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医家微博为什么这样红 记者 唐闻佳 “于老师,曾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医家微博为什么这样红

记者  唐闻佳

 “于老师,曾有朋友说,如果媳妇要从医生和护士里选,选医生不选护士,您怎么看?”

“选对的女人,不选对的职业。”

这个“于老师”不是于丹,而是于莺,北京协和医院一名普通急诊科医生,但如今关注她的人,不仅爱问她养生之道、医学常识,还会向她讨教“人生哲学”。

于莺走红网络并非孤例。这一年,微博势力不断壮大,成为拥有3亿多用户、日发2亿多条信息的新型传播平台。期间,一批医生开通微博,并很快成为“微博红人”。强大的网络热情,与现实中略显紧张的医患关系反差强烈。

开微博“自说自话”

这一年,越来越多的医生加入微博大军,起初他们就是“自说自话”,评论、转发者也多是同事、同学。渐渐地,这些记录医院工作轶事的微博,点击量开始飙升。

一日,于莺所在的急诊科讨论分诊制度,她在微博上记录道:“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分诊,在系统界面上显示为红,黄,绿。病情危重的小红人马上进抢救室,没生命危险的小绿人,比如感冒、发烧、肚子疼的排队等着看,病情较重的小黄人由护士领着优先插队看。护士代表说了:万一遇上个特别不讲理的小绿人,直接把我打成小红人,我倒先进抢救室了!”

微博发出数小时后,收获800多条评论。有同行评论:“分诊是件头疼的事情,每个来急诊的人都觉得自己急,实际上有多半跟急诊无关……”;也有网友担心,“如果小绿人排队,一直有小黄人插队,那么几天下来,小绿人是不是会变成小红人啊?”“这样还算合理,只希望不要有太多的关系户由绿人变成红人”……在就医问题上,大家似乎都有很多话要说,医患双方在一个新平台上开始了新的互动。   

打假派与科普派

杰西是一本国外健康杂志的编辑,平日喜欢搜集“养生之道”,又苦于无处求证,如今她只要搜到吃不准的健康咨询就会@“咄咄劈人李清晨”(@,微博用语,即转发)。根据微博信息介绍,身为外科医生的“咄咄劈人李清晨”言辞犀利,属于医生微博中的“打假派”。

12月24日,他写的是:“小儿生长痛的发生可能与钙、磷代谢、骨密度、肢体过度使用、痛阈值减低、骨骼生长及精神因素等等有关——总之还没搞清楚,毫不意外的,这个病也是中医药的重灾区……我在门诊遇到这类患儿,不给任何处置,直接打发回家。在这个问题上,不要迷信任何专家。多给孩子一点儿关爱,告诉孩子屁事没有就行了。”

“根据日常接诊,医生会敏锐地发现某个时期集中的‘流行病’,上微博消除病人和家属的相关就诊误区,是许多医生微博的特点,也是他们受到老百姓追捧的原因。”杰西说。

相比李清晨,以语言幽默著称的于莺也时不时会发送“科普”信息。她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在微博中发些科普消息,实为工作中接触太多比较震撼的案例,“能够避免的意外还是有必要科普的。”

注意到网络民意,目前有更多的医生抢滩微博。“这是抢占舆论阵地,医生不发言,倒让马悦凌、张悟本之流有了可乘之机。”沪上一个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生告诉记者。

“恕不接受网上看病”

在医生看来,微博140字的空间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目前,许多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中,科室里医生集体开微博的不在少数,他们互相“关注”,形成一个强大的信息交互圈,并由此形成一群忠实的粉丝。

记者从沪上三甲医院了解到,医院对医生开微博的总体态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对”,而有部分科室是鼓励医生开微博的。一种新的担心出现了,有人分析,医生微博有几个阶段:从一开始医生“自娱自乐”,到之后的“科普与打假”,到现在网络到一定人气后,许多病人纷纷在网上向医生“求诊”。“仅凭病人几句话描述,医生就此做一番指点,是很危险的!”

