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为南土著姓。祖雍,吴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为南土著姓。祖雍,吴丞相。父穆,宜都太守。荣机神朗悟,弱冠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恒纵酒酣暢,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会赵王伦诛淮南王允,收允僚属付廷尉,皆欲诛之,荣平心处当,多所全宥。及伦篡位,伦子虔为大将军,以荣为长史。初,荣与同僚宴饮,见执炙者貌状不凡,有欲炙之色,荣割炙啖之。坐者问其故,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及伦败,荣被执,将诛,而执炙者为督率,遂救之,得免。

齐王冏召为大司马主簿。冏擅权骄恣,荣惧及祸,终日昏酣,不综府事,以情告友人长乐冯熊。熊谓冏长史葛旟曰:“以顾荣为主簿,所以甄拔才望,委以事机,不复计南北亲疏,欲平海内之心也。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旟曰:“荣江南望士,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易之。”熊曰:“可转为中书侍郎,荣不失清显,而府更收实才。”旟然之,白冏,以为中书侍郎。在职不复饮酒。人或问之曰:“何前醉而后醒邪?”荣惧罪,乃复更饮。与州里杨彦明书曰:“吾为齐王主簿,恆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及旟诛,荣以讨葛旟功,封喜兴伯,转太子中庶子。

时南土之士未尽才用,荣又言:“陆士光贞正清贵,金玉其质;甘季思忠款尽诚,胆干殊快;殷庆元质略有明规,文武可施用;荣族兄公让明亮守节,困不易操;会稽杨彦明、谢行言皆服膺儒教,足为公望;贺生沈潜,青云之士;陶恭兄弟才干虽少,实事极佳。凡此诸人,皆南金也。”书奏,皆纳之。

六年,卒官。帝临丧尽哀,欲表赠荣,依齐王功臣格。

由是赠荣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元。及帝为晋王,追封为公,开国,食邑。

荣素好琴,及卒,家人常置琴于灵座。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因又恸哭,不吊丧主而去。子毗嗣,官至散骑侍郎。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伦败,荣被,将诛          执:逮捕

B.今府大事,非酒客之政        殷:繁多

C.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之      易:掉换

D.帝临丧尽哀,欲赠荣          表:表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例拜郎中          不足外人道也

B.情告友人长乐冯    属予作文记之

C.居职日浅          相如素贱人

D.家人常置琴灵座    当其欣所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荣是吴国人,其祖父、父亲以及他自己一家三代都曾做吴国官员,后来他又入齐做官。

B.顾荣在审判淮南王司马允被俘的僚属时,能够公正地判罪,最终使得很多人得到赦免。

C.顾荣任大司马主簿时司马冏骄横会引来杀身之祸,便托冯熊转告葛旟,最终葛禀告冏。

D.顾荣认为当时南方的土人没有完全得到任用,于是向皇帝上书举荐人才,皇帝都采纳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恒纵酒酣暢,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5分)

                                           

(2)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5分)

                                                                             

 

