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诗经》与《伊利亚特》战争审美倾向之比较 倪乐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诗经》与《伊利亚特》战争审美倾向之比较

倪乐雄

把《诗经》中的战争题材诗篇同《伊利亚特》作一比较,明显会感到东西方两大民族对战争审美的旨趣迥然相异。战争审美倾向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方面联系着历史文化背景,并由这种背景所决定,另一方面联系着艺术领域里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并给以直接的影响。

多少年来,北方各部落一波一波不断地涌向希腊半岛,人口与生存空间的冲突显示出尖锐性,使地区保持着一股强大而持续的对外扩张力,直到亚历山大远征东方,这股力量才得以彻底释放。这种环境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法则,各民族、部落的关系完全由暴力来决定,即使是平等的关系,也是力量的平衡所致。战争暴力既是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又是保持独立地位的唯一手段。

汉民族因生存空间的幅员辽阔,虽偶有扩张性战争之举,然而极其有限。农耕社会追求安宁和谐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秩序又被道德伦理所肯定。战争掠夺从根本上与农耕生活的秩序相悖。因此,从社会控制角度而论,战争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最高手段,并在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决不可能产生以对暴力的崇拜为核心的极端之尚武精神。只能产生以“禁暴除乱”为目的、包含生活与伦理的合理性在内的一种有节制的尚武精神。所以,古希腊民族的尚武精神核心是“力”;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

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必然转化为一种战争审美意识。古希腊民族尚“力”导致了对战争作无理性节制的纯粹审美观照,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汉民族尚“德”导致了具有道德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对战争进行有限的审美观照。

首先表现在艺术家们对战争题材的选择上。《伊利亚特》所渲染的故事取材于一次征服性质的战争:特洛伊战争。历代诗人们对这次战争备加颂扬和夸张,并将之神化,层累地堆聚成一部史诗,世代传颂。《诗经》大都选择保家卫国性质的战争作为题材。那些为数极少的征服性战争也仅仅为维护中原地区正统地位的等级秩序。因为这种等级秩序在当时看来是维护中原农耕生活秩序所必须的。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区别更明显。由于古希腊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战争审美的本质便是对力量的赞美,所以勇武有力成为塑造典型的最高原则。而汉民族在军人典型的塑造上,着重于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所讴歌的人物大都是勇武和仁厚的结合。因此,《诗经》反映了一个特征:汉民族的伟大军人形象既是有德的君子,又是杰出的战士。“荷马史诗”中的伟大英雄却个个强悍残忍、好狠斗勇、野性十足,丝毫感受不到“东方式”的仁厚德性。在战争场面描述上,由于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伊利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作精雕细琢,对残酷的厮杀场景给予尽情渲染。反观汉民族,所持的是一种有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故而《诗经》对残酷的血腥场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威气势的威武雄壮。在对战争双方关系性质的构成和情感态度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异。《诗经》里战争双方一律构成一种“不对等”关系,即东方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善”与“恶”的对抗(或者说“东方式”的正义与非正义的对抗)。《伊利亚特》则不然,冲突双方构成一种“对等性”关系,诗人们对战争的双方一视同仁,一样地歌颂赞美,一样地同情怜悯。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汉民族与古希腊民族具有不同的尚武精神。

B.古希腊所崇尚的平等与现代人崇尚的自由是相同的。

C.《伊利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作精雕细琢,《诗经》则没有战争残酷场面的描写。

D.在军人形象塑造方面,汉民族比古希腊民族成功。

E.《伊利亚特》中战争的双方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2.对首段划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B.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着不同的战争审美倾向。

C.一个民族的战争审美倾向对其战争题材的作品有影响。

D.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受到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3.根据文意,《诗经》与《伊利亚特》对战争题材进行艺术处理时迥然相异,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答:                                     

