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我们曾学过王勃、苏轼、毛泽东、郁达夫等许多名家笔下的“秋”,领略了秋日胜景。请以...

我们曾学过王勃、苏轼、毛泽东、郁达夫等许多名家笔下的“秋”,领略了秋日胜景。请以“赣江傍晚的秋色”为内容,写一段文字。要求:

(1)以景物描写为重点。

(2)至少使用比喻、拟人、夸张三种修辞手法中的两种。

(3)要有一处古诗文名句的引用。

(4)结构相对完整,字数150左右。

 

时值深秋的赣江,没有了春天的妩媚,也没有夏日的生机,这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收获的日子,此时的赣江,更有自己的特色。河堤上,沙滩上,早日那青翠欲滴的小草已蒙上秋霜的色彩,青中透着金黄。堤岸两边的沙洲上,放着全周家村的耕牛,大小总共不下五十头。只见它们在悠闲的啃着那些生长了大半年的小草。时已傍晚,牛的主人们都在大堤上候着,有人吸着旱烟,有人相互谈着家事,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各自的目光在寻找自家的牛,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现在已经很难找到“牧童骑黄牛”那田园诗般的意境了,因为小孩都有机会读书,不用再去做牧童了。此时此景,我还是感觉到了那返朴归真的诗一般情境。 【解析】 试题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 (一)从多种感官写。   秋天的风,吹走了春季的“湿”,吹走了夏季的“闷”,带来了一阵清凉。人们都说,秋风是干燥的。我却不以为然,我喜欢秋风拌面的感觉,它可以让人头脑清醒;可以让身上的尘埃飞向远方;可以带我们的灵魂走进秋色。秋风一闪,万树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优美的舞姿,那个场面隆重盛大,不亚于盛大晚会的热闹场面,满天飞舞着蝶一般的落叶。叶子之间碰撞出的响声似乎在向大地母亲报喜,离家的孩子要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激动的心情是无以用言语表达的,也不需要表达,因为秋风已经悄悄地告知大地。 (二)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三)虚实相结合写。   景物描写中,我们在此时此地所见之景是实的,由眼前所见实景生发联想、想象而得的彼时彼地之景是虚景。   虚写是叫常见的一种手法,与之相对应的是实写。虚实结合是其运用最多的地方。虚即是空。通过浮想联翩将画面描写得美妙绝伦。 (四)多角度的进行描写。   比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儿把镜头遥远,一会儿拉近呈放大特写,一会儿俯拍,一会儿仰拍,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五)生动的描写。   运用一些艺术手法,尤其是修辞手法,使得内容生动形象起来。  (六)动静结合。   孤立的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动衬静,以静写动,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七)色彩的渲染。 考点: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守  巷  者

庄   园

从我的门口通往闹街,是一条长巷。

巷子的前一段,左右对立的是些高级住宅,朱门白墙,煞是美观,经常有几辆小汽车停靠在巷的一边。巷子的后一段,是参差不齐的克难房子,我所住的,便是其中的一个。

午间,巷内行人不绝,人们像走马灯似的往来于闹区与冷静之间。到了晚上,一切活动都被黑暗掩蔽,巷子里静得犹如一条无声的河。

我每晚都要经过这条巷子。而时间往往接近午夜了。当我自巷口下了汽车,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震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

我很愿意用这段富有诗意的宁静,去澄清脑子里一天来堆积着的琐碎的片段问题,同时,结构一些对于新事物的思绪。

我放缓了步子走,虽然在我的感觉中。这条巷子是很长的,但走过去却非常快。每次转过一个小弯以后,远远的一盏微弱的灯火便像流星般滑落在巷口,这流星似的灯,体积固然很小,但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

当我每次快走进那个转弯的时候,心里便自问着:“它仍在么?”

