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题。(8分)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1.此曲前八句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2.“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4分)
课内文段阅读:请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24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七)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八)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十三)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九)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三十五)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三)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张》十)
1.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是( ) (4分)
A.退而省其私 吾日三省吾身
B.学则不固 奢则不逊,俭则固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回虽不敏,请事诸语矣
D.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克己复礼为仁
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 (4分)
A.其不可者拒之 生而知之者,上也
B.于人何所不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D.学则不固 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3.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嘉善而矜不能”的“善”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无友不如己者 B.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C.不耻下问 D.贤贤易色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4分)
A.异乎吾所闻 B.非也,予一以贯之 C.其何以行之哉 D.莫我知也夫
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每小题4分)
(1)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翻译:
(2)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翻译: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呢?
①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②这样才能进入它的意境。
③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已无须赘言,这里只讲讲戏曲的鉴赏。
④而在读剧本的时候,眼前不但没有布景,而且没有演员,所见到的只是纸上的文字。
⑤那山山水水,千军万马,都要由观众自己去想象。
⑥读者要借助这些文字想象出舞台的情景,让死的文字一个个活起来,变成一些生动的场景。
⑦中国戏曲的表演有很强的虚拟性,乘车荡舟,骑马作战,叩门登楼,各种各样的动作都是由赏通过虚拟的方式加以表现,舞台上并没有真实的布景。
A.①②③⑤⑦④⑥ B.①③⑦⑤④⑥② C.③①⑤②⑦④⑥ D.③⑦④⑤⑥①②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B.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C.有研究表明,熊胆并非不可替代的特效药,没有哪种病必须用熊胆治疗,使用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也同样可以达到治愈好的效果。
D.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
下列横线处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B.讲话也好,写文章也罢,绝不能自恃聪明,居高临下,口若悬河,但就是缺少老百姓的语言,缺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
C.前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先写他们的不期而遇,通过叙述揭示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D.沉浮IT行业八年之久,筚路蓝缕,终于换来了今日的辉煌,他的公司如今已经具备了让别人追赶的实力。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亢旱(kàng) 延宕(dàng) 埋怨(mái) 繁文缛节(rù)
B.阡陌(mò) 阴霾(mái) 吮吸(yǔn) 阿(ē)谀献媚
C.蟊贼(máo) 罪愆(qiān) 缱绻(juǎn) 湛湛青天(zhàn)
D.变徴(zhǐ) 弥补(mí) 提防(dī) 前合后偃(y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