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2分) 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弓高侯穨当之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2分)

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弓高侯穨当之后也。世乡里著姓。父寻,建武中为陇西太守。

棱四岁而,养母弟以孝友称。及壮,推先父余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显宗知忠,后诏特原。由是征辟,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时论者之说: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

和帝即位,侍中窦宪使人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畅于上东门,有司畏宪,咸委疑于畅兄弟。诏遣侍御史之齐案其事。棱上疏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及事发,果如所言。宪惶恐,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赎罪。棱复上疏谏,太后不从。及宪有功,还为大将军,威震天下,复出屯武威。会帝西祠园陵,诏宪与车驾会长安。及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诌,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议者皆惭而止。尚书左丞王龙私奏记上牛酒于宪,棱举奏龙,论为城旦②。棱在朝数荐举良吏应顺、吕章、周行等,皆有名当时。及窦氏败,棱典其事,深竟党与,数月不休沐③。帝以为忧国忘家,赐布三百匹。

迁南阳太守,特听棱得过家上冢,乡里认为荣。棱发擿奸盗,郡中震慄,政号严平,数岁,征入为太仆。九年冬,代张奋为司空。明年薨。

(选自《后汉书·韩棱传》)

【注】①教:文告。②城旦: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③休沐:休息洗沐,即休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棱四岁而         失去父亲 B.棱阴代兴视事     处理政事

C.及窦氏败,棱典其事    案件        D.因令怨者之    上奏章告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后诏特原之

乡里益高之

B.自手署其名曰

显宗知其忠

C.时论者为之说

世为乡里著姓

D.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

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

3.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B.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C.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D.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葛兴中风生病不能听政,韩棱趁机把持政事两年,周围没人敢于违背他的指令。

B.显宗知道韩棱忠诚,下诏升任他为尚书令,并赐宝剑,且亲手题其名为“韩棱楚龙渊”。

C.窦宪派人在上东门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刘畅,事情败露后,太后百般包庇,韩棱上疏要求让窦宪出去攻打北匈奴来赎罪。     

D.韩棱升任南阳太守路过家乡,皇上特许他回家祭祖,乡里乡亲都为此感到荣光。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翻译下列句子(7分)

①棱上疏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韩棱刚直不阿的两个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C 2.A 3.B 4.D 5.(1)①韩棱上疏认为贼在京师,不应当舍近问远,恐怕被奸臣嘲笑。②窦太后发怒,深深责备韩棱,韩棱坚持他自己的看法。 (2)①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②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③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诌,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答出一个例子1分,两个例子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可引用原文,也可自己概括)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下句“深竟党与,数月不休沐”内容大意“深入彻底地追究其党羽,几个月都没有休假”可知,“案”为“ 查办”的意思。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之”二者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 B项,“其”,前者为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后者为第三人称代词,他的;C项,“为”,前者为介词,替;后者为动词,是 ;D项,“以”,前者为连词,来;后者为连词,因为。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 “曰”“云”等;3. 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 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 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 断文句通过找谓宾。此题可参考断句的词语有:名词做主语的“太守”“棱阴”、“吏”;谓宾结构“视事”做宾语放在句尾;表时间的“二年”;文言虚词“者”;常用在句首的“因”、“遂”文言虚词“之”等。符合断句要求的选项为B。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A 韩棱是暗地里代理事务,对太守是一种帮助;B 赐宝剑的是肃宗;C 是窦宪求太后要出击匈奴立功赎罪。所以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以为”、“宜”、被动句式、“切”、“固执”.(2)此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特征,在分析时,可以从文中找到与韩棱言行举止相关的语句,通过分析筛选出表现他刚直不阿的语句即可,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用原句概括。如文章第二段“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文章第三段“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等都表现了他的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参考译文: 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是弓高侯秃贵当之后代。世代为乡里大姓。父亲韩寻,建武年间为陇西太守。 韩棱4岁时失去父亲,养母以孝友著称。到了壮年,退让父亲的余财几百万给堂弟,乡里人更加称誉他的风格高尚。起先任郡里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得不能处理政务,韩棱暗地里代替葛兴处理政事,出入二年,命令没有违抗的。葛兴儿子曾经想发布文告安排官吏,韩棱拒绝不听,葛兴儿子于是令抱怨者上奏章告发韩棱。公文下达查核,有关官吏认为韩棱隐瞒葛兴生病的情况,擅自掌管郡守职权,就将他关了起来。显宗知道韩棱忠心,后来下诏特意赦免了他。从此征召入朝,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都以才能著称。肃宗曾赐给众尚书剑,只有这3个人特别,是宝剑,并且亲自写上他们的名字叫:“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宠济南椎成”当时议论的人为之解说:因为韩棱渊深有谋略,所以得了龙渊;郅寿明达有文章,所以得到汉文;陈宠敦厚朴实,善于表现于外,所以得到椎成。 和帝即位,待中窦宪派人刺杀殇王之子都乡侯刘畅于上东门,有关官吏害怕窦宪,都故意怀疑刘畅的兄弟。皇上诏遣御史到齐国查办这件事,韩棱上疏认为贼在京师,不应当舍近问远,恐怕被奸臣嘲笑。窦太后发怒,深深责备韩棱,韩棱坚持他自己的看法。等到事情揭发后,果然如韩棱所言。窦宪很惶恐,向太后请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韩棱又上书劝谏,窦太后不听从。等到窦宪立了功,回来做了大将军,威震天下,又出兵驻扎武威。这时皇帝西往祭祀园陵,诏窦宪与车驾相会于长安。窦宪到后,尚书以下的官吏商议拜见窦宪时,伏地口称“万岁”。韩棱正颜厉色地说:“对上不谄媚,对下不亵渎,按礼无人臣称万岁的制度。”议论的人都惭愧地作罢论。尚书左丞王私自奏记上牛酒给窦宪,韩棱举奏王龙,判处王龙城旦罪。韩棱在朝廷数次荐举良吏应顺、吕章、周纡等,都有名于当时。等到窦宪失败,韩棱负责查究这个案子,深入彻底地追究其党羽,几个月都没有休假。皇帝认为韩棱忧国忘家,赐给他布三百匹。 韩棱升为南阳太守,朝廷特让他回家上祖坟祭祖,乡里以为荣耀。韩棱揭发奸盗坏人,郡中坏人都很害怕,为政严肃公平。几年后,征入为太仆。九年冬,代替张奋为司空的官职。第二年逝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是否充分?            。因而,不了解世界,或者理解世界上有错位,就往往会误解我们自身的文化与艺术。