然后,我转过弯,承受着希望的欣喜,我的脚步也像有力而加速了,仿佛新的明天已经有这一点光亮,先透露给我。

这盏孤灯的主人,是一个卖馄饨的老人,我说他老,也许并不确实,不过,他确已鬓发斑白。我与他相识,是在一个寒雨凄风的夜晚。

我竖起衣领,向前倾斜着疾行。再也没有往常那种悠闲的想法,只觉得这巷子长得讨厌。风加了细雨,喷洒在身上,有一股刁缓的风溜进衣领,全身像触电似的痉挛起来。忽然一阵竹梆子的声音从前面递过来,我抬头看,一层雨雾散在那灯火的四周,老人笼着手,靠了墙壁坐着。我忽然觉得他是异常孤独的。

坐在面摊旁的长条凳上,热的蒸汽扑在脸上,隔着水雾,渗过凄迷的光,看见的是他满脸的皱纹和一双似乎困倦的眼。

“吃啥?”他问。

于是我们便由一碗牛肉面交谈起来。

“俺在大陆时当过县长,谁知道要来台湾卖面?”

真的,谁会想到来台湾一住就是十年呢?

我想,谁也料不到自己的生活,那么,处在一个新环境里,便去多多培养自己,料理新生活吧!生活没有绝对的舒适与穷苦,那只是感受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于它单纯肯定而产生的印象。我与他真是素昧平生,相遇他乡,不是奇迹么?

我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我拭过嘴,微笑地望着他。

“你不要看俺头白了,没关系,俺儿子可大了!”他似乎猜透我心中优越的感觉,于是这样说。

我没有再答他什么,心里忽地充实起来。我想:是的,我们的下一代都大起来了!回家,快了!

雨仍下着,风仍刮着,我站起来向他告别,转身走去,不禁回头又看了看,想,只留下他一人在深夜守着这长巷,是太不该了!                         (有删改)

1.“守巷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 在写卖馄饨的老人之前,写长巷、“我”夜晚归来等,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守巷者”—— 一个在大陆当过县长,到台湾却卖馄饨的老人的故事,来抒发自己的孤寂、落寞之情。

B.“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震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以动衬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

C.“这流星似的灯体积固然很小,但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以极其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灯”在作者心中的位置。

D.“我”吃面时“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表现了在生活的艰难时期“我”因吃一碗面就感到满足的心理。

“守巷者”象征了那种在困境中能够战胜困苦与孤独的人,其人生情绪具有普遍意义。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8分)

1.朝驰余马兮江皋,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吞声踯躅不敢言。

3.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

5.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

6.野哭千家闻战伐,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老鱼跳波瘦蛟舞。

8.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语言表达(15分)

秋天,晚上突下大雨,气温骤降。第二天早晨,你正在为上次回家没有带冬衣而后悔,却突然远远看见父亲提着衣服、包裹正在校门口等你。此时,你有什么的感觉?写一段文字,描述一下你的内心活动,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红绿灯下

迟子建

①在城市,当你走到十字街头时,往往会与红绿灯相遇。

②说来好笑,我最初来到城市时,最怕的就是过街。在西安和北京求学期间,只要是有天桥和地下通道,我绝不走十字街。我对红绿灯不信任,它们闪来闪去的,像是两只鬼眼,变幻太快,常常是绿灯一亮,我起步走,却遭逢侧向驶来的一串汽车,它们占据了半边路,阻断你。等它们过去后,你再前行,绿灯的心房就颤动了,红灯随之亮起,你被隔在马路中央,身前身后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有被钢铁夹击的感觉。此时我总会联想起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那个被卡在机器中的工人,觉得自己是工业化时代的一个可怜虫。

③我喜欢回到故乡,其中的一个缘由是,在乡间路上,我不会为红绿灯左右。能够阻断我脚步的,有时是一群黄昏中归家的羊,有时是几只正午时通过堤坝,要下河戏耍的鸭子。

④据说在交通事故中,死于红绿灯下的行人占了很大比例。闯红灯,是肇事的元凶。有时是汽车闯红灯殃及行人,有时是行人闯红灯自蹈黄泉,这样的行人无疑就是举着阎王爷掷来的招魂牌在过街。不管责任在哪一方,倒霉的总归是人。所以家长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在过十字街时,如临虎口,总要拉起孩子的手。在幼儿教育中,学会通过红绿灯下的街口,也成了必修课。走到红绿灯下,人的心就会紧张起来,你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有不慎,就会酿下惨祸。在我眼中,十字街就像匍匐在大地的十字架,它主宰着人的生死。

⑤我在哈尔滨生活以后,习惯了走红绿灯。前些年,每当过十字街时,看见绿灯闪烁了,我会一路飞奔,分秒必争,抢在红灯敲响警钟时到达街对面。由于年轻,体力充沛,我与绿灯的赛跑很少有输的时候。当街口的行人集体闯红灯时,我也尾随其后,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汽车像一支支飞来的箭,刷刷地在我们身旁呼啸而过,可是大家对它们毫无惧色,我也心底泰然。

