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日:“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每侍见,未尝不论人物及万机得失。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帅,朝臣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仕进虽速,咸谓才能致之。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

齐王攸当之藩,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妻长广公(山东中学联盟)主俱入,稽颡泣请帝留攸,帝怒谓侍中王戎日:“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常侍如故,数年,入为侍中。主者处事或不当,济性峻厉,明法绳之。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而济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

帝尝谓和峤日:“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峤日:“济俊爽,恐不可屈。”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济答日:“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帝默然。

帝尝与济弈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寻使白衣领太仆。年四十六,先浑卒,追赠骠骑将军。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

 (《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有才,风姿英爽  逸:突出    B.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官    去:辞职

C.侪类以此之        少:轻视    D.朝臣莫能焉    尚:推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齐王攸当藩    师道不传也久矣

B.武帝尝会公卿藩牧式乾殿    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C.济时伸脚局下,皓讥焉    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幼

D.好言伤物    乱易整,不武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济个性的一组是                          (    )

①风姿英爽,气盖一时  ②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  ③济性峻厉,明法绳之  ④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  ⑤帝尝与济弈棋……济时伸脚局下⑥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济年轻时不仪精通骑马射箭技术,力大无比,精通《易经》及《庄子》《老子》,且技艺超人,在当时非常有名。

B.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怏.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

C.王济外表儒雅,但言辞直白激切。皇帝曾指责其有愧,王济则以因琐事导致兄弟不相容而为陛下感到羞耻予以回敬。

D.王济与堂兄王佑不合,王佑的同党都认为王济不顾念王佑的父亲,后王济被排挤在外,将家也搬到了北芒山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4分)  

(2)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3分)

(3)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3分)

 

1.D 2.D 3.A 4.B 5.(1)外调任河南尹,还没上任,就因鞭打王府的官吏而获罪免职,而此时王佑正被信任而得到重用。(4分) (2)皇帝于是召来王济,狠狠地责备他,然后说:“知道惭愧吗?” (3分) (3)王济当时把脚伸到了棋盘下,因而孙皓讥讽王济。(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D解释不准确,由原文上句“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帅”内容大意可知,尚:超过。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之”分别为“动词,到”与“助词。主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于”分别为“介词,表处所,在”与“介词,表对象,向”;C项“而”分别为“而,表因果火系”与“而,连词,表转折”;D项“以”均为“介词,用”。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王济个性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②是说王济与孔恂、王恂杨继等都是当时的才俊;④是指皇帝的回答;⑥是陈述王济死后人们的反应。所以选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官升得虽快,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表述不准确,与原文内容不符,曲解原意,原文为“咸谓才能致之”。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拜”、“坐”、“见”、“委任”、“切”、“让”、“既而”、“时”、“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王济字武子。年少时有超人的才能,风姿英俊豪爽,气概超越一时。喜好弓箭骑马,勇力无人能比,精通《易》及《庄》、《老》,文词关好,技艺超人,在当世有名望。二十岁,应召离家出任中书郎,后因为母亲守丧辞官。起用任骁骑将军,逐渐升迁任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在同一官列,成为当时俊杰。武帝曾在式乾殿会见公卿及地方长官,看着二济、二恂对诸位公卿说:“我的左右可以说温顺恭谨的恂恂济济一堂!”每次侍奉拜见皇帝,没有不议论人物及各类事情得失的。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快,都说是靠自己的才能达到的。然而王济外表虽然宽宏儒雅,而内心很是嫉妒苛刻,喜欢用言语伤人,周围人因此轻视他。 齐王司马攸将去自己的藩国,王济在陈述请求之后,又屡次让公主与甄德的妻子长广公主一同入宫,磕头流泪请求皇帝留下司马攸。皇帝生气地对侍中王戎说:“兄弟间关系最亲,如今派出齐王,自然是我家里的事。而甄德、王济接连打发妇人来活活哭死人!”由于抵触违背圣旨,被降职但任国子祭酒,常侍的职位依旧。几年后,入宫任侍中。主事人处理事情有时不恰当,王济生性严厉,依法惩处他。王济平素与堂兄王佑不和,王佑的党羽很是认为王济太不顾念王佑的父亲,(这种看法)于是助长了对王济的不同意见.。后来,王济出任河南尹,还没有去上任,就因鞭打王府的官吏而获罪免职,而王佑此时正被信任而得到重用。王济于是被贬斥出朝,王济就把家搬到北芒山下。 皇帝曾经对和峤说:“我想骂王济然后给他封官进爵,怎么样?”和峤说:“王济豪爽,恐怕不能委屈他。”皇帝于是召来王济,狠狠地责备他,然后说:“知道惭愧吗?”王济回答说:“兄弟间因一尺布、一斗米引起的纷争竞不能相容,我常为陛下感到羞耻。别人能让亲人疏远,我不能让亲人亲近,为此我愧对陛下。”皇帝默然不语。 皇帝曾与王济下棋,孙皓在旁边,皇帝对孙皓说:“为什么喜欢剥人的脸皮?”孙皓说:“我见到对国君无礼的人就剥了他。”王济当时把脚伸到了棋盘下,因而孙皓讥讽王济。不久朝廷让他由平民身份兼任太仆。四十六岁时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等到将要安葬的时候,当时的贤人都来了。孙楚很敬重王济,而来得晚,哭得很悲伤,宾客没有不落泪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论文雅

