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何为“小确幸”?口渴的时候,手边正好有一瓶水;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前进得最快;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你正在想念的人……这些就是生活中尽管微小但确实令很多人感到幸福的东西。

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例文  “小确幸”无处不在 有的人总是眉头紧锁,这一锁,便也关闭了通往身边“小确幸”的大门;有的人总是步履匆匆,这一匆匆,便也就任指缝间的“小确幸”匆匆而逝。因此,他们总抱怨命运的悲惨与凄苦,悲叹为何幸福的阳光总不能洒入自己的心房,殊不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那些微小但确实令我们感到幸福的事物无处不在,只是他们隐匿了身形,躲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小确幸”就藏在那瓦砾之中,石缝之间,融化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景中。伴着霭霭的薄雾、惺忪的睡眼,嗅那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带来第一缕清香,混合着草籽与泥土的芬芳,听那清脆的鸟啼声划破天际,虽不似那杜鹃啼血猿哀鸣,也不像那莺声燕语般婉转撩人,但已足以感万物生长之灵动的气息。此时,一股微弱但幸福的小溪便将淌遍周身,体会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惬意。我们也便会惊喜于自然的多彩与美好,心灵与万物一起得到净化。这样微妙的陶醉其间哪能不值得我们感到幸福? 太白诗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小确幸”就隐身于墨香之间,徜徉在与名人先哲的交流之中。烦闷么?与青莲居士同酌花间美酒,共游神秘莫测的天姥山;浮躁么?品陶潜斟的一壶菊花茶,在南山下共看云卷云舒、日出日落;孤独么?携春香与杜丽娘共赏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到牡丹亭去寻梦。有这么多古人智者为伴,有何愁不能找到“小确幸”呢?更何况,与古书哲人为侣,本身就是一种小幸福。 有歌这样唱到: 每一天睁开眼看你和阳光都在,那就是我要的未来。生活中的我们也许不倾国、不倾城、平淡而普通,但却拥有三五亲朋,永远守候在我们需要的彼岸,为我们提供避风港,时时给予我们亲情的温暖;生活中的我们也许不能呼风唤雨、前呼后拥,但却拥有一两个知己,无需多言也彼此心灵相通,给予我们被人理解的感动;生活中的我们也许不能事事顺利,有求必应,但却能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拼搏去尽力完成自己的梦想,给予我们机会证明自己的成功。这样的小感动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当有一天我们回忆往昔的时候,想起每一天的天空都很高很清澈,从头到脚趾都很快乐,想起一生平凡快乐,谁能说这样人生不幸福呢? 不论是在自然世界,还是徜徉于书本的海洋,亦或是平庸的生活在世上,随处可见令我们热泪盈眶的“小确幸”。正是它们,让我们一次次舒展眉头,放慢匆匆的步履,感谢生活,感恩生命的美好。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写话题作文,要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和范围,从而准确的立意。本话题是“小确幸”基本内涵是1、“小”不大也,2、“确”实实在在也,3、“幸“,幸福也,快乐也。它们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当我们逐一将这些“小确幸”拾起的时候,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快乐!话题的暗示性极强,那就是肯定。其立意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考虑 幸福不是抽象、遥远的。她切切实实存在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只有我们有一颗感受幸福的心,我们时时刻刻都是幸福的。 幸福不是空洞的理想她存在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领略到,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拟题既要涵盖主题,又要考虑统领材料。 本文最好通过几则材料来表现主题,也可以通过一件完整的事来表现主题, 一定要注意材料要充实,切忌空洞。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马 语

莫言

⑴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猛然惊醒。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阳光灿烂,照耀着那堵枯黄的土墙,一只毛羽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颈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一探身就可以触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只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沉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闻名乡里的老马。

⑵“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它脖子上热乎乎的温度让我心潮起伏,热泪滚滚,我的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摸那些鸡,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⑶我端详着这个很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⑷我曾经多少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然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为它轰赶吸它鲜血的牛虻,它冰冷无情,连一点谢意都不表示,宛如一尊石头雕像。我多少次对着临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着它的光荣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子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的眼睛是怎样瞎的,无人告诉我。我多少次猜测它瞎眼的经过,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马啊马,亲爱的马,告诉我,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把你啄瞎的吗?——任我千遍万遍地问,你不回答。

⑸“我现在回答你。”马说。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悚,令我如闻天籁。马说:

⑹“日本国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恋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完美,为了惩罚,为了逃避,为了占有……是心甘情愿地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我知道你对他们不感兴趣,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分明是让这个话题勾起了它的无限辛酸的往事。我期待着,我知道在这种时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马说:

