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亨,合肥人。父用,请老,亨嗣职。洪武二十五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亨,合肥人。父用,请老,亨嗣职。洪武二十五年,应募持檄谕鞑靼,至斡难河。

燕师起,以所部降。战真定,先登,进指挥使。袭大宁,至刘家口,诸将将攻关,成祖虑守关卒走报大宁,得为备,乃令亨将劲骑数百卷旆登山,潜出关后,断其归路。急攻之,悉缚守关者,遂奄至大宁。夜帅众破郑村坝兵,西破紫荆关,掠广昌,取蔚州,直抵大同。攻沧州,军北门,扼饷道东昌。战败,收散卒,还军深州。明年从破东平、汶上,军小河。战败,王真死。诸将皆欲北还,惟亨与朱能不可。

永乐元年,充总兵官,帅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备宣府。亨至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谨望。寇至,夜举火,昼鸣砲,并力坚守。规画周详,后莫能易。三年二月召还,旋遣之镇。七年秋,备边开平。

明年,帝北征,命亨督运。十二年复从北征,领中军。战忽失温,追敌中流矢却,复与大军合破之。二十年复从出塞,将左哨,帅卒万人,治龙门道过军,破兀良哈于屈裂河。将辎重还,击破寇之追蹑者,仍守开平。成祖凡五出塞,亨皆在行。

仁宗即位,镇大同。洪熙元年二月,颁制谕及将军印于各边总兵官。亨佩征西前将军印。在镇垦田积谷,边备完固,自是大同希寇患。宣德元年召掌行后府事。已,仍镇大同,转饷宣府。招隆迤北部长四十九人,请于朝,厚抚之,归附者相属。九年二月卒于镇。

亨严肃重厚,善抚士卒,耻掊克。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挠军政,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悦,然其卒也,深悼惜之。赠漳国公,谥忠毅。妾张氏,自经以殉,赠淑人。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请老,亨职            嗣:继承  

B.追敌中流矢            却:退却

C.成祖五出塞,亨皆在行  凡:凡是  

D.,仍镇大同,转饷宣府  已:结束

2.下列各项全都表明郑亨作战有谋略的一项是(  )

①应募持檄谕鞑靼,至斡难河  ②战败,收散卒,还军深州

③帅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备宣府  ④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

⑤攻沧州,军北门,扼饷道东昌⑥帅卒万人,治龙门道过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③⑤⑥

3.下列句子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王起兵后,郑亨率所部投降。真定之战,郑亨率先登城,晋升为指挥使。

B.郑亨随军攻破东立、汶上,驻扎小河。战败,王真战死,将领们都想回去,只有郑亨没有回去。

C.郑亨常年驻守边境地区,多次跟随皇帝出征,对敌用兵方法很多。

D.作为一个将领,郑亨不仅深受部下的拥戴,而且和家人感情也非常好。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招降迤北部长四十九人,请于朝,厚抚之,归附者相属。(3分)

(2)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挠军政,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悦,然其卒也,深悼惜之。(4分)

(3)妾张氏,自经以殉,赠淑人(2分)

 