1.D 2.C 3.C 4.(1)(顾荣)常放纵自己开怀畅饮,对友人张翰说:“只有酒可以(使人)忘记忧愁,只是对发病无可奈何。” (2)吴郡张翰哭得很悲痛,一会儿上床弹了几曲琴,抚琴而叹道:“顾彦兄还能欣赏到这些曲调吗?”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D项解释错误,从“帝临丧尽哀,欲表赠荣”在原文中的下句“依齐王功臣格”大意“依照齐王功臣的规格进行”可知,表:表彰。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C两个“且”均为副词,况且。A.第一个“为”动词,担任;第二个“为”介词,对、向;B.第一个“以”介词,将、把;第二个“以”连词,来;D.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对。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托冯熊转告葛旟”的说法不准确,不能从原文找到依据。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重点实词、虚词意义、特殊句式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恒、纵、惟、无如……何”、“恸、既而、鼓、复”。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是南方土著姓氏。祖父顾雍,是吴丞相。父亲顾穆,任宜都太守。顾荣机敏颖悟,二十岁时仕吴,任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被平定后,顾荣与陆机兄弟共同进入洛阳,当时人们称之为“三俊”。按例任为郎中,历任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常放纵自己开怀畅饮,对友人张翰说:“惟酒可以忘忧,衹是对发病无可奈何。”     适逢赵王司马伦诛杀淮南王司马允,捉了司马允的僚属交付给廷尉,众人都想杀了他们,顾荣公正地判罪,很多人得到赦免。到司马伦篡位后,司马伦之子司马虔任大将军,任用顾荣为长史。先前,顾荣与同僚宴饮,见到为他们烤肉的人面目举止不同凡人,并露出想尝一尝烤肉的神色,顾荣割下烤肉给他吃。同座的人间他为什么,顾荣说:  “哪有整天拿着却不知其味的道理!”司马伦失败后,顾荣被俘,即将被杀,而那个烤肉的人任督率,就救出顾荣,使他免于一死。    齐王司马冈召顾荣为大司马主簿。司马间独揽大权骄横肆虐,顾荣担心祸难将殃及自己,终日酒醉,不理政事,把实情告诉了友人长乐冯熊。冯熊对司马同的长史葛旗说:“任顾荣为主簿,是为了甄别任用有才干有声望的人,把重要的事情委托给他,不再计较南北亲疏,这是要争取四海之内的人心。如今府大事繁,并非酒客之政。”葛旗说:“顾荣是江南有名望之士,再说任职的时El不长,不宜轻易替代他。”冯熊说:“可以转任他为中书侍郎,顾荣不失清高显贵,而宫府可以改用实干的人才。”葛旗同意了这个建议,报告了司马同,任顾荣为中书侍郎。顾荣在这个职任上不再饮酒。有人问他:“为什么先前醉酒而后来不喝酒呢?”顾荣惧怕因此得罪,于是又开始饮酒。他在写给同州人杨彦明的信中说:“我担任齐王主簿,常担心灾祸会殃及自己,见到刀和绳子,常想自杀,衹是别人不知道逭一点罢了。”司马同被杀后,顾荣因讨伐葛旗有功,封为嘉兴伯,转任太子中庶子。 当时南方之士未能人尽其才,顾荣又说:“陆士光清贞显贵,内心纯正;甘季思忠心耿耿,有胆有识;殷庆元胸怀谋略,文武双全;我的族兄全迈固守节操,困苦不移;会稽杨彦明、谢1这都遵行儒教,不负众望;贺生深沉不露,隐逸之士;应苤兄弟才干虽少,实绩极佳。凡此诸人,都是南方金玉。”上书呈报,全部被采纳。     六年,题莹死于官任。五童亲临致哀,想对题茔有所表彰赠予,依照齐王功臣的规格进行。 由此而追赠顾荣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谧号元。到元帝为晋王后,追封顾荣为公,立邦国定食邑。    顾荣平素喜欢抚琴,死后,家人常把琴放置在灵座前。吴郡张翰前来吊哭,然后上床弹了几曲琴,抚琴而叹道:“顾彦先还能欣赏到这些曲调吗?”接着又放声痛哭,没有向主持丧事的人表示哀悼就离去。顾荣子顾毗继承爵位,官至散骑侍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从审美到审善

江 岳

近些年来,美在文学中已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但善似乎又被边缘化了。在当下社会生活中,善的迷失已十分严重的语境下,文学在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的可能性已显现在历史的天平上。

古人常将“道德文章”连用,文以载道是源远流长的传统。如何高扬道德之善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这样的道理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熟知并非真知,我们恰恰常在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上陷入迷津。