⑺“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用烧红的烙铁打印记时的痛苦至今还记忆犹新。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折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着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⑻“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⑼“不,我瞎了……”马说着,调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马语”为题,开篇写到乡村中的鸡和牛,意在突出“我”与马的亲近与对马的好奇。

B.文中写曾经的军马现在为生产队驾辕,表现了“我”对马遭受不公正待遇而大材小用的愤慨。

C.马的“盲目”成为文章内在的线索,贯穿全文,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引出一匹军马传奇的经历。

D.第⑹段通过“马语”引入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回忆无限辛酸往事时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E.结尾“我”对马装瞎的反应,表现了“我”追求真相与正义的品格,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达到高潮。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马”的形象特点。(6分)

3.以第⑷段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5分)

 

查看答案

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要求创立于两千多年前的二十四节气,至今依旧能与各地气候一一对应,既苛刻也不符合自然之本。首先,当时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其次,不同纬度、高度,沿海还是内陆等等,都是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所以诗人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才会写下这样的诗句:“           【甲】               。”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有天文、气象、物候的根据。所谓天文,即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将太阳从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设为起点,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360度,一回归年,正好为24个节气。因此24个节气,准确反映了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也准确反映了四季的变化。其中8个节气的名称,春秋“两分”,冬夏“两至”,春夏秋冬“四立”,就是这样确立的。而其余节气,则围绕如何指导农事而定。当时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看天吃饭,于是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气温变化,如大暑、小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了降水情况,如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时机,如小满、芒种;还反映了物候现象,如惊蛰。当基本的气候现象、规律被二十四节气描绘、总结出来、成为阴历的补充后,农民即可依历而行。不过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有差异,东西各不同,根据什么调整呢?物候。动植物、生物是最好的老师,它们会随气候、气温的变化,而有相应表现。花开、燕来、蝉蜕壳,都有时间表。陆游诗里对此有点睛之句:“       【乙】          ”。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中国人善于遵从自然之令,来调整生产生活。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传承,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如“     【丙】               ”。柿子有润燥止咳的作用,因此霜降吃柿子防感冒一说,并非无稽之谈。只是传到后来,被神话了。其实其本意是:在特定的季节吃相应的食物,效果最佳。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不违背天时,是中国人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的体现。与此相似的习俗,可谓林林总总。诸如立春吃春卷,立秋贴秋膘。

一年365天,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也不再是机械、冰冷的阿拉伯数字,每过15天,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被更换一回,那是鸟飞鱼跃,绿满窗前,天心月圆。我想起杜甫的诗:“     【丁】            倘若没有二十四节气,杜甫也就无感而生了吧。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已不很明显,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二十四节气?是相信它是灵丹妙药,还是视其为糟粕?

( 取材于《中华遗产》2010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都是围绕着如何指导农事确定的。

B.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依据是基本的物候现象及其规律。

C.遵循二十四节气来规范、指导生活已成为一种文化。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体现。

2.根据下列各句内容,请分别选择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4分)

①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正盛开。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甲】          【乙】          【丙】         【丁】          

3.对于二十四节气,文中结尾提到“是相信它是灵丹妙药,还是视其为糟粕”的思考,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5分)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共7分)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许浑,晚唐诗人,久居江苏镇江。 ②汀洲,水中沙洲,江南地区常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着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笔触低沉,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

B.颔联寓意深远,以形象化的勾画,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C.颈联虚实结合,以山雨降至时眼前实景叠合秦苑、汉宫等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D.尾联对行人的嘱托,是劝告友人不要沉溺往事,要学眼前东流的渭水,顺其自然。

2.诗开篇即言“愁”,结合全诗来看,作者写了哪些“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3.“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是诗文含蓄表达的一种方法。上面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便具有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这种手法在古代诗句中颇为常见,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请任选一个含有言外之意的古诗文名句(除“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外),分析其本意及言外之意。(200字左右)(12分)

 

查看答案

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李密  《陈情表》)

2.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  《归园田居》)

3.而渔,溪深而鱼肥;                      。   (欧阳修  《醉翁亭记》)

4.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受下赏的条件是:                  

5.轼《定风波》中,写自己雨中从容淡定地行走于林间的词句是:                

6.《书愤》一诗中以诸葛亮的典故明志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汝 独 不 闻 邪 昔 者 海 鸟 止 于 鲁 郊 鲁 侯 御 而 觞 之 于 庙 奏 九 韶 以 为 乐 具 太 牢 以 为 膳 鸟 乃 眩 视 忧 悲 不 敢 食 一 脔 不 敢 饮 一 杯 三 日 而 死 此 以 己 养 养 鸟 也 非 以 鸟 养 养 鸟 也。

(取材于《庄子·至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