1.C 2.C 3.B 4.(1)他招降了迤北部长四十九人,并向朝廷请求优厚地安抚他们,因而归附者接踵而至。(采分点:“抚”“属”各1分,大意1分)(2)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扰乱军纪,郑亨便依据军纪裁处,那个人很不高兴,但他死后,他们都深深悲悼痛惜。(采分点:“挠”“卒”“裁之以理”句式各1分,大意1分)(3) 他的小妾张氏,自尽殉夫,被赠封为淑人。(采分点:“经”1分,大意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凡:总共。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成祖凡五出塞,亨皆在行”译文“成祖(    )五次出塞,亨都跟随”,选项给的解释“凡是”和后面的“总共五次出塞”不能搭配,可以判断解释错误,还可结合高中课本《琵琶行》中的“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凡”作“总共”讲,判断选项错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郑亨”性格特征是“作战有谋略”的一组,①受命为之②战败的情况③驻守情况,均和“作战有谋略”无关,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B对应的原文“诸将皆欲北还,惟亨与朱能不可”的意思是“不是没有能够回去,是不同意回去”,关键词语翻译有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1)抚——安抚他们,属——一个接一个。(2)挠——扰乱,裁之以理——依据军纪裁处(介宾短语后置),卒——死,惜——痛惜。(3)自经——自尽。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郑亨,合肥人。父亲郑用,请求退休养老,郑亨承袭其职。洪武二十五年(1392),郑亨应募携带檄文去谕示鞑靼,到达斡难河。燕王起兵后,郑亨率所部投降。真定之战,郑亨率先登城,晋升为指挥使。袭击大宁时,至刘家口,诸将准备攻关。成祖担心守关官兵逃往大宁报告,增加防备,于是命郑亨率劲骑数百,卷旗登山,暗至关后,断其归路。然后强打猛攻,将守关者全部捆绑起来,然后突至大宁,郑亨进升为北平都指挥佥事。他趁夜率军击败郑村坝守军,西破紫荆关,攻取广昌、蔚州,直抵大同。郑亨进攻沧州,驻军,在东昌扼住陆运道路。战败,收集散兵,回军深州。第二年,他随军攻破东立、汶上,驻扎小河。战败,王真战死,诸将都想北还,唯独郑亨与朱能不能同意。 永乐元年(1403),郑亨充任总兵官,率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防守宣府。郑亨到达边境后,估计宣府、万全、怀来有利的地形后,每隔数堡,选择一座可以容纳数堡兵马的堡垒,修筑高城深沟,挖井蓄水,小心嘹望。一旦寇贼来到,便夜举火,昼鸣炮,合力坚守,规划周详,后莫能改。三年郑亨应诏回京,随即又奉命前往镇守。七年(1409)秋,郑亨防守开平边境。第二年,皇上北征,命郑亨监督运输。十二年,郑亨又随军北征,率领中军。忽失温之战,郑亨追击敌军时中飞箭而退,又与大军破敌军。二十年,郑亨又随军出塞,统领左哨,他率领一万士兵,修筑龙门之路,让大军能过,在屈裂击败兀良哈。郑亨率军运送辎重返回,再败追踪的敌寇,仍驻守开平。成祖共五次出塞,郑亨都在军中随行。 仁宗即位后,郑亨镇守大同。洪熙元年(1425)二月,仁宗向各边地总兵官发制谕及将军印。郑亨佩征西前将军印。他镇守边地时,垦田积谷,使边备完固,从此大同很少有寇贼之患。宣德元年(1426),郑亨应诏掌管后府事务。不久,仍镇守大同,运饷给宣府。他招降了迤北部长四十九人,并向朝廷请求厚抚,因而归附者接踵而至。九年(1434),郑亨死于大同。 郑亨严肃厚道,善抚士卒,耻于用苛捐重税盘剥百姓。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扰乱军纪,郑亨便以理裁处,那个人很不高兴,但他死后,他们都深深悲悼痛惜。郑亨被赠为漳国公,谥号忠毅。他的小妾张氏,自尽殉夫,被赠为淑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某中学读书的一名学生,总觉得自己屈才。和班上同学比,自己成绩稍差,他就抱怨老师“水平太低”,参加市里的中学生作文比赛没获奖,他又抱怨比赛组织者“有眼无珠”;父母都是普通百姓,他就经常埋怨他们没能耐,不能为自己的未来创造优越的条件……

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倾听了她的叙说,沉默片刻,说:“为什么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和责任?每个人在他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元嘉草草,_________ , 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 ,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以道作人君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道德经》)  

 注:①好还:容易得到报应。

1.孔子和老子共同的治国主张是什么?(1分)

2.简析孔子与老子在论“道”上的差异。(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

少年行(其三)           夜上受降城闻笛

令狐楚            李 益

弓背霞明剑照霜,      回乐烽前沙似雪,

秋风走马出咸阳。             受降城外月如霜。

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不拟回头望故乡。             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写到“望乡”,其情感内涵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2.这两首诗的上联在写作手法上有何不同?试作具体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 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候、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大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大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戏,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史记》一二O卷《汲郑列传》)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  ②算:竹器    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        ⑤逋负:拖欠款项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诸故人           存:问候

B.每朝,候上之说                     间:空闲时

C.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人               下:下等

D.郑庄行,千里不粮                   赍:携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脱张羽厄,声闻梁楚之间   及陷罪,然后从而刑之

B.与官属言,恐伤之         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C.请治行何也?              其妻问其与饮食,则尽富贵也

D.数岁,官卒               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当时曾经担任过项羽的将军,项羽死后,不久也就归顺了汉朝。

B.郑当时以行侠仗义为自豪,解救了张羽,名声传扬在梁楚一带。他喜欢结交朋友,常常夜以继日邀请拜谢宾客。

C.郑当时喜欢黄帝、老子的言论,仰慕年高有德的人;他年轻,官位卑微,但交游的朋友都是与他祖父同辈的人。

D.郑当时曾位列九卿,中途罢官回家,家境贫寒,门庭冷落。晚年,担任汝南郡太守且在任上去世。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 推 毂 士 及 官 属 丞 史 诚 有 味 其 言 之 也 常 引 以 为 贤 于 己  未 尝 名 吏 与 官 属 言 若 恐 伤 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3分)          

(2)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