试以春晚著名小品《不差钱》为例,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典范,它博得了许多人喝彩。《不差钱》艺术地浓缩了中国当下诸多负面文化滋生的生活图景:“小沈阳”拿红包合谋欺蒙顾客,红包文化、面子文化、关系文化、吃喝文化、模仿文化等浸透在维妙维肖的表演中,博得了一阵阵笑声。但这笑声与其说是喜剧的不如说是悲剧的。善的迷失已使人浑然不觉地陷入到 “愚乐”状态。在当前严重的道德滑坡状况下,小品缺乏对负面文化自觉的艺术否定,因而有毒;但它艺术地浓缩了真实的生活,提供了一部当下严重道德滑坡状况的形象教材,引人警醒。

当“搞笑”作为诗意贫乏的代用品风行天下,许多以营利为目的的“三俗”快餐产品涌现,推动物欲、肉欲泛滥之时,《不差钱》让我们意识到“盲人骑瞎马”的善的迷失,这有警示意义。近年来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 、“染色馒头”、“牛肉膏”等一系列危及民生国计的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防盗防毒,防不胜防,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被一点点吞噬,这一切表明,善的迷失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增强文学中的善,也就是增强文学建构人心的力量,文学是人学,这应是当下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提出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意味着文学发展的新一轮的否定之否定。近些年来热闹的文学争论中,由于思维与实践的惯性,往往导致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反复发作和折腾,走不出从一种片面到另一种片面的怪圈。这里所谓简单的否定即倒洗澡水时总是将小孩子连同脏水一齐倒掉,以艺术自身价值的美排斥艺术社会价值的善;所谓简单的肯定即捡小孩子时又将倒掉的脏水连同小孩子一道捡回,以艺术社会价值的善排斥艺术自身价值的美。在人类文艺史上,美与善的纠葛由来已久。入乎侧重审美自律的“内”与出乎侧重社会历史他律的“外”的矛盾运动是生生不息、历久常新的。如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来看,它在我国古代有着“厚人伦、美教化”,注重善的社会价值的传统,至魏晋南北朝,重心则逐步向内移,开始从声律、语言、风格、手法技巧等方面进行诗歌艺术自身价值的探索,而唐诗正是在汲取这两方面的营养的基础上,兼容统一前两种艺术形态,才以“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为理想的文学标准,达到新的超越,造就了空前的繁荣。这也对我们当下建构理想的文学有重要启示。在文学发展中,似乎有一个规律性的周期;一个正确的思想、一种有益的文学潮流,总会经过“适度”与“过度”的反复。开头矫枉过正,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带来“深刻的片面”,而后又引发否定之否定的“文学轮回”, “适度”总是要以“过度”为代价,才能克服两方面的片面性,达到辩证的整合,从而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得以螺旋式上升。

(选自2011年09月2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审美”与“审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善的迷失已十分严重,文学必将从“以审美为中心”发展为“在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

B.古人强调“文以载道”,人们也熟知高扬道德之善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而不是真知,因此当下文学中的善似乎又被边缘化了。

C.在人类文艺史上,美与善的纠葛由来已久,侧重审美自律与侧重善的社会价值的矛盾运动是生生不息、历久常新的。

D.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以审善为中心的文学潮流,总会经过“适度”与“过度”的反复,才能克服片面性,达到辩证的整合。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作者肯定了近些年来美在文学中获得的应有地位,但同时严正指出,在当下的社会生活和语境下,善被边缘化了,善的迷失将使审善议题出现在历史的天平上。

B.第二段有古及今,确立了“高扬道德之善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这一中心论点,第三段以《不差钱》为例深入剖析,第四段扩大论证,直指当下善迷失之严重,令人警醒。

C.第五段站在否定之否定的哲学高度,审视了近几年文学争论的片面化怪圈,指出“适度”总是以“过度”为代价,才能达到辩证的整合,使文学发展得以螺旋式上升。

D.文章运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论证结构,通过对以《不差钱》为代表的“三俗”快餐作品的批判,总结出了文学发展的周期性规律。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善作为道德文化最重要的一环,植根于人性深处,关注着人何以成为人这一根本问题,文学是人学,也就不能不受善的制约。