目前,一些医生表示恕不接受网上看病。11月25日,于莺在微博上“申明”:“任何疾病的咨询、问诊,甚至挂号的要求,一律拒绝。临床是需要看患者的,否则就是骗人!”她的同事、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羽在简介中直言:“微博科普不看病”。                          (载自《文汇报》2011-12-27)

1.文章用网友请教于莺如何选媳妇作为开头,请谈谈此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

2.根据文意,医生微博中打假派与科普派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5分)

3.根据文意,探究本报道的写作意图。请分点简要回答。(6分)

 

1.①话题切近生活,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吸引读者兴趣。②反映医家微博“红”的程度,引出下文的内容。 2.①民众爱了解养生之道、医学常识。注意到网络民意,有更多的医生抢滩微博,抢占舆论阵地。医生发言,才不易让马悦凌、张悟本之流有可乘之机来宣传伪医学知识,实现医学上的打假。②根据日常接诊,医生会敏锐地发现某个时期集中的“流行病”,上微博消除病人和家属的相关就诊误区。有必要科普,以避免能够避免的意外。 3.①客观(真实)反映医家微博“红”的状况。②提倡有良知有专业素养的医生写微博打假、作科普,满足民众的需求。③消除民众对医生的一些误解,缓解现实中的医患紧张关系。 【评分说明】(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及文体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在内容上,要从医家微博走红的角度来分析;在结构上,要从网友请教于莺如何选媳妇来引出下文内容的角度分析;在文体上,可从通俗贴近生活的话题,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角度作答。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找到打假派和科普派相关的语段,从中找出与打架和科普相关的提示性语句,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如从民众爱了解养生之道、医学常识的角度,医生发言来避免那些宣传伪医学知识的角度,还要从上微博消除病人和家属的相关就诊误区这些角度来分析作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新闻报道的写作意图和背景,答题时,可以先分析报道的客观真实现象,然后再从这种客观现象的作用,报道的效果和目的等方面进行探究。如真实的反映医家微博“红”的现状;医家开微博,对打假和科普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报道,还可以让患者和医生加深理解,起到缓解紧张关系的的作用; 考点: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生命是优美的圆

吴霜

从此后,每年的春天对我来说都非同一般,因为那和我挚爱的父亲母亲的完美生命相关。

春天又降临了,是一场湿漉漉的雨滴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春天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季节,象征了年轻、向上,象征生命的更新换代。这或许就是父亲母亲选择初春时节离去的原因。

六年前,母亲在四月的时候飞向天堂。五年后同一时节,父亲也追随母亲而去。在他们离开这世界之前,作为女儿,我一直厮守在他们身边。无论父亲抑或母亲,他们的脸上始终充溢着一种微笑,眼神里始终有的是对生活的感激。

父母亲一直都是热爱生活的人,这种热爱充溢着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壮丽色彩。母亲新凤霞临终时七十二岁,肤色白皙、声调柔美,在她做客的常州宾馆里为热爱她的观众作画,她画了那么多大幅整张的寿桃、牡丹,人家满意,她也欣然。即便是后来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尽管失语,却一直目光炯炯,见到每个来看望他的人,都高兴地点头、拱手致意。父亲吴祖光八十六岁告别生命,去世前几天我为他做寿,推着轮椅走在石子路上,我看见他面色红润,指着一个从身边跑过去的孩子,不断地笑着向我示意,他是在说:看,这孩子跑得多好,玩得多好!在寿宴上,除了父亲,满桌都是晚辈,大家欢笑着向他贺寿。父亲手举一杯红酒,开心地笑,然后一点点地抿,那是一瓶十年以上的干红,遵从医嘱,父亲晚年常喝的一种酒。

过去,我从来不懂,有一天,生活会给你带来如此的缺失感,每天生活在身边的父母亲会突然间就永远地不见了,一种你生活在其中的熟悉了几十年的氛围刹那间消失了,无影无踪,再也不能复还。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只是,我们这个充满记忆的生命种群,在一个生命结束的时候,经常不愿接受现实而已。

然而,这却给我的感官带来了一种奇妙的现象,那就是活动的物体离开以后从静止的存在中上升出来的一种美感。因此母亲用过的拐杖,父亲常坐过的书桌,母亲的大批手稿,父亲和母亲合作的书画作品,甚至父亲从楼下那个叫“明珠”的小商场里买来的小扫把和小簸箕都奇迹般地生出一种静止的美。这些物件使我的头脑前所未有的活跃,往事清晰如洗,活灵活现。无形的生命游移在静止的物体之间,只能感悟却不可触摸。我心里纳闷,怎么会有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又怎么会这样美?

