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

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屈原《离骚》)

(2)土地平旷, 。(陶渊明《桃花源记》)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6)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7)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 (李清照《声声慢》)

(8) ,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1)余独好修以为常(2)屋舍俨然(3)一觞一咏(4)征蓬出汉塞(5)弃掷逦迤(6)料峭春风吹酒醒(7)如今有谁堪摘(8)小楫轻舟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名篇默写,尤其要注意由于音近和形近造成的字形混用。本题中易错的地方有:“常”误作“长”;“俨”误作“严”;“蓬”误作“篷”;“楫”误作“揖”。此外“觞”字并非常用字,考生也易出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

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重修醉翁、丰乐亭记

[明]叶向高

醉翁、丰乐二亭,皆以欧阳文忠故闻于天下。余三过滁阳,皆未成游。甲辰之冬,仲山林先生太仆寺闻余道滁甚喜,治具余于丰乐。诘朝游醉翁,放于琅琊觞。于是生平之所心艳神往,以为不了之愿者,至是而始偿。顾其山水涸,求所谓林壑之美,蔚然而深秀者,差不逮干。所闻亭之翼然者,寝以颓;酿泉之潺然者,寝以淹塞而不治也。心窃叹之。州守卢君方谋修葺而未竟。

其明年,余复至留都,仲山先生则以书告余日: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吾视其途径甚殊,其若堂若阁若祠,无不饰者。其泉之翳郁者,浚而加香,护以周垣,毋使滓秽矣。其梅之手植于文忠者,若增芳妍。其池之环亭者,疏泉注之,毋使虞涸。又周为石栏,可倚而临池且望梅。其循池东折复南而为皆春亭,业已久圮,则砌而之,旁之日“山高水清”。又决池水环之,复注为半池,如块如钩,疏而为涧,可以流觞矣。凡此皆守君之画也。公帑民间,不费一钱,凡此皆守君之捐也。夫吾与子之游,于今半载耳,而景象之异,至于如此。吾恨不得与子载酒其间,共赏今日之胜,愿吾子记之。

余惟知自元祜以前,琅琊之山川寂寥无闻,至文忠而始著。自文忠以后,琅琊之山川虽著,久而渐以废,至今日而始复。计其时世,皆当国家熙隆,久道化成之日。方宋之盛,滁介江淮,舟车商贾之所不至。而今日之滁则南北冠盖之所经,其民困征发,而失其本业,萧条穷苦,无以为生。为长吏者亦日奔走逢迎,束带于腰,经营厨传之不暇,而暇及于山水之乐,又使其民从之游而乐乎?盖其时势之不同,有如此者,守君日夜孜孜拊循其疲民而与之休息,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而守君因得以其暇隙,搜访名贤之故迹而复其旧观,使滁之人伛偻提携而往游者,几若文忠之盛。以今昔,其难易不十倍哉。而文忠为守,虽日以苍颜白发颓然于两亭之间,不闻其时有如林先生者,以一代名流从容览眺,以增山水之胜,是尤守君之可自诧于文忠者也。

(选自明万历《滁阳志》,有删节)

[注]①诘朝,同“诘旦”,即平明,清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治具余于丰乐饮:饮酒

B.顾其山水涸童:光秃

C.则砌而之新:翻新

D.以今昔,其难易不十倍哉程:衡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放于琅琊觞 若不阙秦,将取之

B.护以周垣 臣死不避

C.可倚而临池且望梅 其闻道亦先乎吾

D.其民困征发 而君幸赵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曾经三过滁阳都未能完成游览琅琊二亭的心愿,等到有机会游览时,发现欧阳修。 描绘的各种景象已不存在。

B.滁阳太守亲自筹划主持修复琅琊山各处景观,使醉翁亭和丰乐亭焕然一新,修复这两座亭的费用都是太守捐献的。

C.琅琊山因欧阳修名扬天下,其扬名之时都处在国运昌盛之时;滁阳地理位置特殊,历来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

D.文章对当时的滁阳太守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认为在当时复杂困难的局面下,时任太守甚至比欧阳修做的还要好。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5分)

