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大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马 语 莫言 ⑴像一把粗大的...

大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马 语

莫言

⑴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猛然惊醒。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阳光灿烂,照耀着那堵枯黄的土墙,一只毛羽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颈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一探身就可以触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只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沉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闻名乡里的老马。

⑵“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它脖子上热乎乎的温度让我心潮起伏,热泪滚滚,我的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摸那些鸡,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⑶我端详着这个很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⑷我曾经多少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然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为它轰赶吸它鲜血的牛虻,它冰冷无情,连一点谢意都不表示,宛如一尊石头雕像。我多少次对着临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着它的光荣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子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的眼睛是怎样瞎的,无人告诉我。我多少次猜测它瞎眼的经过,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马啊马,亲爱的马,告诉我,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把你啄瞎的吗?——任我千遍万遍地问,你不回答。

⑸“我现在回答你。”马说。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悚,令我如闻天籁。马说:

⑹“日本国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恋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完美,为了惩罚,为了逃避,为了占有……是心甘情愿地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我知道你对他们不感兴趣,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分明是让这个话题勾起了它的无限辛酸的往事。我期待着,我知道在这种时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马说:

⑺“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用烧红的烙铁打印记时的痛苦至今还记忆犹新。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折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着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⑻“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⑼“不,我瞎了……”马说着,调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马语”为题,开篇写到乡村中的鸡和牛,意在突出“我”与马的亲近与对马的好奇。

B.文中写曾经的军马现在为生产队驾辕,表现了“我”对马遭受不公正待遇而大材小用的愤慨。

C.马的“盲目”成为文章内在的线索,贯穿全文,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引出一匹军马传奇的经历。

D.第⑹段通过“马语”引入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回忆无限辛酸往事时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E.结尾“我”对马装瞎的反应,表现了“我”追求真相与正义的品格,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达到高潮。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马”的形象特点。(6分)

3.以第⑷段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5分)

 

1.A、C 2.[答案要点] ①坚强刚毅 ②深沉静默,宠辱不惊 ③有自尊和对军马的独特的见解 ④有对于自己信念坚守与执着 ⑤有不从流俗的品性 3.[答案要点示例] 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马的深沉、宽厚、冷峻、沉静等性格特点。 ②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将“我”执着地想要探究马为何盲目的心愿表达得非常恳切。 ③运用了人称的变化,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便于与马对话交流,使文章的情感性 得到增强。 【解析】 1. 试题分析:B“对马遭受不公正待遇而大材小用的愤慨”于文无据。D“引入故事”与“回忆无限辛酸往事时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之间不存在“说明”关系,“生动形象”更无从谈起。E“追求真相与正义的品格”无由得出;“我”的反应也未“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达到高潮”[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项2分]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评分标准:本题6分。任选其中3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形象特点”概括,1分;结合作品简析,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结论,能自圆其说,酌情赋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语言特点题型的答题要领: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不孤立地仅从局部去抓文章的语言特色;②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总特色”下,体会文章语言的客观化、个性化、情感化、细节化、深刻化是如何在一篇文章中构成和谐的完美的整体的;④仔细推敲文章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尤其是含义深刻的语句。另外还有掌握常见的语言特点类型。[评分标准:本题5分。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语言运用手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语言要表现什么,1分,语言如何表现,2分);“运用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发现,视其自圆其说程度酌情赋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要求创立于两千多年前的二十四节气,至今依旧能与各地气候一一对应,既苛刻也不符合自然之本。首先,当时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其次,不同纬度、高度,沿海还是内陆等等,都是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所以诗人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才会写下这样的诗句:“           【甲】               。”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有天文、气象、物候的根据。所谓天文,即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将太阳从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设为起点,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360度,一回归年,正好为24个节气。因此24个节气,准确反映了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也准确反映了四季的变化。其中8个节气的名称,春秋“两分”,冬夏“两至”,春夏秋冬“四立”,就是这样确立的。而其余节气,则围绕如何指导农事而定。当时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看天吃饭,于是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气温变化,如大暑、小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了降水情况,如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时机,如小满、芒种;还反映了物候现象,如惊蛰。当基本的气候现象、规律被二十四节气描绘、总结出来、成为阴历的补充后,农民即可依历而行。不过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有差异,东西各不同,根据什么调整呢?物候。动植物、生物是最好的老师,它们会随气候、气温的变化,而有相应表现。花开、燕来、蝉蜕壳,都有时间表。陆游诗里对此有点睛之句:“       【乙】          ”。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中国人善于遵从自然之令,来调整生产生活。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传承,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如“     【丙】               ”。柿子有润燥止咳的作用,因此霜降吃柿子防感冒一说,并非无稽之谈。只是传到后来,被神话了。其实其本意是:在特定的季节吃相应的食物,效果最佳。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不违背天时,是中国人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的体现。与此相似的习俗,可谓林林总总。诸如立春吃春卷,立秋贴秋膘。

