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                       。(陶潜《饮酒》)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江山如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官赋》)

 

1.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 2.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 3.廊腰缦回   钩心斗角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喧”“廊”“缦”“钩”。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题目。

龛山凯歌【注】

徐渭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注】公元1555年冬,明军在龛山沉重打击了骚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徐渭据所见所感,写下《龛山凯歌五首》,此为其二。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请简要分析。(5分)

2.“一片红冰冷铁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有贞,字元玉,初名珵,吴人。宣德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时承乎既久,边备偷情,而西南用兵不息,珵以为忧。正统七年疏陈兵政五事,帝善之而不能用。及土木难作,鄙王召廷臣问计。埕大言日:“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

胡溲、陈循成执不可。兵部侍郎于谦日:“言南迁者,可斩也。”珵大沮,不敢复言。是时用人多决于少保于谦。埕属谦门下士游说,求国子祭酒。谦为言于帝,帝日:“此议南迁徐埕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珵不知谦之荐之也,以为沮己,深怨谦。因名有贞。景泰三年迁右谕德。河决沙湾七载,前后治者皆无功。延臣共举有贞,乃擢左佥都御史,治之。至张秋,相度水势,条上三策。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沁。河流之旁出不顺者,为九堰障之。更筑大堰,阅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帝厚劳之。七年秋,山东大水,河堤多坏,有贞乃修旧堤决口,水患悉平。帝召见,奖劳有加,进左副都御史。八年正月,景帝不豫。石亨、张轨等谋迎上皇,以告太常卿许彬。彬日:“此不世功也。徐元玉善奇策,盍与图之?”亨即夜至有贞家。闻之,大喜。令太监曹吉祥入白太后。时方有边警,有贞令轨诡言备非常,勒兵入大内。亨掌门钥,夜四鼓,开长安门纳之。乃升奉天门,有贞等常服谒贺,呼“万岁”。有贞既得志,则思自异于曹、石。亨、吉祥大怨恨,日夜谋构有贞。诏徒有贞金齿为民。亨败,帝从容谓李贤、王翱日:“徐有贞何大罪?为石亨辈所陷耳。其释归田里。”有贞既释归,犹冀帝复召,时时仰观天象,谓将星在吴,益自负。及闻韩雍征两广有功,乃太息日:“孺子亦应天象邪?”遂放浪山水间,十余年乃卒。

                                                     (节选自《明史•徐有贞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南迁可以难              纾:解除。

B.埕不知谦之荐之也,以为己  沮:诋毁。

C.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        阅:历经。

D.兵人大内                  勒:强制。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徐有贞汲汲进取的一组是(3分)

  ①埕属谦门下士游说,求国子祭酒    ②廷臣共举有贞

  ③躬亲督率,治渠建闸              ④进左副都御史

  ⑤有贞既得志                      ⑥有贞既释归,犹冀帝复召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有贞忧虑国事,敢于陈明自己的政见。他有感于太平年代,边备懈怠而战事不止的现状,上疏陈说用兵之道,遗憾的是没有得到皇帝认可。

B.徐有贞善于治水,功劳卓著。他亲临一线指挥,治理河渠,建立水闸,修筑大坝,加固决口,最终平息了全部水患,受到皇帝的慰劳和嘉奖。

C.徐有贞与曹吉祥、石亨结下了仇怨。他们三人曾经联手拥立太上皇复辟,在新朝中,徐有贞与曹、石交恶,他受到曹、石的构陷而迁贬为民。

D.徐有贞相信天象昭示人事,以此决定行事。他被释放回家后看到将星在吴,自信可以再次建功立业;后来得知韩雍征讨立功后,放弃了这种追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不世功也。徐元玉善奇策,盍与图之?

 (2)徐有贞何大罪?为石亨辈所陷耳。其释归田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韵外之致

胡传海

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古人在观赏作品时须净手、屏息,以让自己有如对至尊的敬畏感,让自己慢慢地进入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体味、领悟和感受这种超越性的存在。“韵”虽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人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顿悟,使审美的障碍得以消解,从而进入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

 “韵”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使中国的艺术更为注重精神体现,表现出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的快活情绪,因而,艺术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风雨的避风港。艺术家很少去参政议政,他们只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之间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这样,艺术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为,它与俗世生活的发展并不同步,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轨道。

                                        (节选自《笔墨氤氲——书法的文化视野》,有删改)

1.下列对于“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韵”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它指的是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那种无法用言语传达的、类似于诗的意味。

B.“韵”的意味从作品中显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

C.“韵”是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使艺术家对它痴迷癫狂地追求,它赋予古代经典之作令人神往的气息。

D.“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有共同的审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物质一样存在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崇尚韵致,其根本目的在于,让书法家的人格不同于流俗,让书法艺术达到高雅卓越的境界。

B.韵是精神超越达到极致的产物,它超凡脱俗,含蓄深远,欣赏者要慢慢地体味,才能感受到它的意味。

C.书法家追求以无所为的方式达有所为的目的。用超绝的风度才情挥洒成的书法,才能体现高雅的韵味。

D.书法不论风格是生硬、挺健还是雄浑,都能折射出书法家的真我本性、生命气息,都有超然的清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型书法家着眼于获取书法本体之外的韵,工匠型书法家着眼于书法本体,所以前者比后者更为世人所推崇。

B.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可以让欣赏者在瞬间的感悟中超脱世俗,得到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

C.古人先净手、屏息再欣赏作品,这样就可以在欣赏时,产生如对至尊的敬畏感,尽快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D.艺术家只是关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满足,并不怎么关心政治,这就造成了他们创造的艺术很少具有批判性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5分)

2.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镠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遂为掌书记。性简傲,高谈阔论,满座风生。好谐谑,感遇辄发。镠爱其才,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表迁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未几,奏授著作郎。谬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作者称赏。转司勋郎中,自号“江东生”。魏博节度罗绍威慕其名,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尝表荐之。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且介僻寡合,不喜车旅;献酬俎豆间,绰绰有余也。与顾云同谒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骈不礼。骈后为毕将军所杀,隐有题延和阁之讥。又以诗投相国郑畋,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从。隐忽来谒,女从帘后窥见迂寝之状,自是绝不咏其诗。隐精书法,喜笔工苌风,谓曰:“笔,文章货也。今助子取高价。”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率多借重如此。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等,并行于世。

(节选《唐才子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欲依焉,进谒,投作       素;一般的

B.谬得之大喜,以书之               辟:征召

C.推宗人之,拜为叔父,       分:辈分

D.传食诸侯.人成事          因:依靠

2.以下各组句子市,全部表明罗隐善属文的一组是        (    )

①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

②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

③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④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

⑤即以雁头笺百蝇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

⑥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育》等,并行于世。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广明年间,遭逢战乱,罗隐回到家乡,当时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的钱镠对罗隐很是称赏,于是罗隐投靠了他。

B.罗隐的诗文大多以讽刺为主,他不喜军事,而在祭祀、宴会等场合献诗应酬的能力却是非常高的,因此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仰慕罗隐,罗隐上表推荐了他。

C.罗隐曾与顾云一同拜见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高骈待他们很不礼貌。高骈后来被毕将军所杀,罗隐写了题延和阁的诗来嘲笑他。

D.郑畋有个女儿非常美丽,因读罗隐的诗丽对其极为爱慕,俚在她看到罗隐相貌丑陋且不通世故的样子后,便不再咏读他的诗文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5分)

 (2)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