4.在作者看来,东西方古代两大民族的战争审美旨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1.AE 2.A 3.两部作品对战争题材进行艺术处理的不同表现在四个方面:①战争题材的选择;②军人形象的塑造;③战争场面描述;④对战争双方关系性质的认定和情感态度。(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4.①生存条件不同。汉民族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追求和谐宁静的生活境界,战争只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手段;古希腊民族生存空间狭小,因而保持了强大而持续的对外扩张力,战争是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也是保持独立地位的唯一手段。②尚武精神不同。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古希腊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③战争审美意识性质不同。汉民族具有道德理性节制,对战争进行有限的审美观照;古希腊民族对战争进行无理性节制的审美观照,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得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可以用假设代入法。B项表述不准确,古希腊民族即便是平等的关系也是力量的平衡所致,与现代人崇尚的平等不一样。C项表述太绝对化,原文是“《诗经》对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威气势的威武雄壮”。D项表述不准确,据第五段可知文中并没有这样的表述,属无中生有。所以选AE。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进行比较判断。A 项“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表述不完整,原文是“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所以选A。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是局部题,这种题答案一般都在文段中有明显的提示语句,首先找到与题干相关的语段第四、五两段,可以找到提示语“首先”,首先表现在艺术家们对战争题材的选择上,然后再继续从文段中找,如“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区别更明显。”“在战争场面描述上,”“在对战争双方关系性质的构成和情感态度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异。”从这些提示语句中,可以直接引用或者自己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找到作者关于对东西方古代两大民族的战争审美旨趣存在差异的原因表述,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文章第二段,作者认为生存条件不同,导致东西方古代对审美情趣不同;第三段“古希腊民族的尚武精神核心是“力”;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表明尚武精神不同。文章第四段开头“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必然转化为一种战争审美意识”可知,尚武精神不同,导致审美意识的差别。要从这三个方面结合着具体内容回答。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只按前 3题计分)(6 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

4.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书生意气, ___________。(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雨过

周紫芝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1.本诗的颔联是怎样写“雨过”之景?(3分)

                                                                            

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凄凉心酸之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22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注:①雩娄( yúlóu) 今河南商城县东北部、固始县南部,安徽霍邱县部分地区。②燠(yù)休,亦作“ 燠烋 ”,亦作“ 燠咻 ”。优恤;抚慰。③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闻之,即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B.陛下方当恢弘前,光大遗业         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其时           夺 :改变

D.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             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

B.过领汝南兵解围                     太祖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C.妄引耳                             但见亡国语耳

D.怨旷者多,年谷饥俭                 诚未得高枕治也

3.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5.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4分)

济 上 疏 曰 太 傅 奋 独 断 之 策 陛 下 明 其 忠 节 罪 人 伏 诛 社 稷 之 福 也 夫 封 宠 庆 赏 必 加 有 功 今 论 谋 则 臣 不 先 知 语 战 则 非 臣 所 率 固 辞 不 许 是 岁 薨 谥 曰 景 侯。

6.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3分)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瓦莱里在《人与贝壳》一文中说:“无知是一种无价宝,       。你随意翻阅一部字典或编撰一部辞书,便会发现每一个字都遮掩着一个无底洞。”

①有的人则由于不知如何利用它而任意荒废

②然而绝大多数人却将它任意处置

③我们应该在那些自认为最了解的领域内探索自己的无知

④这真是天大的错误

⑤有的人通过学习破坏了它

⑥人们本应珍惜它的一点一滴

A.③②④①⑤⑥   B.⑥②⑤①④③   C.⑥⑤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⑤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2年12月13日,中国海监B-3837飞机首次飞临钓鱼岛上空,与正在巡航的中国海监船编队会合,破天荒第一次对中国钓鱼岛进行海空立体巡航。

B.中国作家终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青睐,作为中国当代作家杰出代表的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实在可喜可贺。

C.最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2013年1月1日起,一代居民身份证将停止使用。目前,仍有少数人没有办理二代身份证,他们主要是老人、外出务工者和偏远地区的群众。

D.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成年子女要经常看望年迈的父母,否则,将可能被父母起诉。据称,修订该法律的原因是被子女抛弃或忽视的年迈父母比比皆是所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