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B.我狙击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后,伤亡十分惨重,而敌人的攻势却更加猛烈,眼看阵地就要失陷,就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C.奥运火炬在南通传递时,热情的市民纷纷到大街上去观看火炬接力的盛况,很多居民小区都十室九空了。

D.在国产动画电影《风云决》的首映典礼上,任贤齐坦言配音过程“很困难”,无独有偶,其他演员也表达了“比演戏更难”等相似看法。

 

B 【解析】 试题分析:A.身无长物”的“长物”指多余的东西,此成语形容人除自身外,东西极少。形容贫穷或俭朴不指没有特长。B.间不容发: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C.“十室九空”是指残酷搜刮、严重灾祸造成的贫困、流寓或死亡的凄凉景象,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D.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此处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

钱理群

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在建国以后,第一个写《新文学史稿》,是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1987年,王瑶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自我介绍》这样一篇短文:“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睽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   

“出语多谐”,是王瑶先生最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先生著作里的语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先生著作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但在日常谈话中,他确实“出语多谐”。鲁迅先生喜欢给人起绰号,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王瑶先生也是这样,假如私下讨论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会用一句话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让人终生难忘。我举个例子:他说我们学者中有一类,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我们今天就到处遇到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他或者根本没有学问,但极善公关,或者也有点学问,开始阶段还下了点工夫,取得一定成绩,然后就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最大报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包括政治和物质的好处,通常情况下,还要超值。而他们一旦掌握权力那就很可怕,他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拉帮结派,“武大郎开店”,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有的就成了学霸。——可以说,王瑶先生的概括是击中了某类人,以及我们的教育体制的要害的。

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二道贩子”,即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糊弄,他的学问全在一个“贩”字。——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贩卖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

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他最后的选择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虽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 “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这背后是有一个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在“挣扎”的过程中,“有”所“为”,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无为”,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了。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先生用一种玩笑式的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节选自《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以及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中古文学史论》是王瑶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没有产生超越他的著作。

B.王瑶先生著作里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与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异。

C.王瑶先生用“武大郎开店”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一旦掌握权力就会充分利用现有体制,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的某类人。

D.作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王瑶先生的个性与人格魅力。

E.王瑶先生在评价某些人事时,具有入木三分、不乏刻毒的鲁迅式的风格,那些精准的概括不但常常击中某类人或教育体制的要害,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2.本文第二段王瑶先生的《自我介绍》中,“颠倒黑白”与“水深火热”分别是什么含义?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

3.本文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王瑶先生的“出语多谐”?请简要说明。(6分)

4.王瑶先生所说的“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你是否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请谈谈你的认识。(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25分)

品 质

(英)约翰·高尔斯华绥

格斯拉先生的店房朴素安静,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是模范品,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

格斯拉先生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皴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人们不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荒唐起来以至于赊账的时候,也决不赊格斯拉先生的账;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的心情,而是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过了一会儿,看到他从店堂二楼楼梯口往下边望,随后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我说:“格斯拉先生,可以给我做一双俄国皮靴吗?”

他一声不响地离开我,退回去,我继续坐在木椅上欣赏皮革的香味。不久,他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张黄褐色皮革。他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等我也赞美一番后,他继续说:“你什么时候要?”我回答说:“啊!你什么时候方便,我就什么时候要。”于是他说:“半个月以后,好不好?”我含糊地说:“谢谢你,再见吧。”他边说“再见”,边继续注视手里的皮革。

一天,我对他说:“格斯拉先生,在城里散步时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他看了我一下,没有做声,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把靴子送回来!”他说,“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这双靴子的工钱。”

有一次,我穿着因为急需才在大公司买的靴子,走进他的店铺。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说:“那不是我做的靴子。”为了讲究时髦,我左脚的靴子有一处很不舒服。他用手在那地方压了一下。

“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把一切垄断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生意,我很快就要失业了。”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我定了许多靴子,这些靴子格外经穿。差不多穿了两年,我也没想起要到他那里去一趟。

我再去那里的时候,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个靴匠的名字。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

“啊!格斯拉先生!”我结结巴巴地说,“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

“是的,”他说,“人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我定做了几双靴子。过了很久,靴子才送到——但是这几双靴子比以前的更结实。不久,我到国外去,过了一年多回到伦敦。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衰老极了,看了叫人难过。

“啊!格斯拉先生,”我说,“你做的靴子好极啦!我差不多一直穿。”他细看我这双皮靴,把手放在靴面上说:“这里还合脚吗?我记得费了很大劲才把这双靴子做好。”我向他确切地说明:靴子非常合脚。“你要做靴子吗?”他说,“我很快就做好,现在我的生意很清淡。”我说:“我急需靴子——每种靴子都要!”

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但有一天靴子送到了。我一双双地试穿,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一星期后,我想向他说明:他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走进他的店铺时,店堂里只有一个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呢?”我问道。

“啊!”他说,“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了。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接了定货后,费好长时间去做,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他从不登广告,用最好的皮革,还要亲自做,这就是他的下场。”

“但是饿死——”“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据沈长钺译本,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开始时格斯拉先生鞋店的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非常美观,后来靴子失去了原有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这形象地表明格斯拉先生鞋店的境况今非昔比。

B.小说中的“我”多次说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结实”,又说“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实则是委婉含蓄地批评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式样笨重难看。

C.格斯拉先生有点像皮革制成的人,严肃、僵硬,因此,人们不敢赊他的账,走进他的店铺就像走进教堂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随意。

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描写格斯拉先生的悲剧,展现了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的残酷现实。

E.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靴匠格斯拉先生的形象,寄寓了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也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无情。

2.文中的格斯拉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对于格斯拉先生,有人认为小说表现了作者对他的赞赏,也有人认为小说隐含了作者对他的批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逍遥游》)

2.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3.当余之从师也,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送东阳马生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

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

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达技巧进行赏析。(6分)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锃亮(zèng)     讣告(bù)          卡脖子(qiǎ)   舐犊情深(shì)

B.巨擘(bò)             勾当(gòu)         黑魆 魆(xū)   令人发指(fà)

C.戏谑(xuè)           伫立(zhù)          三棱镜(léng )         半身不遂(suì)

D.秸秆(jí)              斡旋(wó)                缉私队(jī)         瞠目结舌(chēn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