一年365天,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也不再是机械、冰冷的阿拉伯数字,每过15天,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被更换一回,那是鸟飞鱼跃,绿满窗前,天心月圆。我想起杜甫的诗:“     【丁】            倘若没有二十四节气,杜甫也就无感而生了吧。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已不很明显,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二十四节气?是相信它是灵丹妙药,还是视其为糟粕?

( 取材于《中华遗产》2010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都是围绕着如何指导农事确定的。

B.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依据是基本的物候现象及其规律。

C.遵循二十四节气来规范、指导生活已成为一种文化。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体现。

2.根据下列各句内容,请分别选择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4分)

①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正盛开。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甲】          【乙】          【丙】         【丁】          

3.对于二十四节气,文中结尾提到“是相信它是灵丹妙药,还是视其为糟粕”的思考,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5分)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共7分)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许浑,晚唐诗人,久居江苏镇江。 ②汀洲,水中沙洲,江南地区常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着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笔触低沉,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

B.颔联寓意深远,以形象化的勾画,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C.颈联虚实结合,以山雨降至时眼前实景叠合秦苑、汉宫等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D.尾联对行人的嘱托,是劝告友人不要沉溺往事,要学眼前东流的渭水,顺其自然。

2.诗开篇即言“愁”,结合全诗来看,作者写了哪些“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3.“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是诗文含蓄表达的一种方法。上面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便具有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这种手法在古代诗句中颇为常见,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请任选一个含有言外之意的古诗文名句(除“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外),分析其本意及言外之意。(200字左右)(12分)

 

查看答案

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李密  《陈情表》)

2.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  《归园田居》)

3.而渔,溪深而鱼肥;                      。   (欧阳修  《醉翁亭记》)

4.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受下赏的条件是:                  

5.轼《定风波》中,写自己雨中从容淡定地行走于林间的词句是:                

6.《书愤》一诗中以诸葛亮的典故明志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汝 独 不 闻 邪 昔 者 海 鸟 止 于 鲁 郊 鲁 侯 御 而 觞 之 于 庙 奏 九 韶 以 为 乐 具 太 牢 以 为 膳 鸟 乃 眩 视 忧 悲 不 敢 食 一 脔 不 敢 饮 一 杯 三 日 而 死 此 以 己 养 养 鸟 也 非 以 鸟 养 养 鸟 也。

(取材于《庄子·至乐》)

 

查看答案

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帝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败,以元龟;二,进善人,共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受谗言,朕能守勿失,亦欲史氏不能书吾恶也。”

于时皇子虽幼,皆外任都督、刺史,遂良谏曰:“昔二汉以郡国参治,杂用周制。今州县率仿秦法,而皇子孺年并任刺史,陛下诚以至亲扞四方。虽,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后敦遣。惟陛下省察。”帝嘉纳。

西突厥寇西州,帝曰:“往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子弟,不用计,乃今悔之。”帝于寝宫侧别置院居太子,遂良谏,以为“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宜许太子间还东宫,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帝从其言。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叹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尽诚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毋忧。”因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坐事出同州刺史。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进拜尚书右仆射。

 (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元龟:可作为借鉴的往事。②有:或许。③ 攰:guì疲乏。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起居:皇帝的言行

B.臣谓皇子未冠者                  未冠:尚未冠名

C.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        懿德:美好的德行

D.因命遂良草诏                    草诏:起草诏书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监前代成败,以元龟               坐事出同州刺史

B.朕能守勿失                       无忌、遂良在,毋忧

C.虽,刺史,民之师帅也             养成德器,审堪临州,后敦遣

D.不用计,乃今悔之                 太子仁孝,尽诚辅之

3.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世南死,无与(之)论书者

B.遂良独论(其)所出

C.臣职载(于)笔,君举必书

D.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诸)京师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起初,褚遂良是由于书法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而得到唐太宗青睐的。

B.褚遂良负责“起居录”敢于坚持原则,使唐太宗不得不奉公守法。

C.褚遂良作为谏官,遇事勇于进言规劝,他的意见大多被皇帝采纳。

D.唐太宗病危时把太子托付给褚遂良等人,希望他们尽心辅佐太子。

5.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

②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