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距离可以是时间的、空间的,也可以是物质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距离可以是时间的、空间的,也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距离是变化的,有天涯咫尺,亦有咫尺天涯;有千年一瞬,亦有一日三秋。而这种变化,折射着历史、现实、人心的变化。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试题分析:话题的限制越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就越大,标题的字越少,词语的外延也就越大。实际写作时我们必须对话题加以限制,做到宽题窄写,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距离,有时间,空间方面的距离,也有心灵,情感方面的距离,还有精神,物质方面的距离。有人说,距离可以产生美,也有人说,距离可以产生隔阂……那么你又怎样想请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切入提示: 1.从距离的外延着笔,联系现实,可以写出各种各样的距离, 如:差生(冠华作文网)与优生之间的距离,应试教育桎梏下师生之间的距离,不能相互理解的父子之间的距离,不拍不跑不送的下级与上级之间的距离,无收入须 赡养的老人和儿媳之间的距离,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上下左右邻里之间的距离,未出名的爬格者与编辑之间的距离,奔驰宝马与徒步自行车之间的距离,发达 的东部地区与贫穷的西部地区之间的距离…… 2.从距离的作用着笔,既可写距离产生美,也可写距离产生隔阂;既可写距离可以促进交通,通讯的发展,也可写距离可以阻碍物质,文化的交流。 3.从距离产生的原因着笔,比如分析邻里之间产生距离的原因,可以列举:拜金主义盛行,人情观念淡漠,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电视网络的发展客观上造成人们不太注重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这是《南方周末》为宣传自己而作的一幅广告宣传图片,请你根据这幅图片补写一句立意鲜明、符合该报纸定位的广告语(不超过6个字),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解读这则广告词的内涵。(4分)

广告词:《南方周末》,

内涵: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请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一个单句为“网络水军”下定义(4分)

“网络水军”大都是隐藏身份的网民,大都“穿马甲”和雇佣者交易,其活动难以掌控。版主把主帖发出去后,获得广大“网民”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件,所有网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用大批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人民日报》曾发表题为“谨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误导舆论”的署名文章,批评“网络水军”制造“民意病毒”,指出“民意病毒”利用和裹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民意表达的健康肌体。

网络水军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答。(4分)

近日,香港明星黄秋生发微博称,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字(繁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华夏文明在内地已死。这条短短的微博,随即引起轩然大波。关于汉字的“繁简之争”,再次成为网民热议的焦点之一。无独有偶,冯小刚也曾发微薄称,繁体字“亲”的右边有“见”,“爱”的中间有“心”。后经简化,“親愛”二字变成现在的“亲”不“见”,“爱”无“心”,这不是文化的灾难,是民族的灾难。

针对汉字的“繁简之争”,试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位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拔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桠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商商量量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在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点上了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奏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⑧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啄破了黎明,一刹时乡村沐浴着七彩云霞,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在欣赏一幅画,像听到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一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一个花朵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很久不舍得离去。自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⑨花墙,当我想起这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在春天,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儿女。在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枚枚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前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⑩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惟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⑾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篱笆青青,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⑿我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选自《散文》2010年第4期)

1.下列关于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第1段,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仿佛也感受到了篱笆墙的慈爱与温馨,撩拨起思念亲人的情绪,引起读者的共鸣。

B.第7段,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繁花掩映的木篱笆给母性乡村带来的优雅感与含蓄美。

C.第10段,作者以土墙的厚重、砖墙的高大冷漠衬托篱笆墙,突出了篱笆墙的青细柔长和温情等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

D.这篇文章物象丰富,精美如画,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先写了不同时间的篱笆美景,然后又从三种不同种类的篱笆之美去描写。

E.泥土是有芳香的,亦如作者华丽的文辞;村庄是有情韵的,又亦如作者多情的心灵。当所有情感与泥土与村庄结缘,这就不是一个”震撼”就可以概括的。

2.本文描写很有特色,运用了一系列的表达技巧,请以第8段为例加以分析。(4分)

3.请分析文章为什么以“篱笆青青”为题。(4分)          

4.最后一段说“我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试探究其中的含义。(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                    。 (屈原《离骚》)

2.知不可乎骤得,                      。 (苏轼《赤壁赋》)

3.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4.久在樊笼里,                        。 (陶渊明《归园田居》)

5.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6.何以解忧?                          。 (曹操《短歌行》)   

7.                          ,靡有朝矣。 (《诗经·氓》)

8.桑之落矣,                          。  (《诗经·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