译文:

(2)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5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美学认为,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知识体系),而是向人们打开(呈现)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这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意味和情感的世界,这就是“美”与“真”的统一。这个“真”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这就是王夫之说的“如所存而显之”,“显现真实”,就是显现存在的本来面貌。这也就是杜夫海纳说的“灿烂的感性”,就是以情感性质的形式揭示世界的意义,是感性与意义的内在统一。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在理论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心”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这里的“心”并非被动的、反映论的“意识”或“主观”,而是具有巨大能动作用的意义生发机制。心的作用,就是赋予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以各种各样的意义。这些意义之中也涵盖了“美”的判断,离开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天地万物就没有意义,就不能成为关。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突出强调了意义的丰富性对于审美活动的价值,其实质是恢复创造性的“心”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受中国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都十分重视精神的层面,重视心灵的作用。宗白华强调中国艺术是一个虚灵世界,是一个“永恒的灵的空间”,强调中国艺术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的本身”;他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中国的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的一面,并且与《易》象相联系,更多地体验“器”的非物质化的一面,与“道”可以契合的一面。中国艺术家追求“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作品显示一种形而上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所以宗白华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说过,中国艺术常常有一种“哲学的美”,中国艺术常常包含一种形而上的意味。一些西方汉学家特别喜欢把中国艺术从“物”的层面去考证和分析,这种考证和分析当然很有价值,但他们中间有的人在这么做的时候,常常抽走中国艺术的精神的层面、审美的层面,抽走宗白华所强调的虚灵化的层面。在他们那里,中国艺术不再是“永恒的灵的空间”。这样,他们的研究,实际上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的价值。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突出了审美与人生、审美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价值追求的密切联系。艺术的本体之所以是“意象”,艺术活动之所以是意象创造活动,就是因为它可以照亮人生,照亮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从而引导人们去努力提升自已的人生境界,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选自叶朗《追求照亮生活的艺术之光》,有删改)

1.与“意象世界”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意象世界是一个完整并且有意蕴的情景交融的感性世界。

B.意象世界是一个充满意味和情感的人与万物相融的世界。

C.意象世界是一个美与真相统一的能显现真实的感性世界。

D.意象世界是一个感性与意义相统一而更偏重情感的世界。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作用的观点人手,阐明了意象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而指出杜夫海纳所说的“灿烂的感性”是受到了意象理论的影响。

B.第二段紧承上文,指出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心”的能动作用,其目的在于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C.第三段首先指出中国美学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然后指出西方汉学家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价值的错误理解,最后介绍宗白华在这方面的论述。

D.第四段在前三段论述意象理论内涵、特点和影响的基础上,最后阐明意象理论可以引导人们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离不开“心”的能动作用,如果离开了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美就在天地万物之间不复存在了。

B.中国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特别值得重视,它使得中国艺术成为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之一。

C.西方汉学家都喜欢把中国艺术从“物”的层面去考证和分析,完全否定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价值。

D.因为艺术活动可以不断地去创造意象,所以艺术才得以照亮人生,照亮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假如你观察山涧里一派激流的水,除了你感叹“逝者如斯夫”之外,你也可以见到涧内种种东西应付水流的方法,是很不一致的。树叶,草根,落花,是完全跟水走的,可以算第一种。大一些的东西,例如石块,大树的老根,无论水流得如何湍激,是丝毫不动的,可以算第二种。涧床深处,有许多鱼,头部一律向着上流顶着,鱼身的方向恰恰和水流的方向相反;好像争着往上流游去,却是并不见有什么进步。他们是潮流中的挣扎者。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下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通过想象再现诗中场景。请补写其中划线句子的场景,要求:①突出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处不超过45字。(6分)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西下,余晖披洒,映照着村落四野,村巷深处到处都是晚归的牛羊。。野鸡呜叫,声声在耳,满眼是已经秀穗的小麦,树上的桑叶稀稀落落,想必那吃足桑叶的蚕儿早已休眠,丰年在望,想想都让人高兴。。此情此景安逸舒心,让人羡慕,令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式微,式微,胡不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