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3分)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引进:召集。 B.单车屏徒从 屏:使……退避。
C.有短朱熹者 短:诋毁,指摘。 D.大抵穷理以致其知 穷:穷困,穷厄。
2.下面句子中关于加点虚词的用法与意义,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⑴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 ⑵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平生为文凡一百卷 ⑷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⑴⑵相同,⑶⑷也相同。 B.⑴⑵不同,⑶⑷相同 。
C.⑴⑵不同,⑶⑷也不同。 D.⑴⑵相同,⑶⑷不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朱熹“政事可观”和“为学成就”的一组是( )(2分)
A.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箪瓢屡空,晏如也
B.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大抵穷理以致其知
C.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D.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所著书皆行于世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对孝道的认识。
B.朱熹非常注重教育。政务繁忙之余,他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只身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认为圣贤思想学说的错误很严重,于是他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3分)
译文: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分)
译文: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林冲照管草料场,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这反映了他性格中细心.缜密的一面。
B.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上有很多的“套子”,他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是因为恐惧变革而逃避发展变化的社会。
C.归田后,陶渊明农忙时参加农事,农闲时乘兴出游,心情愉悦乐观,但也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
D.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他想象出一个“逍遥”的至高境界,这是一种胸怀大志、无所畏惧的人生境界。
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B.①访风景于崇阿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①而彼且奚适也 ②复驾言兮焉求
D.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稚子候门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襟三江而带五湖
A.眄庭柯以怡颜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悦亲戚之情话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之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鹏之徙于南冥也
B.奚 —— 乐夫天命复奚疑 奚以知其然也
C.以 —— 木欣欣以向荣 家叔以余贫苦
D.而 —— 觉今是而昨非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适莽苍者(往) 而征一国(夺取)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称赞)
B.生生所资(凭借) 三径就荒(接近) 审容膝之易安(明白)
C.家君作宰(县令) 气凌彭泽之樽(超过) 穷且益坚(贫穷)
D.决起而飞(快速的样子) 小大之辩(变化) 恶乎待哉(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