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城市上空的鸡鸣 ①任老贵身穿睡衣再一次走向了阳台,高度...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城市上空的鸡鸣

①任老贵身穿睡衣再一次走向了阳台,高度的兴奋已让他一夜未眠。夜的清凉抚摸着任老贵绷紧的神经。他支楞着一双耳朵,努力捕捉夜空里即将出现的蛛丝马迹。这个秘密,是他们之间的约定,他不能失约。他要在第一时间里迎接那一刻的到来。半夜里做下的那件事,他相信做得天衣无缝。

②夜还黑,风还凉,任老贵手扶栏杆,打量着这个已生活了几十年,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夜生活的高潮业已过去,这个时候的城市就像一个被掏空了身体的男人,精疲力竭地趴卧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暧昧的街灯是城市的眼睛。女儿移民美国后,老伴也去世了,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他一个孤老头子,他愈发怀想儿时乡下的日子。

③乡下老家有鸡鸣犬吠,有绿油油的庄稼、清冽的河水,他的父老乡亲们活在那片泥土上,死后,又葬在那片泥土下。可城市没有,城市只有浮噪的车流人流。城市迎合人的身体,生活舒适,却死无葬身之地,死了,烧了,灰飞烟灭,小小的骨灰盒,被随便摆放在一个清冷的地方,像货架上等待出售的货物一样。一想到这些,恐惧就像潮水一样席卷了任老贵,他喘不上气来了。任老贵辞退保姆,只身回到了老家。老家已没有什么亲人,父母在时,逢年过节任老贵还能回乡下与父母团聚,父母走了,把他的乡下老家也一同带走了,任老贵就很少回去了。一个当了村支书的远房侄孙,接纳了任老贵。侄孙一家待他很好,任老贵却感到陌生,只住了一夜,就坚持要走。

④整个村子,原始散漫的房屋踪迹皆无,清一色的两层红砖白顶小洋楼,一座座一排排整齐划一,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一样。房前屋后小巷纵横,全都铺上了水泥,院子里也是。弯曲随意的村中土路,被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取而代之,笔直得像一把利剑,穿村而过,生生把村子劈成了两半。村子里,不见一只鸡,也不见一只鸭,还有大腹便便的猪,窜来窜去的狗。一打听,竟是全被赶到村外集体圈养了。怎么可以这样呢?没有了鸡鸣,还能是农村么?任老贵表示着自己的愤慨。侄孙笑了,现代化新农村的标准之一就是要人畜分居哩。

⑤任老贵听不到他想听到的鸡鸣犬吠。整个村子,白天,满耳朵只有人声,夜晚,只有电视声。任老贵的精神几近崩溃,他身心疲惫地回到了城市,把侄孙送给他的两只芦花大公鸡,虔心敬意地养在了阳台上。每天天不亮,那此起彼伏雄壮高亢的鸡鸣声把任老贵带到了人间天堂。

⑥可任老贵怎么也想不到,鸡鸣声打扰了邻居们的清梦,鸡粪味熏歪了邻居们的嘴脸。邻居们怨声载道横眉冷对。更要命的是,那天他忘了关鸡笼门,解放了的两只芦花大公鸡,飞到了楼下的草坪里,又刨又叨,草坪上一片狼藉。得意忘形的两只芦花大公鸡,还轮番攻击了一位手里拿着零食的小孩,把孩子的奶奶吓得哇哇大叫。邻居们把任老贵和他的鸡告到了小区物业管理处。物业管理负责人警告任老贵,咱是全市模范小区,曾三令五申严禁养鸡养鸭!今天你要不把它们处理掉,后果自负!

⑦任老贵嘴上答应着,趁夜深人静,却将两只芦花大公鸡转移到了楼顶上。任老贵蹲在鸡笼前,鸡啊,听话啊,你们可不能再顽皮了,这儿安全,我每隔两天,会在半夜里给你们送来水和食物。放心吧,这里是12楼楼顶,平时没人上来,明天一早你们该怎么唱就怎么唱吧。

⑧任老贵手扶窗栏,活动了几下酸困的双腿。突然,高空中传来了“喔喔喔”的鸡鸣声。随着一唱一和嘹亮的鸡鸣,整个城市醒来了。遥远的鸡鸣声依然是那么清晰悦耳,那蹦跳的音符,像极了乡下老家绿草尖儿上随风摇晃的露珠儿。任老贵闭上了双眼,激动地流下了两行热泪。