①事实上,我们即使是对西方文化艺术的把握,也有明显的不足

②而中国艺术是否属于“非理性”一路,也大可怀疑

③但我们今天对世界的了解显然还是以西方为中心的

④比如对非洲文化,甚至亚洲文化,往往就不甚熟悉

⑤不要忘记,西方是有非理性主义传统的,并非所有西方艺术都是“理性”的

⑥历史上,中国曾经是了解和包容世界的

A.⑥④③①②⑤     B.①③④②⑤⑥     C.⑥③④①⑤②     D.①②⑤⑥④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陈勋和林曦的成功经验证明,高效学习不是人人可以随便做到的,又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B.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考研人数和录取率持续增加,201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已经达到165.6万,比2011年净增14.5万,再创历史新高。

C.十岁女童手持小刀扬言要与打伤爷爷且拒付赔偿的工商所长决斗,这“湖南最牛约架”,难道不能不说是“官民对立”的社会情绪的又一表现?

D.我们反对那些不按照国际有关公约规定办事,而自充国际警察,干涉他国事务的霸权主义行为。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8月14日清晨,随着几声枪响,恶贯满盈的杀人魔王周克华在重庆街头被击毙。据悉,数千名全副武装的民警和武警参与了对周克华的的追捕行动,此外,成都军区某部也加入到搜捕的行列。连日来,如此大张旗鼓地采取行动对付一个劫匪,为近年来少有,凸显出当局除恶务尽的决心。听到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老百姓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A.恶贯满盈        B.凸显         C.除恶务尽         D.弹冠相庆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整(chì)    优(wò)    尺(dú)      无色无(xiù)   

B.熟(rěn)    青(xìng)  (zhōng)肯   (zī)铢必较

C.(shì)号    (dī)防    花(ruǐ)     (chā)血为盟

D.(jiān)生   执(niù)   (jì)觎      (jié)然一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梁  衡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是研究金石学、文化史的,她当然知道从夏商到宋,女子有才藻、有著作的寥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作异类,是叛逆,是多余。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鲁迅有一首为歌女立照的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尊。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泪痕。”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它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心酸,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读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拨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者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1.作者为什么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试根据文章简要回答:(4分)

2.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试根据文章回答。(5分)

3.文章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其画线的三处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