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小题。 定和[注]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①“定和是个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小题。 

定和[]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敬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起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

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

[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

1.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本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5分)

3.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1.①交代了定和选择音乐的过程和原因;(2分)②引出“音乐迷”的由来,呼应题目,为后面写他对音乐的痴迷作铺垫。(2分 2.①定和在上海痴迷于古典音乐的情形;②定和在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③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3.①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心力,当会有所收获。②真正追求艺术,应保持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③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④艺术能激发我们的勇气和信心,即使在困难之中,也能给予我们鼓舞与力量。(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文的标题是“定和是个音乐迷”,但他并非一开始就是学音乐的,所以本段意在介绍其成为音乐迷的来由,这是传记文的通用写法。“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敬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这是对后文定和痴迷于音乐的总括。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不难,属于归纳概括题,首先要找到答题区间,即三、四两段,然后将这两段中所写的定和痴迷音乐的事件概括出来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但要结合定和的经历来谈。首先定和因为爱好,所以由学画改为学音乐;其次,他对音乐到了痴迷的程度。第三,他对音乐的执着,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始终不放弃。答题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注]本文所说的“中国哲学”特指“中国古代哲学”。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卷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它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B.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E.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暗示极为丰富,读者才能读出更多的新意。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之所以“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因为聪明的读者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D.中国艺术的理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3.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4分)  

4.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景结情”,即以写景的诗句来结束全诗,请结合本文文意,简要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使用此种艺术技巧的原因及背景。 (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滕王阁序》)

2.   ,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

3.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春江花月夜》)

4.冰泉冷涩弦凝绝,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偏”。请问,两位诗人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试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梦登,福建人。乾隆庚寅孝丰知县,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因持刺不许入。梦登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曰:“予吏事见,非有私谒。俟公他出,即舆前白事,奚以门者为?”门者勉为通谒。巡抚察其状,戒之曰:“君悃愊无华饰,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梦登前曰:“孝丰俸入,岁不过三十金,不能供幕客食。且梦登与偕来者,三数孝廉,皆读书服古,朝夕讲求,宜若可恃。”巡抚哂之。无何,卒用公式劾免,历官才三月也。

梦登居官,出无仪卫,门不设监奴,有质讼,直诣厅事。梦登便为剖析,因而劝谕之,两造皆欢然以解。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胥吏或请事,则曰:“安有子女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县庭无事,辄独行阡陌间,与父老商搉利,或遇俊秀子弟,执手论文,娓娓竟日,县人安之。

梦登罢官也,代者至门,交印讫,长揖而去。问库廪官物,犹前官封识也。稽文案簿籍,曰:“自有主者。”察狱讼,曰:“悉劝平之。”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遍抵同官。曰:“梦登为县仅三月,未尝得罪百姓,有事未尝不尽心,然竟坐免,何故?”

梦登罢官,窭甚,不能归,百姓争食之。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羡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比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然闲居周一岁,未尝有大匮乏。最后,县人醵金为治归计,并制青盖为赠,题名至万人,荣其行。尝受惠梦登者,凡数辈,徒步负担,送梦登抵其家。

(节选自《清稗类钞·吏治类》)

【注】①悃愊:kǔn bì,至诚。②窭:jù,贫穷。③醵:jù,凑钱,集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乾隆庚寅孝丰知县       除:废除,罢免

B.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 比:等到  

C.安有子女白事父母   白事:丧事

D.与父老商搉利 病:病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B. 

C.梦登罢官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D.尝受惠梦登者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B.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C.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D.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巡抚看到李梦登,先是“戒之”,对他予以表扬和劝诫,体现了巡抚对他的赏识和关爱,然而自负的李梦登并不领情,巡抚只好“哂之”,以示无奈。

B.李梦登为官县衙不设门吏,甚至不要衙役,百姓可直达办事厅;出门不带仪仗卫队。他认为官员被称为父母官,就应该爱民如子。这体现了他廉正、亲民的特点。

C.李梦登任期虽短,却深得民心。他被罢官以后,因为穷困有家难回,当地百姓纷纷接济他,最后又集资、制万民伞,送他回家。这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清廉、爱民。

D.李梦登自认为干得不错,对于自己为什么被免职感到困惑不解,文章说是“卒用公式劾免”,其实不愿也不会迎合攀附上司才是李梦登被免职的真实原因。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4分)

②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遍抵同官。(3分)

(2)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李梦登“清正廉洁”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查看答案

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红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其许多经典歌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以歌词“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为题作文。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