⑨ “哪里还有鸡叫?天哪,让领导发现了,咱这月的工资就全完了!哦,它在那儿,鸡叫声在楼顶上!快抓住它!”一个粗暴的声音高叫着。任老贵浑身一个激灵。他跌跌撞撞地冲入电梯,12楼到了,他气喘吁吁地顺着嵌入墙体的钢筋竖梯,爬上了楼顶。

⑩任老贵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楼顶上冒出了一胖一瘦两个保安,胖保安正在疯狂地踩踏着已塌了架的鸡笼,一只芦花大公鸡已死于非命,鲜血把鸡笼都染红了。而瘦保安,像一条猎狗,拼命追逐着另一只嘎嘎惊叫疲于奔命的公鸡。

⑪鸡毛纷飞。任老贵笨拙地阻挡着,他想救回自己的鸡。无路可逃的大公鸡飞上了楼顶半米多高的护栏。瘦保安临门一脚,大公鸡一声惨叫,头朝下脚朝上,像一支离弦之箭,向楼下飞速坠。

⑫ “我的鸡呀!”任老贵大叫一声,扑身向前。救鸡心切的他来不及刹住奔跑的速度,在一胖一瘦两个保安的惊呼声中,整个身子便飞离了护栏。坠落的过程中,任老贵忽然感到一阵轻松,身子像一根鸡毛,在空气中飘起来,飘起来了。飘飞的过程中任老贵又听到了雄壮高亢的鸡鸣声。任老贵幸福地笑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任老贵获得侄孙相赠的两只公鸡,小区却不让养鸡,只得偷养在楼顶,公鸡打鸣吸引了物管抓鸡,最后任老贵像一片鸡毛落下楼,作者这样构思是为了表达对任老贵做法的否定。

B.小说第⑧段画线处对鸡鸣的描述和任老贵的感受,作者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任老贵对故乡清新温暖的田园生活的眷恋神往。

C.小说开头作者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任老贵对鸡鸣的迫切期待,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D.小说记叙了主人公任老贵因两只公鸡而丧命的故事,行文以客观写事为主,小说的主题揭示了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对人性中的正常需求的吞噬。

E.小说中侄孙的笑、保安的粗暴、小区住户的厌恶其实很合理,不合理的是任老贵的思想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节拍,这正是作者批判的重点。

2.请简述小说第一段画线语句在表达上的特点以及结构上的作用。(6分)

3.小说中有多处对比,请选出其中一处并分析其作用。(6分)

4.关于小说中任老贵最后的结局,有人认为体现了人性的弱点,有人则强调控诉了社会的弊病。你同意哪种说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8分)

 

