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杨丽萍被誉为用肢体说...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杨丽萍被誉为用肢体说话的人,宛如传递着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舞者,美丽动人的轻盈身影,流泄出丝丝入扣的生命律动。

B.政府应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和提高公民的收入水平,勉力提高公民的幸福感受,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指标。

C.合肥市警方在前期调研摸排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社会治安热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旅馆业专项整治行动,开门揖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D.潜在的市场价值或立竿见影的商业利益,也许才是驱动这场表演的真正引擎,也许才是这些人参演的真正动力。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整体感悟大体内容的情况下,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思考分析词语的大体意思,然后判定是否正确。C.开门揖盗:开了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危害自己。用于此处不合语境,褒贬不当.A项“丝丝人扣”比喻文艺表演做得十分生动,有条不紊,一一合拍.也比喻文章和艺术表演做得十分细腻准确.B项,“勉力”是努力的意思.D.立竿见影:指竹竿立在阳光下,立刻可以看到影子:比喻功效迅速。所以选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一如继往    火中取栗  贪脏枉法    暴发户 

B.共商国是   声名鹊起  委曲求全  负隅顽抗

C.川流不息     帽沿     渔汛  莫需有

D.造诣  意不容辞   半途而费   两全其美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古/拘    棠/取    歌载舞/怨声

B.简/面    马 / 水思源   附 / 曲高

C.低/针    款/头    自怨自/方兴未

D.悍/泊    围/气    亲密无/不容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犁耙是农耕的一种符号

孙本召

(1)住在乡下,和植物走得最近。因而,勤劳的庄户人变戏法似的用木料制作了许多精致的农具,以此来丰饶自己的凡间生活。

(2)偏僻的墙角里,独具内涵。这里没有什么风景,但足可以浏览到历史的影像,这是一种尘封起来的某种香醇的记忆,老酒一般。细数每家的院落,悬挂的弯镰,突兀的铁叉,蜗居的油篓,半蹲的木犁,倒竖的齿耙……各种农具应有尽有,这里,就是一个小型的农具展览馆。

(3)农具的舞台在田野,这无边的剧场,终年活跃着一支知冷知热的乡村文艺兵。高矮不一,胖瘦不一,但责任相同,思想一致。这种演出,也是有时段的,地域的。我的故乡在淮河流域,这里是一碧千里的平原,祖辈的脚呀,根呀,命呀,名呀,都扎根于黑黝黝的土壤中。一季丰收,一年希望,一代成长……

(4)天还未亮,露水醒了,两三颗星星也醒了,我还睡着,父亲的咳嗽开始了,接着是一阵窸窸窣窣。那是父亲牵着我家的那头母牛“秀秀”去饮水了。父亲的体贴从昨夜就开始了。牛槽里的麦麸还散发着清淡的芳香,夜间,添加的细碎的草茎也无影无踪了。播种的季节,讲究的是墒情,尤其是秋季,种植麦子的档期,水稻田的土壤潮湿沾粘,犁耙起来更要全力以赴。一天的犁耙是一场硬仗,秀秀和父亲不约而同地备战着。

(5)骄阳下,父亲古铜色的脸,浸润的衣衫,沙哑的吆喝,弯曲的脊背,低眉的秀秀,木制的套辕,紧绷的缰绳,锃亮的犁铧,组成了一幅远古的岩画。

(6)土地是农人的第二个女人。一块好地就是一个好女人。“人哄地一天,地哄人一年。”土地是农人的面子。每一季庄稼都是农人的一次新婚。那些在父辈的汗水里,血液中成长起来的风景,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麦子的高雅,水稻的谦逊,玉米的涵养,花生的内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命,命的长度和庄稼的高度一样,都取决于努力的程度。有的人一辈子走不出村庄,走不出一块地。有的人,把根扎下,随着雁群漂泊,落叶归根,逃不了一辈子耕种的土壤。父亲是第一种人。他把对土地的征服,当做一生最伟大的事业了。

(7)蓝天,白云,旷野,一人、一牛、一犁、一耙的剪影素朴,古典,庄重,诗意。犁铧,强悍地解开土壤的纽扣,大地丰润的肌肤在阳光下铺展,每一行犁开的土块,都叙述着过去的荣耀。风吟、鸟鸣、水欢、茎舞、谷唱……所有的故事都被打开了,温温润润的泥土就迤迤逦逦翻卷过去,草啊,花啊,筋斗似的被藏进土里。翻起来的湿润的泥土光光滑滑,透着光泽,漂亮,新嫩,且释放着泥土特有的馥郁香气,沁人心脾。长长的沟陇,宛如诗人新写的激情诗句。此时,我敲打着键盘,分明感觉到犁铧的温度,听叫父亲甩起的鞭声,还有秀秀“嗷嗷”的清唱。

(8)耙的抚爱总是无微不至的。当耙托着父亲,在诗句上前进的时候,章法、韵律都是讲究的。父亲此时,不是一位粗糙的农民,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大师。此时的土地是一块巨大的画布,父亲用线条来勾画。横的,竖的,斜的,或轻或重,或空白或重复,或间断或继续,都在父亲的把握中。这样的平面几何,父亲的证明,是轻车熟路的。他的耙,是天地下最锋利睿智笔他的思路清晰缜密,最后完成的卷面,字字工整,曲线优美。

(9)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有人来承接。耕耘,镰是冲锋的先驱;铁叉,是收拾残局的后勤;油篓,是喜悦的储存;犁铧,是既往的承上;齿耙,是开来的启下。这样的一种承上启下,恰如其分地完成了一个季节对另一个季节的托付,传承,延续。我,十五岁那年,当父亲把温热的长鞭递给我,我右手扶着汗湿的犁把,左手扬起鞭子,“哦哦哦”“驾驾驾”,装模作样地做个真正的农人时,我才发现,任何事情都需要勇气,需要虔诚。直至,现在,我的女儿,那些90后,他们只能在梦中和一些农具相遇了。(10)土地是一本书。父亲把土地翻开,又合上,合上,又翻开。父亲,乡亲,他们的长年累月,不厌其烦,就是一种对生活的阅读吧。这种阅读,是精细的,是彻底的,是深入的。犁地带有一种开拓的遒劲和阳刚的壮美,而耙地则展现了一种打磨的细腻和婉约的秀美。犁铧揭开的是历史的厚重,齿耙埋藏的是未来的憧憬。这种特殊的承上启下的美感,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地在淡出历史的剧场,我相信:犁耙作为一个农耕图景符号一直会在乡村的土壤里葳蕤……(选自2011年5月16日《新华副刊》,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分)

答:                                                                            

2.请分析全文最后画线句子的作用。(6分)

答:                                                                            

3.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第(7)段画线文字进行赏析。(6分)

答:                                                                            

4.文章末尾说犁耙“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地在淡出历史的剧场”,这种表达流露出作者的些许感伤。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对此感伤的原因。(8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2.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3.月明星稀,                    。(曹操《短歌行》)

4.              ,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离骚》)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6.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7.哀吾生之须臾,                    。   (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共8分)

忆秦娥

范成大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1.本词为闺怨词,可通篇无一“怨”字,而所写又无一处无“怨情”,试作简要赏析。(4分)

答:                                                                     

2.本词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