父母亲离开的时候,春风吹散了浮土,天空展现出清丽的深蓝色,树枝的顶端泛起青绿,干了一冬的土地变得潮湿……沉睡的世界开始复苏,到处充满一种勃勃的朝气。

因此,父亲和母亲的离去没有让人感到撕心裂肺的悲伤。生命的完美是这样被凸显出来的,生时给人带来美感,死时还是如此。就像一幅美仑美奂的图画,浓墨淡彩,从始至终,每个线条都玲珑,每抹颜色都精致。

死亡怎么会有这样的作用?美丽得震颤了人的心灵。

美丽发生在父母亲死亡来临以后。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词汇来描述这种感觉,一直是我在梦中都试图解答的题目。

生命应该用一个优美的圆来表示,起点和终点在最后关头完美相接,生命的图画才完整。你知道,一个人是无法设计自己的死亡的。即便可以,也只能在宗教故事中,在小说电影中体现。可是这一次,是我在现实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虽然无可解释却无法拒绝。

所以说,完美的生命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死亡。从此后,每年的春天对我来说都非同一般,因为那和我挚爱的父亲母亲的完美生命相关。于是,春天又一次地变成了怀念。没有忧伤,只有无比的依恋。

1.作者抓住了哪几个细节来刻画父亲对生活的热爱?请分点概述。(4分)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在开头两个自然段里紧扣“春天”来写?(5分)

3.面对父母亲的离去,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是优美的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走出书斋的阅读

凸凹

依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我感到,生活本身比书籍的世界要丰富多了,如果读书幽闭了我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个体生命的局限性,是人们选择阅读的原动力。人的心灵,是开在路口的客栈,谁愿进来谁进来。这种对事物的多样性追求,才使生命绚烂激越起来。所以,读书应该使心灵达到更开阔、更开朗的境界,营造一种无限的容量,即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而这种敏感却在读书人那里悄然丢失了。何以至此,盖因在长期的读书生活中,过于眷恋一种思想,导致思维方式的固化。把书籍伦理当成了现实的生活伦理。厮熟的书斋环境,培植了阅读者的生活惯性和生命惰性。

读书的功利性追求,使读书人根本地忽视了阅读过程中应享有的乐趣。于是,在这暗淡的读书生活面前,根本的选择,就是抛掉书本,到远离书斋的旷野,去倾听风声。纪德在《地粮》一书中说:“抛掉我的书吧,不要在这书中寻求满足;也不要以为别人能帮你找到--这种念头正是你的奇耻大辱:假如我为你找到食品,你会反而不饿了;假如我为你铺好床铺,你会反而不困了……抛掉我这本书吧,须知对待生活有千姿百态,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去寻找你独特的生活方式吧,别人能做得跟你同样好的事情,你就不必去做;别人能写得跟你同样好的文章,你就不必去写。凡是你感到自身独具、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要急切而又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

这里的含义是深刻的,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对一种思想的眷恋,就意味着对其他的一切的放弃。而这其他一切却是大量的,往往比所眷恋的更有价值、更可取。因此,智性的读书人,应该像智慧的爱者不贪恋对美色的占有一样,对思想也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占有。同时,对已有思想的迷执,正是独立思考能力丧失的前提,也正是独创价值消亡的深层根源。如果这还不能让读书人醒悟,那么,反对思想多元、主张文化霸权的人,往往是读书人这一事实,也应让偏执的阅读者警醒了。

不用讳言,读书人是对书籍伦理有过分嗜好的人。所谓书籍伦理,就是书本中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所以,读书人与市井人的分野,就在于读书人对事物的判断,有形而上的既定判断;而在市井人那里,除了生存的智慧,不再有别的智慧。因此,在突发的生活事件面前,普通人往往有比读书人更灵活的“变通”能力,他们生活得更灵动、更有生气,也更有力量。

有人问纪德:“伦理能增加你的乐趣吗?”