1.BC 2.前句用了拟人手法,突出了夜的宁静和对主人公心灵的抚慰;后句是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任老贵兴奋的心情2分。作用:设置悬念,引发读者联想2分。表现了主人公热爱自然闲适的农村生活,不满城市过多的限制、没有田园乐趣的喧嚣、单调、缺乏安全感的生活环境;执着怀念旧有的生活方式,无法融入城市生活;儿女远离自己,内心孤独2分。) 3.对比点(3分):城市的喧嚣、过多的限制、单调与乡村的自然、宁静、和谐的对比;乡村过去的原始散漫、亲近泥土、人畜共居的和谐与现在笔直的水泥路、清一色的小洋楼、无鸡鸣狗叫的对比;人老贵爱鸡如命与物管的凶狠灭鸡、其他居民的畏鸡形成对比。(答出一种即可)作用:表现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打破了宁静与和谐的状况,体现了任老贵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为最后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3分) 4.观点一:体现人性的弱点。①任老贵不能适应也不愿意适应现代生活;②他在城市感到生活的孤独和身后的恐惧而回到农村,而在农村又不能理解人畜分居的现代生活方式又不得不回到城市,在城市因养鸡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结果任老贵因救鸡心切失足坠楼;③任老贵的一连串人生经历以及最终结局体现了他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和不愿融入现代生活的人性弱点最终被现实抛弃。                               观点二:控诉了社会弊病。①过度的城市化使城市充满喧嚣,人的精神没有安顿之所;②城市的发展使人远离了自然田园乐趣;③子女远离造成老人的晚年孤独;④居住环境的狭小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矛盾,缺乏宽容与谅解。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主题和结构等方面去辨析。本文的主题揭示了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对人性中的正常需求的吞噬。但小说主题并不仅局限于此。A项“为了表达对任老贵做法的否定”与原文不符,小说表现了任老贵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E项“不合理的是任老贵的思想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节拍,这正是作者批判的重点”与原文不符,理解错误,原文批判的重点并非此点。所以选BC。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分析句子的特点,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拟人、描写、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在回答作用时,根据句子的位置来判断,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小说第一段画线句子,由“抚摸”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由支、捕捉可知,下句为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它们所指代的对象分别是夜的宁静和主人公的心灵以及心理活动。在回答结构上的作用时,要结合着小说内容,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角度,为下文做铺垫等方面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对比点,如城市与乡村、乡村的过去与现在、任老贵喂鸡与物管的对比等,用“强调了……突出了……”的句式来作答。如强调了社会的发展与宁静和谐的矛盾,任老贵与周围环境的矛盾等,突出了任老贵最后悲剧的根源,即为下文埋下伏笔。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着小说的内容和主题以及自己的理解来阐述自己的理由。如要选择体现人性的弱点。就要从从任老贵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及同周围环境的关系,最终的结局方面来阐述人性的弱点。如要选择控诉了社会弊病。就要从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弊端,如人的精神孤独,破坏自然生存环境、居住空间狭小的矛盾等方面阐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2.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4.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5.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11分)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1.诗歌一、二句主要采用了怎样的写景顺序?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壮士连营候鼓鼙”一句中的“候”字在有些选本中写作“听”,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中,以国子生擢山西按察司佥事。明永乐二年,以敏练,拜工部尚书。七年丁母忧,诏留视事。九年命开会通河。

会通河者,元至元中,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引汶济,之卫河,为转漕道,名曰“会通”。然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终元世海运为多。明初输饷辽东、北平,亦专用海运。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绝安山湖,会通遂淤。永乐初,河海兼运。海运险远多失亡,而河运则由江、淮达阳武,发山西、河南丁夫,陆挽百七十里入卫河,历八递运所,民苦其劳。于是命礼及都督周长往治之。

礼以会通之源,必资汶水。乃筑堽城及戴村坝,横亘五里,遏汶流,使无南入洸而北归海。汇诸泉之水,尽出汶上,至南旺,中分之为二道,南流接徐、沛者十之四,北流达临清者十之六。南旺地势高,决其水,南北皆注,所谓水脊也。因地置闸,以时蓄泄。自分水北至临清,地降九十尺,置闸十有七,而达于卫;南至沽头,地降百十有六尺,置闸二十有一,而达于淮。凡发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民三十万,蠲租一百一十万石有奇,二十旬而工成。是年,帝复用工部侍郎张信言,复旧黄河道,以杀水势,使河不病漕,命礼兼董之。八月还京师,论功第一,受上赏。

明年,以卫河水患,命礼往经画。礼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复自德州西北开支河一,泄水入旧黄河,使至海丰大沽河入海。帝命秋成后为之。礼还言:“海运经历险阻,每岁船辄损败,有漂没者。有司修补,迫于期限,多科派为民病,而船亦不坚。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其费可办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运四千石。以此而论,利病较然。请拨镇江、凤阳、淮安、扬州及衮州粮,合百万石,从河运给北京。”于是河运大便利,漕粟益多。十三年遂罢海运。二十年礼以老疾免朝参,有奏事令侍郎代。七月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宋礼传》)

【注】①丁忧: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②蠲:除去,免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汶济            绝:截断

B.之卫河                 属:连接(集中)

C.因地置闸              相:交互

D.帝命秋成后为之        俟:等待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礼治河有方的一组是

①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             ②乃筑堽城及戴村坝,横亘五里

③汇诸泉之水,尽出汶上               ④复旧黄河道,以杀水势

⑤南旺地势高,决其水,南北皆注       ⑥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礼主要从事水利工作,并得到皇帝的重用,即使遭逢母亲丧事,皇帝也不同意他回家守丧,最终他积劳成疾在工部处理公务时去世。

B.由于会通河淤滞,永乐初年,河海兼运。海运路途险远物质易失,而河运要抽调壮丁,也周折劳顿,所以皇帝下决心治理会通河。

C.要治理会通河,宋礼认为首先要解决会通河水源补给问题,他采用筑坝的方法,引汶(水)入卫(河)。宋礼因治水有功,受到皇帝表彰。

D.宋礼认为海运劳民伤财,上言请求改用河运。会通河、卫河修浚后,河运昌盛,可运输大量物资。永乐十三年,海运终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终元世海运为多。(5分)