B.在新的历史阶梯上,善应当重新成为文学价值判断的重要的标准,由此出发,我们就能对那些走红的作品说“不”。

C.文学发展的新一轮否定之否定,就好比捡小孩子时不能将倒掉的脏水一道捡回,或者当初就应该看好孩子,只倒脏水。

D.唐诗以“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为理想,既注重文学自身之美,又注重善的社会价值的传统,达到新的超越,造就了空前的繁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说:“我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可以吸引我,所以我没有像很多人那样被太多东西干扰。我想或许我在文学方面成功是因为我没有其他的天赋。”

根据上述文字,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成功的因素”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查看答案

仿照下列文段中的画线部分,另举一人做论据,续写句子。(5分)

伟人或英雄,不仅有光辉伟大的一面,也有平凡普通的一面。就如毛泽东,他既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生万户侯的睥睨今古,也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的儿女情长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弘一法师是个怎样的人。(20字以内)(5分)

弘一法师艺术成就斐然,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20世纪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早年的他积极践行儒家慷慨济世的理想,曾作《祖国歌》,发誓“度群生哪惜心肝剖”。中年之后,他苦心向佛,精研律学,将书法当做弘扬佛法的工具,成为中国佛教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春到齐鲁

余光中

①清明节前一星期,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济南的遥墙机场。邀请我去齐鲁访问的虽然是山东大学,真正远去郊外欢迎的,没有料到,却是整个春天。从机场进城,三十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但两侧的柳树绿阴不断,料峭的晴冷天气,千树新绿排成整齐的春之仪队,牵着连绵的青帐翠屏,那样盛况的阵仗,将我欢迎。

②从城之东北进入山东大学的新校区,外事处的佟光武处长和刘永波副处长把我安顿在专家楼,就将我留给了济南的春天。一千年前,济南的才女李清照说:“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我在山东十天,尽管春寒风劲,欺定我这南人,却是一天暖过一天,晴得十分豪爽。愈到后来,益发明媚,虽然说不上春深似海,却几乎花香如潮了。不,如潮也还没有,至少可以说沦纹回漾。

③专家楼外,有几树梨花,皓白似雪,却用淡绿的叶子衬托,分外显得素雅,那条巷子也就叫梨花路。偌大的山大校园虽然还只是初春,却已经众芳争妍,令惊艳的行人应接不暇了。桃花夭夭,冶艳如点点绛唇。樱花串串,富丽得不留余地给丛叶。海棠树高花繁,淡红的风姿端庄而健美,简直是硕人其颀。

④但令我一见就倾心,叹为群艳之尤的,是丁香。这名字太美了,美得清纯而又动听,令人生起爱情的联想,“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的名句谁读了能忘记呢?丁香与豆蔻同为桃金娘家的娇女,东印度群岛中的马鲁古群岛,即因盛产这两种名媛,而有“香料群岛”的美称。早在战国末期,中国的大臣上朝,就已用丁香解秽。干燥的花蕾可提炼丁香油做香料,也可以入药,有暖胃消胀之功。此花属聚伞花序,花开四瓣,辐射成长椭圆形,淡绿的叶子垂着心形,盛开时花多于叶,簇簇的繁花压低了细枝,便成串垂在梢头,简直要亲人,依人。你怎能不停下步来,去亲她,宠她,嗅她,逗她。

⑤后来我写了《丁香》一诗,便有“叶掩芳心,花垂寂寞”之句,不但写实,也借以怀念李清照,中国最美丽的寂寞芳心。

⑥初春的济南,到处盛开着丁香,简直要害人患上轻度的花魇、花癫,整天眼贪鼻馋,坐立不安。山大校园里的丁香就有乳白、浅绯、淡紫三种,好像春天是各色佳丽约好了一齐来开游园会,你不知该对谁笑才好。

