,是因为它们的创作风格完全相同。

B.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创作要反映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与需求。

C.中国园林造园中景物遮掩,似露又藏,似隔又通,这与中国山水画表现的含蓄美是一致的。

D.中国园林艺术 “外师造化”,向自然界的真山真水学习,再现了自然。

E.中国园林比中国山水画更注重借助文学形式表情达意。

2.下列说法,不属于中国园林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需要,人类群居的场所,逐渐离开了森林原野,形成了“城市”,长期的都市生活使人们想亲近自然。

B.长期拥挤、喧嚣、繁忙的都市生活,使厌倦的人们产生了亲近自然的愿望。然而郊游活动不可能过于频繁,一些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更难常住。

C.山水画毕竟只是一张平面观赏的图画,只可神游。人们为了更真切地感受自然信息,欣赏自然美景,便不满足于“纸上观景”了。

D.人们挖湖堆山,栽树植竹,养花种草,使经过提炼加工的自然山水景观再现于立体的三维空间中。

3.中国园林创作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4.请就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姊妹艺术”的某个相似点,联想其他的某种艺术(如戏剧、书法、舞蹈、音乐、诗词等),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各种艺术之间是相通的”这句话的理解。 (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