(2)有司修补,迫于期限,多科派为民病,而船亦不坚。(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历史经过几番曲折,我们开始懂得:对于伟大的文化传统,不能掉以轻心,要尊重,甚至敬畏。古人讲汉字创始,出现“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的神秘、壮丽景象,饱含着敬畏。近代改革方块字的构想,出于可贵的勇气,但逐渐被时代否定。今后随着国力增长,汉字的优越性以及在世界上被普遍认同的可能性,将与时俱增。

说到书法,追究书法的根源,又出于对汉字的尊崇,至少让我们取得一种共识,便是书法创造必以汉字为基础。字体是书体的根基,但把二者等同起来,以字体当书体,便无所谓书法;若把二者割裂开来,书法不复存在。汉字最基本的功用是表意,不能想象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可以离开文字传承。文字传承文化,文字本身是工具又不仅止于工具。文字自身构成庞大的文化体系,与全部中华文明融为一体。鲁迅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着重从美学意义上谈中国汉文字。中国文字的“意美”,经长期历史积淀变得丰富深厚,汉字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蕴涵着本民族的美感。时下网络流行大量的新词语,肯定有许多词语生命力不足,转瞬即逝,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美学底蕴。20世纪50年代初期,很重视语言的纯洁性,单为一个“搞”字引起不少争议,后来“搞”站住脚了,属中性,但用于“搞笑”、“恶搞”还有点味儿,恐怕不会用于诗词、美文。当前对待网络语言,赶时髦者多,以严肃态度进行自由讨论者极少见。不要怕“保守”或“激进”,历史会作出公正的裁定。

“音美”与“形美”直接被人的特定的感官——耳、目所接受。“音美”集中体现在传统的诗、词、歌曲、戏剧;其余各种文体倘内含节律、音韵的美,也会令人击节称赏。至于“形美”,与“意美” “音美”一样,也是汉字本身所具备,又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其集中的体现当然是书法了。

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从篆籀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与书法截然分开。宋代木板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校正《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饬,从书法看,不失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书法的一体,只是书味不浓。近代流行的印刷用宋体字,保持着汉字各种基本笔法以及楷书结构,却不能认其为书法。至于篆、隶、行、草多种书体,我们未尝不可以找出它们最原始的基因,“还原”为“字体”,但只能在理论上加以承认,实践中不存在。因为任何书写(刻),凭借特定的工具全出以个人行为。书写中的思想,都倾向于个人意识的一部分,区别于他人,并且区别于自己而不会重复。有以仿宋印刷体的笔法相对应于楷体书法,应是对楷书的误解。楷书不但与印刷体有别,楷书的笔法,在每个书家那里也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性不叫书法了。

1.关于汉字的 “三美”,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汉字“三美”之说源自鲁迅,他说中国文字有“三美”: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B.“意美”,指的是汉字因长期历史积淀变得丰富深厚,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蕴涵着本民族的美感。

C.“音美”,指的是传统诗、词、歌曲、戏剧里面的文字在节律、音韵方面所带给人们的听觉方面的美。

D.“形美”,指的是汉字本身所具备的而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被不断丰富了的带给人们的视觉之美。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出“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发展”的一项是

A.从篆籀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与书法截然分开。

B.宋代木版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

C.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校正《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饬 ,从书法上看,不失为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书法的一体,只是书味不浓。

D.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性不叫书法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不仅是就汉字的美学意义谈的,更是就汉字的诗学意义谈的。

B.网络流行的新词语将因为缺乏必要的美学底蕴,而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有的甚至是转瞬即逝。

C.语言必须考虑其纯洁性,一个“搞”字就曾引起了不少争议,最终才勉强站住脚,但仍只有“搞笑”“ 恶搞”可用于诗词、美文。

D.将楷书书法等同于仿宋印刷体的笔法,是错误的认识。要知道,楷书的笔法,在每个书法家那里也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16岁就夺得了围棋世界冠军。他的棋下得极其稳健、冷静,很少出错,常常使对手感到无懈可击。问他获胜的原因,他说:“我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也就是每个回合只想比对手多得1%,只此,为什么却是世界第一呢?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