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瞋 (chēn)视 畏葸(x...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chēn)视    畏(xǐ)       (páng)沱      命途多(chuàn)

B. (zèng)亮    怪(pǐ)       (qiáo)楚       (fèn)外妖娆

C. (cuì)火     洗(shuā)     (jǐn)管        如履(bó)冰

D.福(zhà)      (wǔ)逆      (mán)怨       强( jìng)有力

 

B 【解析】 试题分析:A滂“pānɡ”;C涮“shuàn)”;D祚“zuò”。本题着着重考查了多音字、形声字的读音,翘、分、尽、薄、埋、劲是多音字,瞋、葸、滂、舛、锃、癖、淬、涮、祚、忤是易误读形声字。备考要特别关注多音字与易误读形声字。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②泛觞:是一种游戏。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描绘这幅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

余建中辛巳,始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后二年,出仕宦,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数日。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金人陷青州,已皆为煨烬矣。建炎己酉夏五月,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弃。余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复赴越,又赴杭。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常在卧榻下。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卷部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节)

注:①半千钱:五百铜钱。②铅椠(qiàn):校订古书。③簏(lù):竹箱。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    凡:总共       B.始赵氏          归:出嫁

C.亦复脱衣市            易:交换       D.遂尽弃          委:委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夫妇相向惋怅数日              假舆马,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竭其俸入事铅椠                臣供养无主

C. 以中否角胜负,饮茶先后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之声义

D.葬毕,余无所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书籍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

B.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会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至于茶倾怀中,更见夫唱妇随融洽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C.丈夫遗物遇乱丧失殆尽,给作者沉重打击,但她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

D.本文的语言疏秀淡雅,任凭胸中的一腔真情勃涌流淌,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酌“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4分)

                                                                                          

②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1)这是1998年夏天。7月9日。

(2)天空像是被飓风吹了整整一夜,干净得没有一朵云。只剩下彻底的纯粹的蓝色,张狂地渲染在头顶上面。像不经意,随手打翻了蓝色的墨水瓶。

(3)晕染开的,千丝万缕的蓝。

(4)这天下午的阳光和其他寻常夏天里的阳光一样好,或者更加好。炎热让每个人失去了说话的欲望。张了张口就是干燥的热,像要吐出火来。大家静静地站在高大的香樟树下,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5)傅小司从停车棚里把车拖出来后,考虑是不是要先回家去再说。刚刚结束的英文考试几乎要了人的命。身后那个女生一直在咳嗽,小司差点连听力都听不清楚。

(6)“嘿!”陆之昂拿着一罐可乐碰了碰傅小司的胳膊,刺人的冰凉从他的胳膊上的皮肤迅速而细枝末节地传递到心脏去。傅小司接过可乐拉开来,抬起头大口大口地喝下去,喉结翻上翻下的。泡沫弄了些在手上,他抬起手,用嘴含了下食指关节那里。

(7)陆之昂在旁边瞄到他这个动作,喉咙里发出了一声阴阳怪气的“额油”。

(8)傅小司记得自己三年前仰起头喝可乐的时候还没觉得喉结这么突兀,三年前就是这么仰头喝了一罐可乐然后就离开了初中的一群朋友。大家只是拍了拍肩膀没有说再见,于是大家就真的没有再见过面。

(9)三年后的今天,不知道会不会像是三年前的那场告别一样,从此就不再见面呢?

(10)傅小司抬起头看看陆之昂,他对他说:“嗨,我们就这么毕业了对吧。”

(11)陆之昂看看他,然后皱皱眉,说:“好像是的。”

(12)天空一群飞鸟突然刷刷地飞过去,翅膀交叠的声音响彻天空。

(13)傅小司转过头没有说话,微微皱了皱眉头,喝下一大口可乐。

(14)眼前很多的人挤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是夏天里特有的潮红,小司记得拍毕业照的时候也是这种样子,所有人在烈日下面站队,因为阳光太强以至于大家在照片上都有点皱了眉头且红着一张脸,于是陆之昂生动地形容像是赴死前的集体照。带着悲壮的表情伪装了天下无敌的气势冲向那座早就不堪重负的独木桥。然后听到很多人扑通扑通落水的声音。水花溅到脸上像是泪。泪水弄脏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脸。可是还是挡不住疯了一样地往前横冲直撞。

(15)当照相机扫射出的那一个红点依次划过每一个人的眼睛,然后“咔嚓”,定格,再然后一群人就作了鸟兽散。

(16)每一个人都匆忙地赶回教室搬出参考书继续暗无天日地做题。五分钟之后就再也想不起自己的左右两边站着的是什么人。

(17)这一天下午很多人笑了很多人哭了然后很多人都沉默了。学校的香樟每到夏天就会变得格外的繁盛。那些阳光下的树荫总会像黏稠的墨汁一样缓慢地渗透进窗户里面,傅小司记得自己和陆之昂在树荫里昏睡了似乎无穷多个夏天。眼皮上的红光和热度一直没有散去。

(18)可是现在竟然突然就要离开了。

(19)傅小司想起自己很久以前看到过的话,离开,让一切变得简单,让一切有了重新被原谅的理由,让我们重新来过。

(20)接近黄昏的时候学校里就没有人了。

(21)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早就放假在家里看动画片了。而高三的学生在考完最后一门外语之后也三三两两地离开了。这一次离开,是最盛大的也是最后一次告别,傅小司甚至可以看到他们双脚迈出校门的时候身后的影子突然被割裂的样子,身躯继续朝前,墨般漆黑的影子留在原地。

(22)就像是人死去时离开身体的灵魂。带着恍恍惚惚的伤心和未知的恐惧。

(23)那些影子像是依然留在空荡的校园里,游荡着,哼着青春时唱过而现在被人遗忘的歌。

(24)那些人终于走了,带着三年时光的痕迹消散在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并最终会消散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

(25)暮色四合。      

选自郭敬明《1995-2005夏至未至》(2010修订版)

1.第14至16段写傅小司回忆拍毕业照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

                                                                                             

2.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3.选文节选自小说的引子部分,可看作是个场景描写,简析这个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

                                                                                             

4.请就本文的艺术特色,选一点进行赏析。(5分)

                                                                                            

5.你也即将经历高考毕业离校,结合文中傅小司的感受,写出两点你对青春和成长的感悟。(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15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来年;从1582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多年的学术积累。

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汉学研究当然也具有某些历史的局限,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一代代汉学研究者的艰辛努力,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

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随着汉学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中国学人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也将成为海外汉学的研究对象,这会使汉学变得更为丰富。

1.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西方注重主客体关系和精确描述对象,中国则倾向于圆融和体悟,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和共识的前提和基础。

C.“差异”指的是作者所说的“殊途而同归”中的“殊途”、“百虑而一致”中的“百虑”。

D.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它们可以通过对话弥补各自的不足。

2.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海外汉学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必须加强与中国本土学术的对话。

B.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C.不同文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海外汉学在世界上所营构的中国形象有密切关系。

D.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3.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对如何促进汉学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3分)

                                                                                      

 

查看答案

请你仿照画线句,再写两个句子。(4分)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