⑥二○○二年初春,爱人离开哈尔滨时,带我去花店买花。我们到了海城街的鲜花批发市场,我选了一束红色康乃馨,几枝黄玫瑰。当我把玫瑰拿在手中的时候,爱人说,别老买黄色的,换点鲜艳的颜色吧。于是,我挑了两枝娇艳的粉色玫瑰。他捧着康乃馨,我拿着玫瑰,散步回家。经由红军街桥下的十字路口时,恰好赶上绿灯眨眼了,我说等下一个绿灯再过吧。爱人说,你跟着我,能抢过去的!他个子高,步伐大,很快就跑到街对面了。我呢,一见红灯亮了,腿立刻就软了,向回撤。这样,我站在街这头,他站在对面,我们中间,是一台连着一台的疾驰的车辆。车辆就像汪洋大海,把我们分开了。三天后,爱人在回故乡的山间的公路上出了车祸。故乡的路没有红绿灯,可是他为了早点回到工作的地方,急于赶路,还是出了事故。他的心中,看来一直亮着一盏颤动的绿灯啊。他是一个疯狂的旅人,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向前赶,赶,赶。这种“赶”,这种热情的“奔命”,使我们一个在此岸,一个在彼岸,永隔着万水千山。他像流星,以为自己生命的光华还很漫长,却不知道当他飞速掠过天际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永恒的寂静。

⑦爱人离去后,我身边没了陪伴的人,可是路还是要走下去的。我曾在十字街头为他焚烧纸钱,都说那是灵魂聚集的地方。再经过那样的路口时,我感觉有无数的灵魂在幽幽地歌唱。远远地看到绿灯要变幻了,我便会放慢脚步,在路边静心等待;人们蜂拥着闯红灯时,我也会原地不动,气定神凝地候着。红绿灯下那些步履匆匆、神色慌张的路人,在我眼里是那么的可怜可笑。

⑧我想,人生是可以慢半拍,再慢半拍的。生命的钟表,不能一味地往前拨,要习惯自己是生活的迟到者。人是弱的,累了,就要休息;高兴了,就要开怀大笑。郁闷的时候,何苦要掩饰自己,对着青山绿水呼喊吧。我们可以与友人畅饮,一醉方休;也可以对那些邪恶的人当面示以唾弃。我们可以在月夜下多几分缠绵,也可以在旅途中因着美好的风景而多几日的停留。随遇而安,随缘而行。随风而舞,随雨而歌!

⑨是的,我们要给自己多亮几盏红灯,让生命有所停顿,有所沉吟。这样的红灯,就是我们生命中不息的火焰!只有这样,弱的生命才会变成强的生命,暗淡的生命才会变成有光华的生命!当生命的时针有张有弛、疾徐有致地行走的时候,我们的日子,才会随着日升月落,发出流水一样清脆的足音。

1.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何以“红绿灯下”为标题?(6分)

2.请分析第四段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3.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红绿灯下”的情感有何变化?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启示。(7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中“在我眼中,十字街就像匍匐在大地的十字架”一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警示自己,也警示世人:十字街口,红绿灯下,很可能成为生与死的分界,行人只有虔诚与敬畏,谨慎慢行,才会安然无恙。

B.第二段详细描写经过十字街的过程和感受,表现了我最初经过城市十字街口的紧张害怕,也与第三段写作者行走在乡间路上的轻松快乐形成对比。

C.文章第六段说丈夫“是一个疯狂的旅人,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向前赶,赶,赶”,这里采用反复的手法,写出了丈夫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向前“赶”而导致的悲剧,这句话既有作者对丈夫的埋怨和不解,也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无尽思念。

D.作者的“爱人离去后”,她“曾在十字街头为他焚烧纸钱,并认为“那是灵魂聚集的地方”,因为作者相信宗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借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哀思。

E.丈夫离世,留给作者的只有慢慢长夜的苦思冥想,也促使作者去思考人生的生活方式,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要给自己多亮红灯,让生命有所停顿,才能让我们生活中的火焰不息,才能让弱的生命变成有光华的生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