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着(zhuó)陆 模(mó)具 杀一儆(jǐng)百 岁稔(rěn)年丰
B.泥淖(nào) 晕(yùn)车 信手拈(niān)来 如椽(yuán)之笔
C.讪(shàn)笑 窈窕(tiǎo) 力能扛(gāng)鼎 踽(jǔ)踽独行
D.忖(cǔn)度 摭(zhí)拾 量(liáng)体裁衣 名嫒淑女(yuàn)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 分)
周国平说,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
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想逃出寂寞。
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有规律的生活,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阅读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命题,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4 分)
梁启超作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业、工作、生活、健康,更对他们的品性、为人、立身、处世给予细致入微的指导。在他看来,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而且是学做一个现代人。他讲到求知识与学做人的关系,老实不客气地告诉年轻人:“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九,109 页)怎样才能实现他所说的做成一个人?他说:“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遍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同上,105 页)他在这里所说人类普遍道德的标准,其实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普世价值。我们看到,梁启超教育子女,就以这三件为究竟。有人不相信中国文化传统中包含有普世价值,怕是少有梁启超的慧眼和慧心。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段话的中心。
一位学生觉得自己能力差,难有大的发展,他向老师诉说自己的困惑,而老师也正想利用这个机会教育该生,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请你补写出以下对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5 分)
学生:①
老师:那么,请问一支铅笔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写字。
老师:②
学生:我认为是的,就像我,将来除了打工,还有什么别的出路呢?
老师:那么,请问一支铅笔对商人有什么用途?
学生:③
老师:一支铅笔对过生日的朋友有什么用途?
学生:④
老师:实际上,铅笔还有很多种用途。比如,用铅笔作尺子,可以用来画线;用铅笔作武器,
可以用来自卫。削下的铅笔屑,可以做装饰画;将铅笔芯磨成粉,可以做润滑粉……一支铅
笔都可以有很多种用途,⑤
学生:老师,我懂了,谢谢。
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4 分)
多少年来,鲁迅这张脸是一简约的符号、明快的象征, 。这张脸给刻成木刻、做成浮雕、画成漫画、宣传画,或以随便什么精陋的方式翻印了再翻印,出现在随便什么媒介、场合、时代,均属独一无二, 。延安时期粗糙的鲁迅木刻肖像,老先生出殡时游行队伍捧扶的大肖像,文革时期被百般夸张的鲁迅像,都并不像他, ,宣称这是他自己的容颜,不曾遗失,不曾贬损,不曾消淡。他的容颜在他殒灭后继续活在无数图像中, 。
A.以至这些图像竟能以被任意引用的方式,继续捍卫他那张脸
B.然而鲁迅的形质与神采总能穿透笔墨的歪曲,扑面而来
C.都有他那股风神在,经得起变形、经得起看
D.如他大量的警句,格外宜于被观看、被引用、被铭记。接着写鲁迅肖像的广泛应用,C承此进行总结,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旧北京城经元、明两代的建造经营,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城设计的基础上,最后完成的杰作。
B.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C.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些“老区”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改变产业结构的重要,他们希望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D.提起蜀汉亡国,有人认为是刘禅懦弱无能、庸碌昏聩所致——这也是过分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