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1.子曰:...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1.子曰:“夫仁者,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3.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春江花月夜》)

4.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

 

1.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3.江流婉转绕芳甸  汀上白沙看不见 4.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解析】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不要添减文字。本题的重点字如:己、欲、犹、兴怀、婉转、芳甸、汀、层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登舍身台   [明]戚继光 

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临意若何?指点封疆余独感,萧疏鬓发为谁皤? 

剑分胡饼从人后,手掬流泉己自多。回首朱门歌舞地,尊前列鼎问调和。 

【注】①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舍身台”在河北遵化。 ②封疆:诗中指边界。③皤:白。④胡饼:即烧饼,指干粮。⑤列鼎:列鼎而食,指权门的豪华生活;调和:菜肴的味道。 

1.本诗前三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

2.本诗后四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后袁尚果自将攻袁谭,大破之。谭奔平原,遣辛毗诣曹操请救。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操从之。

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操,操谓毗曰:“谭必可信,尚必可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一旦求救明公,此可知也。尚见谭困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天亡尚之时也。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无亡衅。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操曰:“善!”许谭。

冬,十月,操至黎阳。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谭复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娉谭女安之,引军还。

注:①辛毗(Pí),字佐治,颍川阳翟人。辛毗先事袁谭,后归附曹操,官至卫尉。谥肃侯。②衅:征兆。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谭意        致:转告

B.力专则难也                    图:谋取

C.谭必可信,尚必可不            克:克服

D.谭复刻将军印以假旷、翔        阴:暗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一旦求救明公       莫大河北

B.尚见谭困不能取       明公不取伐荆州

C.绍宽厚得众心         乃为子曹整娉谭女安之    

D.此天亡尚之时也       许谭

3.下列句子全部是劝说曹操攻打袁尚的理由的一组是(       )(3分)

① 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

② 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

③ 使谭、尚自相敝

④ 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

⑤ 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

⑥ 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 曹操把袁谭、袁尚打得逃到邺城,但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后就没有乘胜追击。

B. 袁氏兄弟内讧时,曹军将领都认为此时不须进攻,只有辛毗力主要抓住机遇。

C. 曹操不愿援助袁谭的原因是认为袁谭不可信任,并且对袁尚的实力心存戒备。

D. 曹操通过袁谭送印的事,明白了袁谭并非真心归降,就用联姻计稳住了袁谭。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兵 革 败 于 外 谋 臣 诛 于 内 兄 弟 谗 阋 国 分 为 二  连  年  战 伐 介 胄 生 虮 虱  加 以 旱 蝗 饥 馑 并 臻 天 灾 应 于 上 人 事 困 于 下  民  无  愚 智 皆 知 土 崩 瓦 解

6.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3分)

                                                                          

②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4分)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同样的交际任务可以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段、修辞方法来完成。            。比如,传说曾国藩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屡次失利,于是上奏皇帝说“臣屡战屡败”,但这句话后被改成了“臣屡败屡战”。                  

①选择不同的语序,就是完成同样交际任务的修辞方法之一

②后者则不一样,它突 出了虽败犹战、不屈不挠的斗志

③这种修辞效果的取得,所依靠的主要是语序

④前者突出了屡战的结果屡败,暗含了指挥不利、作战无能

⑤修辞手段相同,语序不同,话语意义、修辞功能、修辞效果也不一样

⑥虽然只是细微的词序变化,但表达效果迥异

A.①⑤⑥④②③        B.③⑥④②⑤①

C.①③⑤⑥④②        D.⑥①④②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去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标着着中国数千年来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意味着广大百姓生活质量与价值观念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

 C.从今年高考“一模”统计数据看,学生成绩整体正常,反映了各学校的备考措施和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发现了一些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短板。

 D.城市雕塑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公共艺术,应该慎之又慎。既然城市雕塑是面向大众,是由民众买单,那么接受民众的审核不仅是对民众的尊重,更是民众的权利。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建筑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审美对象,一旦出现,谁的眼睛也躲不了,必须年年看、天天看。这对很多市民来说构成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审美适应,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则构成一种顺向或逆向的审美教育。结果,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水平便水涨船高,或泥沙俱下

A.出现    B.逆向    C.水涨船高    D.泥沙俱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