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第②则文字除了“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一个四字成语,它是         。(1分)

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中的“是”实质上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子这样说的理由。(4分)

                                                                                             

                                                                                            

 

1.(1分)手足无措(不知所措) 2.4分)“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享受歌舞)。(1分)理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抓住“则民无所错手足”就不难概括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根据前文很容易确定“是”应指代“八佾舞于庭”这样做不合适。理由应扣住文中“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这句话来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西湖周边建筑的“限高”标准屡被突破的真正动因,是“高点观湖”的利益驱动所致,开发商和相关部门看重的是高成本投入所带来的利益最大化。

B.27日,印尼中爪哇省的默拉皮火山继续喷发;自26日该火山开始喷发以来,高达600摄氏度的火山灰导致附近村中的很多人活活烧死。

C.当今时代,名著还是要认真去读的,但选择什么样的作品是个关键,否则选择不当,不但影响读书的效果,还会耽误宝贵的时光。

D.明清的富贵权要和发达了的文人名士,将先秦时代哲人们对生命本义的发现转化为享受生命的实践,并做到了生活地域、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高度融合。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B.在去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今年国家又决定在较为贫困的中西部地区全面取消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老百姓对此评头品足,十分欢迎。

C.余秋雨在各个领域都能干得风生水起,随着上海徐家汇本月23日完成发行申购,作为徐家汇第十大股东,他身价暴增,已经成为“准亿万富翁”。

D.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为国家多作贡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这个人失去双手,正用嘴衔着毛笔在地上写字。一笔一划写得很认真,由于写字用力大,他的脸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滴下。他每写完一个字,就醮些墨接着写。

B.山壑间流水拍打着裸露的岩石,腾起的水雾在沟壑间弥漫,水声振耳欲聋。石阶或缓或陡,或直或曲,看着台阶就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C.拿铁是意大利浓缩咖啡与牛奶的经典混合,意大利人很喜欢把它作为早餐的饮料。意大利人早晨的厨房里,照得到阳光的炉子上通常会同时煮着咖啡和牛奶。

D.虽说他们想过的是与世无争的日子,但每个人都必须和他人共同消耗大地蕴育的一切。春争花红,夏争凉;秋争稻香,冬争暖。我们都要在这纷争中生活。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lù     营   骨   面   藏头尾   

B.jiào    勘   正   对   点古籍

C.xíng    时   文   款   若无事  

D.tán     射   弓   压   冠相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

(1)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2)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宋·吕祖谦)

(3)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恢复人对自然的崇敬心理。(汤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纪》)

但是如今有些人已经或正在失去敬畏之心,有的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有的失去了对真理的敬畏,有的失去了对人民的敬畏,有的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有的失去了对法度的敬畏,有的失去了对道德的敬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感悟及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以“敬畏”为题,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