⑦同为地灵所育,灼灼群芳只争妍一季,堂堂松柏却支撑着千古。从济南的千佛山到灵岩寺,从岱庙到孔庙与孟庙,守护着圣贤典范、英雄侠骨的,正是这一排排一队队肃静而魁梧的金刚。阴翳的树影萧森,轻掩着屋脊斜倾的鳞鳞密瓦,或是勾心斗角的犄望屋檐,再往下去,覆盖在横匾与楹联上,或是土红粉白的墙头,或是字迹漶漫的石碑。若是树顶有鸦鹭之类来栖,则磔磔怪争声中更添寒禽古木的沧桑。

⑧鲁中寺庙里巍巍矗立的,多半是柏,本地人把它念成“北”。那十天我至少观叹过上千株古柏,其风骨道貌却令人引颈久仰,一仰难尽。那气象,岂是摄影机小气的格局所能包罗?从千佛山到灵岩寺,从孟庙到孔林,那成千上万的木中长老,柏中华胄,哪一树不是历经风霜,饱阅世变,沧桑的记忆那么露骨地深刻在糙皮上面?朝代为古柏纹身,从蟠根到盖顶,顺着挺峻高昂的巨干,一直削上天去,像是凿得太痛,苍老而坚毅的霜皮竟都按着反时钟的方向朝上面拧扭,回旋成趣。

⑨岱庙里有五株汉柏,传说是当年汉武帝来泰山封禅,亲自手栽。耿耿汉魂,历劫犹健,但毕竟是两千多岁了,槎桠的枝柯早已炭化,霜皮大都剥落,只靠残余的片段向古根汲水,去喂预上虬蟠的苍青。问他们建元的往事,问张骞和苏武几时才回国,古木穆穆,只鸦啼数声便支吾了过去。泰山上的五大夫松,相传是因秦始皇在树下避雨而受爵,虽然更老,却不如汉柏长寿,早在明朝就被山洪冲走,要到康熙年间才加补植,现在也只剩下两株。

⑩古来松柏并称,而体态不同。大致而言,柏树挺拔矗立,松树夭矫回旋。譬之书法,柏姿庄重如篆隶,松态奔放如草书。泰山上颇有一些奇松,透石穿罅,崩进而出,顽根宛如牙根,紧咬着岌岌的绝壁,翠针丛丛簇簇,密鳞与浓鬣蔽空,黛柯则槎桠轮困,能屈能伸,那淋漓恣肆的气象,简直是狂草了。

11杜甫的《古柏行》说古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不过是修辞的夸张。就算加州海边的巨杉,俗称红木者,最高拔的也不过三百六七十英尺。加州海边的怪松,天长地久,被太平洋的烈风吹成蟠曲百折的体态,可称“风雕”,而以奇石累累为其供展的回廊,神奇也不下于泰山之松,只可惜奇石怪松独缺名士品题,总觉得有景无句,不免寂寞。所以山水再美,也需要人文来发挥,需要传说来画龙点睛,才算有情。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的题目“春到齐鲁”,既指春回齐鲁大地,又指作者在春天时节来到济南,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B.在作者的眼中,济南的春天具有人的灵性和情怀,她敞开胸怀,满腔热情地欢迎远走他乡的游子的归来。

C.文章说“花香如潮”,又说“如潮也还没有”,准确地写出了济南的春天变化多端、难以捉摸的特点。

D.文中称济南古柏为“柏中华胄”,将其比作华夏后裔,借以表达对历经沧桑而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赞颂。

E.齐鲁大地的景物众多,作者却只选取丁香和松柏来写,是因为这些景物最能够用来承载作者的精神寄托。

2.为什么对丁香“一见就倾心,叹为群艳之尤”?请简要分析。(6分)

3.第⑦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6分)

4.末尾说:“山水再美,也需要人文来发挥,需要传说来画龙点睛,才算有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