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两首诗在抒发离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哪一种共同的情感?(2分)

(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所用表现手法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思念故乡之情。  不相同: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赏析诗中作者所流露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可诗中的具体诗句分析得出。题干已将离别之情排除,从《峡口送友人》中“来时万里同为客”一句可知,诗人与友人都是远离故乡的游子;而从《送蜀客》中“自缘身是忆归人”一句可知,诗人在思念故乡。故可知两诗都流露出了思乡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赏析。表达手法包括多方面内容,比如修辞、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事、议论)、写作技巧(虚实结合、正反相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等),回答本题只需抓住一点赏析即可。比如,从写景方面,第一首写的是“欲尽春”的伤春之景,第二首写的是早春的清新之景。因此,前者是正面烘托,后者是以乐写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罗丹: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

卢梭: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朱光潜: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丽,就在于它能够给我们很好的理想境界。

现实生活中,有人慨叹,美好的东西正在消失;有人觉得,美是神秘的,难以捉摸;也有人认为,美丽就在身边,就在心中……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自选。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南方都市报》记者(以下简称“南都”):你最近在香港出了一本《莫言了不起》,你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关注莫言?

刘再复:1986年读了他的《透明的红萝卜》。这部中篇写得太好、太动人了!我被它深深打动。因为作家主体的感觉太敏锐、太丰富,才能发现这种在极艰难的环境中又极顽强生存着的生命现象,并用充满色彩的语言塑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形象。

南都:(1)                                                                

刘再复:莫言的作品,我之所以“几乎每部都读”,不是因为他的“水平”超群,而是因为他的作品带给我无穷尽的阅读“至乐”。读一读莫言的喜剧性作品,就会开怀大笑。林语堂在世时提倡幽默,可惜他未能遇到莫言。而我与莫言相逢了,这真是幸运。

我第一次读《红高粱家族》,觉得语言没有《透明的红萝卜》那么精美,但仍然震撼我。而且让我意识到,莫言在进行“颠覆性写作”:颠覆权力叙事,颠覆官方的历史叙事,颠覆教科书的惯性叙事。多年后我读《丰乳肥臀》,更觉得莫言通过宏大叙事在“解构”历史,颠覆历史,即用人性的历史解构“阶级性”历史。

南都:你对莫言的第一印象如何?

刘再复:他在科罗拉多大学作讲演,第一句话就是“在座的刘再复先生就是我的老师”,其坦率与真诚一下子就打动了我。之后我和妻子把东亚系的一些老师和同学请来,听莫言讲故事。他讲的几乎全是饥饿的故事。离开美国前我送他一顶牛仔帽。因为他在我的心目中,也是一个胆识过人的牛仔。

南都:(2)                                                                

刘再复:荒诞喜剧与荒诞小说在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中确实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但说他属于西方荒诞文学谱系未必精当。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也可能受马尔克斯的影响,但直接师法的还是蒲松龄的“狐幻现实主义”。蒲松龄创造了中国的短篇小说的巅峰。莫言很聪明,就在山东的土地上找到自己天才的老师。莫言没有“贵远贱近”的弱点。

南都:莫言这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否与其作品魔幻性得到西方世界的承认有关?

刘再复:莫言在我心目中他是天才,为我们的方块字争得巨大的光荣,他的获奖是我们母亲语言的胜利,方块字写作的胜利,仓颉造字的胜利。

南都:那你如何看待莫言获奖?莫言获奖对中国当代文学有什么影响?

刘再复:诺贝尔文学奖由于各种原因与条件,它变成一个世界公认的权威性大奖,一旦得奖,它便产生巨大的普世性效应。聂鲁达与马尔克斯、略萨的获奖,整个拉丁美洲文学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提高了,至少是影响了我的阅读心理。莫言作品本就被翻译成二三十种文字,获奖后可能还会翻一倍。因此,莫言获奖肯定会提高中国当代文学整体在世界上的地位,会吸引更多种族、更多国家、更多心灵、更多语言来关注中国文学。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美国作家获奖,美国人不会太兴奋,但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则会为自己的同胞获奖而骄傲。1998年葡萄牙的霍塞·萨拉马戈获奖,尽管他一直站在共产主义立场反对政府,但总统、总理一听到他获奖的消息,就立即声明说,现在我们要放下分歧,共同庆祝葡萄牙语的胜利。葡萄牙政府领导人毕竟有文化,他们知道自己的同胞获奖是一件大事,是关系到葡萄牙语能否骄傲地自立于世界之林(至少不被西班牙语吞并)的大喜事。

(选自《南方都市报》2013年5月10日,有改动)

1.请根据谈话内容,从记者的角度补写出(1)(2)两处的问题。(6分)

答:                                                                    

2.刘再复先生认为莫言作品有哪些特点?(4分)

答:                                                                     

3.为什么说莫言获奖“是我们母亲语言的胜利,方块字写作的胜利,仓颉造字的胜利”?(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以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蹓跶。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雄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还有快乐吗?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他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的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孵育的责任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已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⑥鸟并不永久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在寒枝的稍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馀的僵冻的果儿,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的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见那麻雀的羽毛特别的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⑦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1.请简要概括这篇散文的写作思路。(4分)

                                                                                

2.第二段写鸟儿的“苦闷”,有什么作用?(5分)

                                                                               

3.文章第四段的语言表达很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赏析。(6分)

                                                                                

4.这篇散文作者善于联想,在写鸟的各种情态时,十分自然地联想到了济慈、雪莱、哈代有关鸟的作品,还联想到自己经历中有关鸟的种种镜头。请联系作品探究这样联想的好处。(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5.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6.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7.           ,任重而道远。(《论孟选读》)

8.仰不愧于天,              。(《论孟选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塍废圃 (宋)周密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赏析其表现手法。(4分)

                                                                          

3.有人说,这首诗用词浅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虽为“废圃”,却“废”而不冷。请

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