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 李德顺 ①对于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

李德顺

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雅”和“俗”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⑥“雅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⑦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须。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分,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是有所不同的。

B.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C.文化的“雅”“俗”可以通过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及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来进行评判和区分。

D.从逻辑上说,“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一般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它们有高低、优劣与贵贱之分。

E.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来划分的“雅”与“俗”,那么“雅文化”就是“精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工作者只要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就能产生文化精品。

B.昔日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及状元文章如今却都成了历史的垃圾,可见“精英文化”也会出粗俗之作。

C.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上反映出来,

D.“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没有“大众文化”就不可能有“精英文化”。

3.作者在文中批判了对文化之“雅”和“俗”的哪些错误认识,试分条简要概括。(4分)

4.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的“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4分)

 

1.B、E 2.C 3.①“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大众文化”就是“低俗”的。或:“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②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③把文化领域“重心下移”的趋势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 4.①文化的“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要具体而且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画等号。(1分)②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看,“雅文化”与“精英文化”相联系,“俗文化”与“大众文化”相联系。(1分)③“俗文化”中的一些精品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某些原先的“雅文化”则可能成为文化糟粕或垃圾。(或:“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1分)④“大众文化”并非只能是粗野简陋,“精英文化”未必一定是高雅精致。(或: “大众文化”中也有精致高雅之作,“精英文化”中也可能有粗俗之作。)(1分)(每点1分,共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内容的相关文字,再逐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的说法错,据原文第2段,应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区分文化的“雅”与“俗”,意味着……;E项说法武断,“雅文化”就是“精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的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两者之间“相联系”。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内容的相关文字,再逐一进行比对。A项相关内容在原文第4段,“只要……就”的推断与原文“只有……才”不合。B项相关内容在原文第4段,此项把把原文的特称判断“大都”变为全称判断“都”。C项相关内容在原文第6段,说法与原文相符。D项相关内容在原文第5段,项后半句原文无据,因果推断不成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简答题,答案主要在原文第一段、第四段、第五段、第七段中筛选信息。答题时一定要按照题目所要求的“分条简要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的是回答“文化的‘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答题时应先在原文中划出相关区域,再进行归纳概括。文本第4段第一句指出了正确理解这种联系的原则态度,第3段“‘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的文字讲的是联系之一。第4段论述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互相转化和互相掺杂。根据以上内容可归纳出答案。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4.______,谈笑间,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 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 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 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 愁坐正书空。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结合全诗,说说本诗的主旨。    

2.读第二、三两联,思考作者是分别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情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军司马,属韩馥。馥败,以兵归袁绍。绍以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瓒。瓒破,郃功多,迁宁国中郎将。

太祖与袁相拒官渡,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郃说绍曰:“琼等破,则将军事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太祖得郃甚喜,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授以众,从攻邺,拔之。从讨柳城,与张辽俱军锋,以功迁平狄将军。征东莱,讨管承,又与张辽讨陈兰、梅成等,破之。从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与夏侯渊讨鄜贼梁兴及武都氐。又破马超,平宋建。太祖征张鲁,先遣郃督诸军讨兴和氐王窦茂。太祖从散关入汉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前通路。至阳平,鲁降,太祖还,留郃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为备将张飞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其后备于走马谷烧都围,渊救火,从他道与备相遇,渊遂没。郃还阳平。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军主。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太祖在长安,遣使郃节。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将军事矣  去:失败。

B.郃军败  快:加速。

C.征东莱  别:分兵。

D.遣使郃节  假:交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         ②郃计非

B.①与张辽俱军锋                 ②遂推郃军主

C.①太祖与袁相拒官渡             ②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前通路

D.①为备将张飞拒                 ②刘备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张郃屡建战功,堪称郭淮所说“国家名将”的一组是(3分)

①绍以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瓒 ②从攻邺,拔之  ③与夏侯渊讨鄜贼梁兴及武都氐  ④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 ⑤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 ⑥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汉末年,张郃应征入伍,讨伐黄巾军,在韩馥部下担任军司马的职务。韩馥失败以后,张郃带兵投奔了袁绍。

B.淳于琼等人押运粮草驻扎乌巢时,曹操亲自领兵攻击淳于琼所部。张郃劝袁绍应该尽快带兵援救淳于琼,但袁绍却听信郭图的话导致全军崩溃。

C.曹操率领大军到汉中征伐张鲁的时候,派遣张郃带领五千步兵作为开路前锋。结果,人马一到阳平关,张鲁就献城投降了。

D.刘备驻扎在阳平关,夜间对驻扎在广石的张郃发动突然袭击,虽然没能攻克广石,却在混战中杀死了夏侯渊。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4分)

(2)从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3分)

(3)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3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章鱼似乎对各种器皿嗜好成性,渴望藏身于空心的器皿之中。                          

①章鱼一看见小瓶子,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

②变成了渔民的猎物,甚至成了人类餐桌上的美餐

③渔民正是掌握了章鱼的这种天性

④不论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

⑤于是将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人海底

⑥结果,这些在海洋里无往不胜的章鱼,成了瓶子里的囚徒

A.③⑤①④⑥②    B.⑥④③⑤①②    C.③④⑤①⑥②    D.①④③⑤⑥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尽管现在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很大,但它们的文化同出一个源头,因此,古村落保护与城市化发展有相通之处,在文化上都有不能舍弃的“根”的情结。

B.不知“腊月”“谢年”为何物,却对“鸟叔”“圣诞节”如数家珍,我们的下一代正生活在一个与我们的传统文化隔离的世界里,这种情况令人堪忧。

C.为避免不再出现大量旅客滞留火车站的局面,广州市春运办公室通过增加车票提示信息与应急候乘点匹配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D.“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