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21分) 莫言——不倦的探索者 杨 鸥 获得诺贝尔...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21分)  

莫言——不倦的探索者

杨 鸥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作品必须写出自己的特色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说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瑞典文学院还认为,“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莫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红高粱》被称为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从《红高粱家族》到《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再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蛙》,奠言的作品在主体意向非常充分的视角下展现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莫言说:“我一直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戒重复,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重复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

莫言回顾自己的写作生涯称:“我并非什么了不起的文学天才。和大多数普通文学爱好者一样,我的文学之路也是从阅读和模仿开始的。”他说:“我从1976年当兵正式开始写作,最初都是模仿外国作家的小说。1981年5月,我的小说终于在杂志上第一次发表,这篇小说就受到了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影响。”莫言还承认自己受过福克纳、马尔克斯的影响。

待到写作日趋成熟之后,莫言逐步意识到作品必须写出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跟着西方走,最后还是要回到追求民族化写作上。《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就是莫言在探索个性写作和民族化写作过程中的产物。

故乡不局限于这片乡土

莫言小说中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故乡高密。获奖后莫言表达了对故乡的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莫言谈到,对于一个作家来讲,故乡是很重要的。1984年上军艺以前,找不到素材来写作,很多时间就是下去体验生活,千方百计找能够让自己感动的故事。到了《透明的红萝卜》阶段之后,一想到过去,想到了童年,就想到了故乡的生活,感觉好像一条河流的闸门被打开,活水源源不断而来。故乡情结、故乡记忆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的宝库。

现在莫言对小说中的故乡有了新的理【解析】
小说都讲究有故事和典型人物,但写了30年,故事也都写的差不多了,渐渐地你就会有一种能力了,把别人的故事变成你自己的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一样。就像我写高密县,但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这片乡土了,它可以作为一种风景,发生在美国的、日本的故事我都可以拿过来用,让它变成发生在高密县,所以乡土也就开阔了。

越是经典越耐得住重读

《纽约时报》著名书评人M.Yhomaslnge在《史诗般的小说,一流的中国作家》中说:“莫言是世界级的作家,可能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对此,莫言表示,“很多书出版时要引用这段话的时候,我就持反对意见。我觉得抬得太高了,鲁迅、老舍是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我认为衡量一个作家才华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作家有没有创造一种独特的文体,而鲁迅、老舍都是创造了一种独特文体的作家。鲁迅的文体再放50年依然不会过时,老舍的文体中对北京方言、土语的改造,依然是了不起的。他们的才华是难以超越的。”

莫言作品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小说语言,评论家季红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有分析。首先是大量的民间口语进入语言;其次通过在传统的经典典籍《三国演义》和文言文以及翻译小说中找来的东西以及从民间戏曲学来的东西。

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书实际上就足够了。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0月13日,有删改)

1.作为作家,莫言有哪些优秀的品格?请简要分析概括。(6分)

2.根据文意,请简要分析莫言作品的主要特点。(6分)

3.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试着从“阅读与写作”的角度方面,探究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的原因,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对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感到非常高兴,但是他又认为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中国还有很多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被世界所认可。

B.从阅读和模仿开始,在写作形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待到写作日趋成熟之后,再追求个性化写作,这是普通文学爱好者的必由之路。

C.莫言对故乡的感情是深厚的,而且对故乡和文学有了新的理解,他不仅仅局限于高密县这片乡土,而是要把写作内容扩展到国内、国外。

D.国外有位评论家说:莫言可能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也是世界级的作家。莫言反对用这个说法对自己评价。

E.本文多处引用了莫言的原话和他人对莫言的评价,内容丰富,客观真实,富有感染力,也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莫言作品的主要特色和影响。

 

1.①谦虚,为人低调。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是他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 ②不断学习和创新。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戒重复。而且还表示今后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③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忠诚的写作态度。找不到素材来写作,很多时间就是下去体验生活,能沉下心来,千方百计找能够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2.①从主题看,展现了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他的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很多素材来源于他的故乡山东高密县。 ②从表现手法看,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③语言方面,大量民间口语进入作品,并从经典作品、民间戏曲等学习语言,使他的文字富有个性 3.观点一:阅读经典对写作有促进作用。(2分) 理由:①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模仿的对象,莫言最初写作,都是模仿外国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 ②优秀作家的作品,是学习的对象,莫言的语言,就是从传统的经典《三国演义》和文言文以及翻译小说中学来的。 ③优秀作家作品是后来者学习的榜样,如莫言认为如鲁迅、老舍创造了独特的文体,他们的作品值得反复阅读。他阅读了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人的作品,奠定了他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评分标准】观点鲜明得2分;理由充足得3分,意思对即可 4.B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从全文的角度去思考,可速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意基础上,从莫言的言行举止方面去分析。即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方面去理解人物形象特征。如第一段从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莫言谦虚,为人低调;“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表明了莫言在创作方面,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文章第七段“找不到素材来写作,很多时间就是下去体验生活,千方百计找能够让自己感动的故事。”表明了莫言创作的态度诚恳,脚踏实地。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评价的是作品的特点,而不是人物形象特点,所以在分析思考时,要区分开。作品特点,一般要从主题、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去赏析。所以在答题时,要从莫言的作品中,抓住这几个方面的特点来评价。如在主题方面,要从乡土特色角度分析;表现手法方面可以从现实与梦幻的融合角度,在语言方面,可从民间口语化,个性化方面分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莫言成功的经历和他的文学成长经验的角度来阐述理由,总结出自己的感悟和看法。如文章中体现的,莫言最初写作模仿优秀的作品语言,创作风格,选材等方面的经验可得出,阅读经典能提高写作的水平。组织答案时,就可以从观点、理由方面答题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意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取舍。B项原文说我“和大多数普通文学爱好者一样”的只是“文学之路也是从阅读和模仿开始的”,也并没有说是“必由之路”。C项文中“对小说中的故乡有了新的理解”,而不是“对故乡和文学有了新的理解”;“渐渐地你就会有一种能力了,把别人的故事变成你自己的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一样”,是说莫言把国内、国外故事变成发生在高密县的故事。所以选BC。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每空一分,五选四,共8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3.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          ,孤舟一系故园心。          ,白帝城高急暮砧。

5.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禹庙:即大禹庙。

1.颈联写庙外之景,你认为哪两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赞美英雄,感情基调多是昂扬向上的,但诗人写景却用了“空山”“荒庭”“秋风”“古屋”等荒凉的意象,有人说这与全诗的情感基调矛盾,你是怎样看待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注】①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②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③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④悢悢(liàng):悲伤。⑤橐(tuó):盛物的袋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素不习生                      治:治理

B.性不耐久                      客:客居

C.不是也                        烦:担心

D.当异日耳                      俟:等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           惟虚心能进步

B.窘极,则书易米。             老吾老及人之老(《孟子》)

C.夙构者莫为胜                  夫晋,何厌

D.莫贫敏轩                      躬自厚而薄责人(《论语》)

3.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   )               

①窘极,则以书易米                  ②夙构者莫之为胜

③饮酒歌呼穷日夜                    ④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⑤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3分)

(2)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3分)

(3)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3分)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玄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D.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的态势。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经艺之所以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作品鉴赏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在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以后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B.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贷,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C.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精明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D. 王熙凤想了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贾府迎娶宝钗,为失玉后变得昏愦的宝玉冲喜。娶亲之时,黛玉却在焚稿断情,绝命之时只有李纨在侧,凄绝惨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