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实欲携其徒           贰:离间        B.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C.安石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        D.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2.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2分) (     )

①自是外户不闭   ②巩先期区处猝集     ③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④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 而食有余      ⑤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⑥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觉得非常不平。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曾巩疏远了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2)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1.C 2.D 3.C 4.①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②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解析】 1. 试题分析:轻:以… …为轻,轻视。根据前句“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可以推断出“轻”为“看轻”的意思。解答类似题目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推敲。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④是仁政带来的结果。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就本题来说,一定要看清楚要求中问的是“措施”。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根据原文“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可知“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觉得非常不平”错。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暴诛亟敛”理解为“横征暴敛”,“堪”理解为“忍受”;第二句中“文学行义”根据语境理解为“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以”解释为“因为”。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各2分)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分)

 译: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分)

 译:                                                                 

③诏书切峻,责臣逋慢(2分)

 译: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字(8分,各1分)

①心远役  惮:                   ②气彭泽之樽         凌:        

③不名节  矜:                  ④臣洗马           除:          

⑤形影相    吊                     ⑥北海虽,扶摇可接   赊:         

⑦彼且恶乎哉  待                   ⑧舸舰津             弥: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各1分)

1.                        ,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悦亲戚之情话,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木欣欣以向荣,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6.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8.臣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9.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10.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 门虽设常关   ② 举世誉之不加劝

B.① 登东皋舒啸   ②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① 背泰山     ② 徐公不君之美也

D.① 既自以心形役  ② 有鸟焉,其名

 

查看答案

下列“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      )(2分)

例句:鹏徙于南冥也

A.悟已往不谏       B.二虫又何知

C.悦亲戚情话       D.胡为乎遑遑欲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