孙克强

在古典美学中,雅俗与“文野”分别组合,成为两组相对的范畴,即文雅和野俗。二者是对立的两极,相反而又相成。

从人类文明脱离动物本性起步之际,雅与俗的分野就产生了。人类文明进步愈大,文化层次愈高,知识修养积累得愈丰厚,雅俗的差异就愈显著。上古时期,典型的雅俗差异表现在《诗经》之中。《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诗的作者多为农夫走卒、妇人女子,多道田间闾巷的山情水音,显得浅近野俗一些;雅诗则多出自公卿士大夫之手,较为讲求辞彩,显示出作者较高的文化修养。因而雅诗与文采相联系,成为“文雅”。文雅观念的形成也与孔子有关,《论语•雍也》记孔子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文质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雅适合的是士大夫知识阶层的口味,反映的是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习惯。文雅的重要内容是指语言中显示出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在语言中引用或化用古人语句、古典古事,可使语言有苍古博厚之风。古代的批评家认为,知识、学问的有无或多少是区别雅俗的重要标准。清人毛奇龄说:“天下惟雅须学,而俗不必学;惟典则须学,而鄙与熟则不必学。”读书是求雅去俗的最好途径。

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多样的。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的高低,在于文化积累的多少。然而这种高低和多少却又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呈现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

雅和俗虽然异势,但也并非水火不容,雅俗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互相易位。“以俗为雅”这个中国美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影响的理念即是典型的例证。文雅本指文采华美,语言修辞工致,是艺术修养高的标志,但如果一味追求文采华丽、语言精致,则又会成为千口一腔的陈辞滥调,又成了凡俗、陈俗的东西而令人生厌。这时如果别出心裁,有意从以前已遭摒弃的民间语言中汲取材料,用入作品中,则会产生清新出奇的效果,这正是高雅的一种表现。“以俗为雅”的作品,其外在的形式特征是“俗”,而其体现出来的品格、趣味却是“雅”。这里“俗”和“雅”是相互协调、相反相成、浑融一体的。

 “以俗为雅”的理念还可以运用到文学创作的体裁、题材、意境等领域。如表现在体裁方面,古代文学家、批评家通常推崇雅体,贬斥俗体,如民间歌谣就被视为俗体而受到贬斥。但也有一些作家看到了这种体裁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如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文雅和通俗。梁启超的看法对我们很有启发。他将诗分为“文人诗”和“民间歌谣”两类,并指出:“简单说,好歌谣纯属自然美,好诗便要加上人工的美。”“对于自然美加上些人工,又是别一种风味的美,譬如美的璞玉,经琢磨雕饰而更美;美的花卉,经栽植布置而更美。”

                                     (选自《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1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文雅是和野俗相对的范畴,二者是对立的两极,相反相成。

B.“以俗为雅”理念出现后,文采华美、语言修辞工致,就不再是文雅的标准了。 

C.文雅观念的形成与人类文明进步直接相关,也与孔子影响后世的文质观有关。

D.引用化用古语,使语言苍古博厚,显示出丰厚的文化积累,是文雅的重要内容。

2.下面对雅俗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的高低和文化积累的多少,唯有读书才能求雅去俗。

B.任何事物都有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以俗为雅即是典型例证。

C.一味讲求文采和语言,就会成“俗”;使用民间语言别出心裁,则会现“雅”。

D.雅和俗虽然异势,但并非水火不容,它们是相互协调、相反相成、浑融一体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诗经》中“风诗”显得浅近野俗,“雅诗”讲求辞彩成为“文雅”,是我国古典美学史上最典型的雅俗差异。

B.梁启超将诗分为“文人诗”和“民间歌谣”两类,他认为好民间歌谣纯属自然美,而好文人诗则属人工美。

C.古代文学家通常不能发现民间歌谣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将其视为俗体加以贬斥,因而创造不出优秀的作品。

D.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虽然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但知识、学问的有无或多少始终是区别雅俗的重要标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交规”不仅让城市交通事故大幅减少,人们日益增强的交通法规意识也使得公路交通较以前更为畅通。

B.上海某中学为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专门开设展台,展出了十多个学生制作的飞机模型。

C.因三公经费紧缩,今年奢侈用品的销售出现了实际行情与市场预估截然相反的现象。

D.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位历经沧桑却仍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老人形象,揭示了人生存在的终极意义及美的真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B.笔者听说过挂羊头卖狗肉,如今鼠肉冒充羊肉却是实实在在,堂而皇之被端上了餐桌。笔者想问,这么多的伪劣羊肉甚至可能是“毒羊肉”都销售到了哪里?我们的监管部门又干嘛了?

C.一名小学生每天摄入的肉食总量,不应当超过1个小鸡腿或2个鸡翅;小学生每日至少应睡10个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

D.北京人艺最近推出四个轮换剧目:《天下第一楼》、《小井胡同》、《上帝的宠儿》和《洋麻将》,这些剧目都是经过观众检验的,确实是优秀剧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2013年7月22日,新华社授权全文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

B.这几个犯罪嫌疑人虽拒不交待问题,但从他们的行迹看,心里有鬼还是可以肯定的。

C.黄仁宇先生是当代中国学者中罕见的具有见微知著,融会贯通的驾驭史料能力的“通史”之才。

D.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来说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枯燥  璀灿  活性炭  望风披靡   绵里藏针   立竿见影

 B.震撼  嗔怪  一副画  无耻谰言   死不瞑目   严惩不待

 C.宣泄  慰藉  元霄节  震聋发聩   郑重其事   黄粱美梦

 D.惊蛰  坐落  亲和力  谈笑风生   恻隐之心   拭目以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