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共15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共15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辄能其要       语:说出

B.赐以金帛,之          辞:告辞

C.轼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其城          全:保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母许否乎   ②后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①母程氏亲授书   ②尔车来,以我贿迁。

C.①吾昔有,口未能言   ②君既若

D.①然后取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②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明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父母官。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3分)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3分)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其彭殇为妄作。(3分)

 

1.B 2.B 3.C 4. (1)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比冠”“属”各1分,整体句意1分) (2) 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全都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皆”1分 “吾谁与守”句式1分,整体句意1分。) (3)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一”“齐”各1分,整体句意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中“赐以金帛,辞之”的“辞”在这里结合语句的含义,应为赐给他金帛,他不接受、推辞。可知是“拒绝、推辞”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项中前一个“之”是代词,我;后一个“之”助词,的;B项中两个“以”是介词,用、拿;C项中前一个“见”是名词,想法;后一个“见”是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动作指向,一般都是指向说话人。所以这个句子可以翻译为“您既然记着我”。可解释为“我”;D项前一个“而”连词,表承接,后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在解答时只能从原文中去分析寻找答案,应特别留意文中的一些与选项有关的语句。C项中可从“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可知朝廷赐金帛的原因是苏洵死了,苏轼推辞不受金帛,而求朝廷赠父亲官职。故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应重点理解“比冠”、“属”、“皆”、“一”、“齐”等词语,并注意“ 吾谁与守”的句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任知制诰。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苏轼听到了韩琦的话,说:“韩公可以说是靠德行来爱护人的呀。” 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 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全都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B.《诗经》编排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叫做赋、 比、兴,其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通常称作风、雅、颂,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通常称为“诗经六义”。

C.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诗风。《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与其它三句不同类的是(    )

A.死生亦大矣                                                               B.亦将有感于斯文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固一世之雄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不属于特殊句式的是(    )

A.偭规矩而改错                                                         B.当其欣于所遇 

C.凌万顷之茫然                                                         D.不吾知其亦已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怜体无比             B.叶叶相交通      C.伏清白以死直兮           D.共事二三年

 

查看答案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夙兴寐,靡有朝矣                                  B.余佩之陆离  

C.孔雀东南飞                                                               D.月明星稀,乌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