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中国的工程座右铭可以概括为“非大规模不为”。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大坝和最广阔的高速铁路网络。现在,它正在建设地球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其中第一条线路在2013年投入使用。
南水北调工程将水从季风多发、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到缺水的、蓬勃发展的北方工业城市。于今年投入使用的东线,将长江水引到沿海省份。这条1467公里长的运河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初步能够每年输送880万兆升的水,足以灌满2.8万艘巨型油轮。未来,它将最终扩容至每年输送1480万兆升。
运河东线主要是建立在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之上的,其中一些线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运河内的水大多为非流动状态,这就可以托起装满运往北方的粮食的驳船。当新的东线投入运行,它将采用34个抽水站调水,功率达到366兆瓦。水泵将在中段将水流推向逐渐上升的地形,然后到达黄河运河隧道,之后水流会随重力完成其余的路程。
据中国水利部介绍,东线的总成本预计将达到85亿美元,其中包括25亿美元的水处理设施。这些设施是必要的,因为运河会穿过一些工业区和人口稠密地区,而水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东线可能带来的影响还包括南方水资源的短缺、对长江流域的损害,以及北方的高水价(由于该项目的巨大开支)。然而,水利部还未以任何形式发布相关的成本效益分析,而工程下一阶段的实施正在推进。
该工程将水调往北京和天津的中线可能将在2014年完成。据水利部介绍,这条运河将再耗资370亿美元,用于扩建水库并安置34.5万居民。西部的第三条即最后一条线路将从西藏高原调水,但据报道,中国政府已经推迟了这条存在技术挑战和诸多争议的线路。
(选自《科技纵览》2013年第1期)
1.南水北调工程巨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5分)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怎样才能发挥持久性的作用。(5分)
3.最近,有专家学者积极主张并正在准备将京杭大运河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对此,你是否同意?为什么?(5分)
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性格暴躁,但粗中有细。请简述一个能表现他粗中有细的故事。(4分)
(2)下列《茶馆》中的经典台词分别出自什么人之口?反映了说话人什么样的个性特点?(6分)
①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②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③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个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红楼梦》中,两次写到黛玉葬花。第一次林黛玉葬花时,与贾宝玉共读《会真记》,表达对爱情的渴望;第二次林黛玉葬花时,以《葬花吟》表达心中的悲苦。
B.《家》描写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形象。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觉慧,血气方刚,敢爱敢恨;丫环鸣凤,心灵纯洁,但性情刚烈。
C.《边城》在创作上融合了古典抒情诗歌和游记散文的艺术要素,加上笔调舒缓,语言古朴,遂形成了一种抒情、优美、古雅、忧郁的艺术风格。
D.象征手法的运用是《老人与海》最大的特色。老人是整个人类的美好象征;“鲨鱼”“狮子”是充斥于人类社会中邪恶势力的象征;大海象征人生的搏斗场,是人类社会的剪影。
E.葛朗台在弥留之际,以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从而送了他的命。这一典型的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了他对于宗教的至死不渝的虔诚。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10分)
耆卿词,善于铺叙,羁旅行役,尤属擅长。然意境不高,思路微左,全失温韦忠厚之意。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己。”此论陋极。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选自[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1.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2.耆卿,即北宋词人 ;温韦,是 和韦庄的合称。(2分)
3.“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 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农夫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农夫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四处寻找的农夫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南方都市报》记者(以下简称“南都”):你最近在香港出了一本《莫言了不起》,你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关注莫言?
刘再复:1986年读了他的《透明的红萝卜》。这部中篇写得太好、太动人了!我被它深深打动。因为作家主体的感觉太敏锐、太丰富,才能发现这种在极艰难的环境中又极顽强生存着的生命现象,并用充满色彩的语言塑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形象。
南都:(1)
刘再复:莫言的作品,我之所以“几乎每部都读”,不是因为他的“水平”超群,而是因为他的作品带给我无穷尽的阅读“至乐”。读一读莫言的喜剧性作品,就会开怀大笑。林语堂在世时提倡幽默,可惜他未能遇到莫言。而我与莫言相逢了,这真是幸运。
我第一次读《红高粱家族》,觉得语言没有《透明的红萝卜》那么精美,但仍然震撼我。而且让我意识到,莫言在进行“颠覆性写作”:颠覆权力叙事,颠覆官方的历史叙事,颠覆教科书的惯性叙事。多年后我读《丰乳肥臀》,更觉得莫言通过宏大叙事在“解构”历史,颠覆历史,即用人性的历史解构“阶级性”历史。
南都:你对莫言的第一印象如何?
刘再复:他在科罗拉多大学作讲演,第一句话就是“在座的刘再复先生就是我的老师”,其坦率与真诚一下子就打动了我。之后我和妻子把东亚系的一些老师和同学请来,听莫言讲故事。他讲的几乎全是饥饿的故事。离开美国前我送他一顶牛仔帽。因为他在我的心目中,也是一个胆识过人的牛仔。
南都:(2)
刘再复:荒诞喜剧与荒诞小说在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中确实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但说他属于西方荒诞文学谱系未必精当。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也可能受马尔克斯的影响,但直接师法的还是蒲松龄的“狐幻现实主义”。蒲松龄创造了中国的短篇小说的巅峰。莫言很聪明,就在山东的土地上找到自己天才的老师。莫言没有“贵远贱近”的弱点。
南都:莫言这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否与其作品魔幻性得到西方世界的承认有关?
刘再复:莫言在我心目中他是天才,为我们的方块字争得巨大的光荣,他的获奖是我们母亲语言的胜利,方块字写作的胜利,仓颉造字的胜利。
南都:那你如何看待莫言获奖?莫言获奖对中国当代文学有什么影响?
刘再复:诺贝尔文学奖由于各种原因与条件,它变成一个世界公认的权威性大奖,一旦得奖,它便产生巨大的普世性效应。聂鲁达与马尔克斯、略萨的获奖,整个拉丁美洲文学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提高了,至少是影响了我的阅读心理。莫言作品本就被翻译成二三十种文字,获奖后可能还会翻一倍。因此,莫言获奖肯定会提高中国当代文学整体在世界上的地位,会吸引更多种族、更多国家、更多心灵、更多语言来关注中国文学。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美国作家获奖,美国人不会太兴奋,但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则会为自己的同胞获奖而骄傲。1998年葡萄牙的霍塞·萨拉马戈获奖,尽管他一直站在共产主义立场反对政府,但总统、总理一听到他获奖的消息,就立即声明说,现在我们要放下分歧,共同庆祝葡萄牙语的胜利。葡萄牙政府领导人毕竟有文化,他们知道自己的同胞获奖是一件大事,是关系到葡萄牙语能否骄傲地自立于世界之林(至少不被西班牙语吞并)的大喜事。
(选自《南方都市报》2013年5月10日,有改动)
1.刘再复先生认为莫言作品有哪些特点?(6分)
2.请根据谈话内容,从记者的角度补写出(1)(2)两处的问题。(6分)
3.为什么说莫言获奖“是我们母亲语言的胜利,方块字写作的胜利,仓颉造字的胜利”?(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