“不能,”纪德回答说:“只会证明我的乐趣是正当的。”

那么,书籍伦理的直接作用,就是使人长期处在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考虑之中,犹豫踯躅,弄得筋疲力尽,最后确信,只有干脆一动不动,才不会犯错误。

在生存原则是首要的原则、甚至是唯一的原则的现实面前,在不容分说的生活洪流面前,书籍伦理显得多么苍白,书生的面孔显得多么柔弱。他们是孱头,而不是强者,他们是最先倒下的人。书本把他们害了!再说读书人拥以自负的书斋。书斋就像专门培养庸人的太过于幸福的家庭--封闭的窝,关闭的门,怕人分享幸福的占有,自以为是的自我感觉。发黄的册页遮挡了读书人的目光,使他忘记了门外的原野也正为他敞开着更为博大的胸怀;被书香麻痹了的心灵,使他无力做一番字纸外的畅想和憧憬。正像生活在幸福家庭的人,幽禁于妻子、孩子之中一样,读书人生命最美好的部分被幽禁于书本。也正像家庭把伟岸的丈夫奴役为庸夫,书本也把智者奴役成腐儒。腐儒是什么是与自然、社会和生气格格不入的边缘人,是离开书本就不能发出生命之音的人。

纪德说:“我憎恶家园、家庭,我憎恶人寻求安歇的所有地方,也憎恶持久的感情、爱的忠贞以及对各种观念的迷恋--一切损害我主持正义的东西。”

所以,读书人有理由憎恶书斋,幽闭了生命的处所,疏离了社稷民生的所在,非但倾听不到生命因受到生活的创击而发出的人性的呐喊,更不会听到正义的讼辞。

走出书斋吧。

美的东西一旦超过了我们的渴求,就弱化了在我们心中的价值;过于魇饱的阅读,会淡化读书的生命乐趣。我们应该时常到市井上走走,不仅是因为,生活的给予与教化大于书本,也因为对书本的暂时疏离,会找回久已不尝的对阅读的“饥饿感”---因为饥饿,才有渴望,才有被满足之后的酣畅醉意。

到了这般天地,书才真正融入读书人的生命之中;读书生活已远离了功利,成为一种天伦之乐。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读书人如果过于眷恋一种思想,导致思维方式的固化,就不可能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B.书斋的空间有限,光线也比较暗淡,读书人要有选择地抛掉书本,到远离书斋的旷野,去倾听风声。

C.对已有思想的迷执,正是独立思考能力丧失的前提,也正是独到价值消亡的深层根源,这是让读书人醒悟的原因之一。

D.由于读书人嗜好书籍中苍白的伦理,所以,读书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总是不如市井之人。

E.读书人过分嗜好书籍伦理,疏离了社稷民生的所在,不但失去了读书的价值;也失去了读书的乐趣。

2. 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理解恰当的一项(3分)

A.读书应该使心灵达到更开阔、更开朗的境界,营造一种无限的容量,即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B.个体生命的局限性,是人们选择阅读的原动力。如果读书幽闭了我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

C.智性的读书人,应该像智慧的爱者不贪恋对美色的占有一样,对思想也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占有。

D.因为生活的给予与转化大于书本,我们应该走出书斋,离开书本,走入市井,这才是读书的一种天伦之乐。

3.作者引用纪德《地粮》中的话,目的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4.请你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怎样的阅读才是“走出书斋的阅读”?(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

2.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   (《陈情表》)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南柯子·忆旧

【宋】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4分)

2.这首词主要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这样认为的依据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5分)

李密,字令伯,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再婚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有造诣。④安乐公:蜀汉灭亡后,魏封蜀皇帝刘禅为安乐公。⑤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B.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C.后刘终,服阕    服阕:服丧期满 D.慈父见背     见背:背弃我(指死去)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士有名,不虚然哉        二虫又何知    

B.常望内转,朝廷无援      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

C.密祖母年高              司隶密在县清慎

D.后卒家                  州司临门,急星火

3.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3分)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              ②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④门衰祚薄

⑤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⑥后刘终,服阕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3分)

                                                                           

②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4分)

                                                                         

                                                                           

③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